一部游士演说的战国杂史战国策

游士与《战国策》

《战国策》是战国时期游士的游说之辞的总汇,也是战国时期的史料汇编。著名文学家郑振铎称赞它说:“如一部中世纪欧洲的传奇,如一部记述魏、蜀、吴三国的史事小说《三国志演义》,使读者永远地喜欢读她。”《战国策》是西汉刘向根据《国策》、《国事》、《短长》、《长书》、《事语》、《修书》等书整理而成。因为这本书是战国时的游说之士辅佐国家所用的策略,故名为《战国策》。战国时期我国历史发生剧烈变化。由春秋时期小国之间的争霸演变为秦、齐、楚、赵、魏、韩、燕等七国争雄局面。各国为加强中央集权,国君选任贤才为争雄、统一出谋划策。这样智能之士奔走于各国之间游说,演说于是就形成许多游说之辞和权变故事,这些就是战国策的原始材料部分。

《战国策》经西汉刘向整理成书后,在流传过程中一部分散失掉,到北宋中期已经缺失11篇,后由曾巩重新校补。《战国策》的作者有人认为是西汉早期的蒯通,有人认为是汉武帝时的主父偃,其实他们只编辑一部分资料,大部分篇章的作者是无法确定的。此书并非一人一时之作,有些是当时游士之作,有些是后人追记而成,像许多古书一样,因年代久远,无法--考证

《战国策》主要记录了当时纵横家、谋臣策士游说各国时的辩论和言论。谋臣策士为谋取高官厚禄,游说各国国君采纳自己的政治主张。这些纵横家们的权变故事和游说之辞大体可分作两类。一类属于早期作品,写作时间距所谈及事件发生的时代不远,尽管文采较差,但说辞大致符合历史事实,《战国策》中的许多中短篇说辞都属于这一类,因此,不能仅仅把《战国策视为纵横策士的说辞,它也是一部战国杂史。另一类是晚出的拟作,写作时所拟托的时代已远,拟托者对史事已颇感茫然其中许多都是托喻之言、虚构之事,目的只是在于练习雄辩,难信为实。

2.文学价值很高的战国史料

由于《战国策》史料来源复杂,又经后人添补,因此,书中所载之事有与史实不相符之处。如苏秦本是张仪之后的策士而《战国策》把苏秦合纵之事提到张仪之前。其次,本书主要记述的是游士的游说之词,对重要的史实叙述甚略,如商鞅变法,《秦策》记载很简单,只有将近字。而且有许多为游士虚构之事,要仔细辨识,因此,《战国策》不能算是史式史书,也不能完全真实地反映战国时期整个历史面貌。但是,由于战国时代的混乱及秦始皇焚书坑儒,中国文化受到很大的打击。顾炎武曾慨叹战国时代史料异常缺乏,但《战国策》保留了春秋以后,楚汉之前,即《左传》、《国语》之后,《楚汉春秋》以前这中间年的史料。司马迁修《史记》取材于《战国策》的史料约八九十件。

《战国策》还是一部著名的文学作品,书中记述大都是游说之词,很讲究语言艺术的运用。很多文章内容生动,比喻确切、形象。如中学课本的《荆轲刺秦王》和《邹忌讽齐王纳谏》都是选自《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是一篇很独特的文章,文笔犀利、寓意深刻。文章通过邹忌与徐公比美之事,说明当权者应广泛听取不同意见,才不容易被美誉之词所蒙蔽,最后使齐王接纳建议。后人评论《战国策》道:“文之隽者每不雄,雄者每不隽,《国策》乃雄而隽。”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12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