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策》一书承接春秋时代,主写战国时期的重大军政事件,在这一时期,各国纷争不断,君主昏庸无道,官场昏暗,民不聊生,士阶层就此崛起。他们游走于各国之间,纵横于这个时代,他们被称为是纵横家。他们追求功名与富贵,崇尚谋权与策略。他们审时度势,游说于各个国家,事情在他们的言语中发展变化,可以说掌控着这个时代的格局。他们睥睨这个世道,造成“所在国重,所去国轻”的结果。可见使阶层的张扬恣意。《战国策》同样在人物塑造上有着极高的造诣。书中描写了社会各阶层的人物,无一不贴切形象。而或许是因为作者对这些人物的喜爱,也或许是为了创作的需要,在人物的描绘上有很多虚构出来的内容。并且和《左传》相比,在这里面有了心理活动的描写,使人物更加的生动形象。不仅如此,在描写上《战国策》还采用了形态、心里的描写和个性化的语言。这样就使得人物的形象大为真实生动。除此之外,在描写中有着大量的奇闻异事,使严得历史从严肃中脱离开来,变得生动有趣,引人入胜。而且人物的描写上面,开始集中写一个人的生平,这就使得人物更加的完整丰满。并且《战国策》中大量运用虚构的手法,不仅在人物的心理对话上进行想象,而且在具体的描写中也普遍使用这种手法。或许那些虚构的情节不是真的,但是却是作者按照人物自身的性格特点合理的虚构出来的。所以说也是反映人物真实情况的一部分。《战国策》的最重要的成就在于言语的艺术上,因为各士人要游说就必须使君主接受他们的观点,从而采用他们的建议。但是直截了当地去表明自己的想法可能会被君主杀害。因此他们采用对比、譬喻循序渐渐,以此来达到自己的目的,表现出自己的观点。而且种方式会使君主由人及己,易于思考接受。在书中,作者不喜欢平淡才能更白的描述,而是有意识的创作跌宕起伏的情节,使文章显得有层次感、紧张感,能够吸引读者,激起读者的共鸣,在紧张的事件下也更能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战国策》的语言铺张扬厉、严谨充分。这可以说是这个时代的特点,这个时代是士的天下,他们靠着谋略语言各司其主,盼望自己的才能得到施展,自己能够引领这个时代。他们纵横张扬、夸张睥睨。可想而知他们的语言也是多么的铺张渲染,肆意妄言。而这些便是这个时代文学的风格,雄隽华瞻,是这个时代的文学语言。每每阅读《战国策》的时候,都能感觉到那些谋士的扬厉,气势磅礴。他们的一言一语,都充满了魅力,让人情不自禁的沉陷其中。他们的一举一动,都那么大气睥睨,牵引人心。有权谋的野心勃勃之士,有救人于苦难的文人志士,有侠勇双全的勇毅之士,也有不受世俗纷扰的高洁雅士。纵横于各国的孟子,掌握帝王之术的荀子,赴秦刺秦王的荆轲等等。这是一个战乱的纷争时代,是个群雄崛起的争夺年代,在这样一个顺应潮流的时代,士人突起,他们高谈论阔,指点江山,在君主诸侯的背后出谋划策、相互较量。战争战乱随着他们的谋略展开,又随着他们停止。这时的天下就是一局棋,而这个时代的豪杰义士、权臣枭雄都是其中的棋子,而这些谋士可以说便是掌控棋局的人。苏秦一人六国封相,商鞅一变法改变格局。他们翻手是云,覆手即雨。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92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