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高考语文试卷分析
---文言文出题的思考
在年高考语文考试之前,我们大部分语文老师大概率会认为:高考不会考先秦文言文和文言虚词。甚至平时讲课时,有意弱化文言虚词的讲解。传递给学生的似乎高考不再考察文言虚词和先秦散文。有一种很具代表性的观点流传于坊间和高考专家报告“高三备考很少涉及文言虚词也不会考虚词”、“先秦两汉的文章也不在出题范围”。
大致分析一下今年高考语文试卷文言文部分的题目,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总共有四套,大致分值和文言文部分如下:
全国甲卷:总分构成:现代文36分、文言文34分、应用20分、作文60分,合计分。其中,文言文部分,文言散文19分,古诗词15分。散文部分,材料选自《战国策秦策》,考题为断句、判断和翻译。
全国乙卷:总分构成:现代文36分、文言文34分、应用20分、作文60分,合计分。其中,其中,文言文部分,文言散文19分,古诗词15分。散文部分,“在德不在险”出自西汉刘向的《说苑》,该书讲的是春秋战国至汉朝的遗闻轶事,考题为断句、判断和翻译。
全国Ⅰ卷:总分构成:现代文35分、文言文35分、应用20分、作文60分,合计分。其中,文言文部分,文言散文20分、古诗词15分。散文部分,材料选自《战国策魏策》,西汉刘向所著,讲的是战国历史,考题是断句、判断和翻译。
全国II卷:总分构成:现代文36分、文言文34分、应用20分、作文60分,合计分。其中,文言文部分,文言散文19分、古诗词15分。散文部分,材料选自《史记商君列传》,考题是断句、判断和翻译。
综上可知,高考语文试卷文言文部分:
1、题型基本一致。
2、分值基本一致,不是34分,就是35分。
3、材料都是汉文(西汉),内容都是先秦(春秋战国)历史。
今年的高考文言文散文,全国卷都是秦汉文言文,很多专家说不在考察之列,理由在哪里呢!至于虚词,从每套试卷都有断句题来看,如果不懂虚词,怎么断句呢!得依靠语气词来判断。语气词就是虚词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今年之前的高考试题,在大多数老师的印象中,文言散文部分大多出自唐宋文,且多为人物传记(近两年兴起的纪事本末体),这些属于中古时代文章。比较今年的文言散文,都是出自西汉的政论文,这些属于上古文章。按照历史习惯划分,我们称周秦汉为上古。可以大胆预见,高考文言文,可能将有很长一段时间内,大概率会考察先秦两汉散文,我们的阅读将不得不重新审视《史记》、《战国策》、《诗经》、、、、、、这些经典书籍在高考中的价值和作用,特别是在今年“人教版插画”事件的持续发酵背景下,传统经典的书籍、文章对于我们文化自信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看过今年的高考语文试卷,我们要明白:在高考这样具有很强导向性、选拔性的考试中,我们必须在未来语文高考备考的过程中,认真对待先秦两汉文言散文的学习,这些都可以称之为货真价实的文言文的“底子”。不论是两汉司马迁、刘向的著作,还是唐朝韩愈和宋朝欧阳修发起的“古文运动”中的经典文章需要加强,其指向都是先秦两汉散文的价值。
对于高考而言,我们不必担心考《诗》《书》《礼》《易》。但作为语文老师如果提升自己不断前行,还是需要阅读一些读源头中的著作比如《诗》、《书》、《论语》、》《礼》、、、、、总而言之: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如果我们能够引导学生精读一些周秦汉文的名家名篇,且对春秋战国历史比较熟悉,那高考文言文部分的35分其实并不难拿。也许有一天《诗经》可能真就成为高考作文材料呢!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