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历史行为篇秦

两手举杵正在舂禾穗的丰收景象

行为篇

字源演变

说文解字

“秦”,qín,会意字,从舂chōng(廾)从秝lì。“秦”字最早见于商代甲骨文,舂(廾),双手举杵;秝,多种禾科农作物,如粟、黍、小麦。两形会意,两手举杵正在舂禾穗的丰收景象。引申为富饶、富庶,适宜种禾的地方。

古文释义

《唐韵》《广韵》匠隣切。《集韵》《类篇》《韵会》《正韵》慈隣切,并音螓。国名。

《说文》:伯益之后所封国。地宜禾。

《诗·秦风·车邻》注:秦,陇西谷名。在雍州鸟鼠山之东北。疏:今秦亭,秦谷也。

《韵会》:春秋秦国,汉置天水郡,后魏改秦州。

《释名》:秦,津也。其地沃衍有津润也。

又三秦。《史记·项羽纪》:三分关中,王秦降将,章邯雍王,司马欣塞王,董翳翟王,为三秦。

古文出处

部落名

秦,伯益之后所封国。—《说文》。朱骏声曰:“地宜禾,在今甘肃秦州清水县。”

朝代名

秦王不说。—《战国策·魏策》

汉时西域诸国沿称中国为秦

昔为形与影,今为胡与秦。—《乐府诗选》

通“螓”。蝉的一种

其尺索刺麤而毛美秦发。—《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图片:六叔

文章:六叔

回看往期

[相关字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8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