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关于《史记》的质疑越来越多,比如史记记载苏秦和张仪是同时代的纵横家,而根据其他史料考据两人相差几十年,政治上毫无交集。和张仪一样搞合纵连横对抗的是公孙衍,苏秦主要是在燕国和齐国当双面间谍搞垮齐国。再比如关于秦始皇的出身,《史记》自身记载就有矛盾,本纪是清楚记载了他是名正言顺公子异人之子;但是在吕不韦列传里,是和吕不韦有孕然后再献给异人的。还有关于汉高祖刘邦的出生的记载,是高祖他妈梦到和神仙交和,这时天地间突然电闪雷鸣,刘太公前往寻找自己的老婆,竟然看到有条蛟龙伏在老婆身上,不久刘媪身怀有孕,十个月后生下儿子叫做刘邦。其实千百年来,对《史记》的质疑一直都存在,其中的记载不会完全正确,但是不可否认《史记》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那司马迁的《史记》价值有多大呢一、司马迁为什么要写《史记》?司马迁,字子长,生于西汉夏阳(今陕西省韩城市)。父亲司马谈为西汉太史令,父亲去世后,司马迁继任太史令。他早年师从孔安国、董仲舒,漫游各地,了解风俗,采集传闻。太初元年(前年),司马迁开始了《史记》的创作。天汉三年(前98年),李陵战败投降匈奴,司马迁因向汉武帝辩护事情原委而被捕入狱,并处以宫刑,在生理和精神上收到了巨大的创伤。出狱后任中书令,他忍辱含垢,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前后经历了14年,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效仿孔子作《春秋》,为成一家之言。司马迁在《报仁安书》中提及:“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意思是“我是想研究自然现象和人类社会之间的关系,贯通古往今来变化的脉络,形成自己的观点和思想。”《太史公自序》中说“序略,以拾遗补艺,成一家之言,厥协《六经》异传,整齐百家杂语,藏之名山,副在京师,俟后世圣人君子”。说的是“序略,以拾遗补充六艺,成为一家之言,协合《六经》异传,整齐百家杂语,藏之于名山,留副本在京都,留待后世圣人君子观览。”同时《自序》中引用董仲舒所述孔子作春秋的言论“我欲载之空言,不如见之于行事之深切著明也”,翻译成现代文的意思是:“我与其空洞的说教,不如把意图表现在叙事中那么深刻明确。”孔子作《春秋》,微言大义,司马迁是当时春秋家董仲舒的学生,所以他作《史记》也是在仿效孔子作《春秋》,成一家之言。二、《史记》对史学界意义《史记》记载了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迄司马迁所生活的时代汉武帝时期,记载了大约上下三千年的历史,是古代历史的一次大总结,大汇集。在二十四史中,只有《史记》是一部大通史,其它多为断代史。但是对于尧舜禹夏商周春秋战国的记载,没有能超越《史记》的,虽然很多上古之事都是半神话性质的传说。全书分为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其中本纪及世家一部分为编年体,列传则为纪传体。《史记》之前的史书比如《尚书》是关于一件事的文书、《国语》《战国策》关于一个地方的记载、《春秋》《左传》属于一个时代的记载。《史记》之后的正史在体裁上都延续了这个体裁。《史记》记录了我国古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列传的记载的人不限于政治方面的人物,还包括当时社会的学者文人,游侠、刺客、货殖(工商业者)等各阶层,是古代社会生活的全面写照。三、《史记》对文学的影响巨大《史记》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对中国文学的影响巨大,两千年来相承诵习,扼要简美的文法和用词早已融入中国文学常识之中。比如《项羽本纪》是《史记》中最重要、最精彩的篇章之一,具体记录了楚汉相争时期波澜壮阔的历史风云。从文学上说,本文是中国散文中最早的以人物为中心的叙事艺术杰作,文中描绘的一幅幅惊心动魄的战争画卷,塑造的项羽经典的悲剧英雄形象,对后世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都产生过巨大的影响。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78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