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说实话是一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时代,各种学派在这个时期不断涌现。我们所熟知的比如说:儒家、法家等纷纷在这个时代绽放出属于它自己的奇光异彩。
当然了这个时代也是一个人才辈出的时代,从另一方面来讲有一些人才还是会埋没的。不过是金子总会发光,总有自己发光的地方。
《论衡·书解篇》:“商鞅相孝公,为秦开帝业。”
说到这里可能许多人就知道我们今天要说的人物了,没错今天的主角就是商鞅。
其实商鞅在早期的时候在魏国根本没有发挥自己的才能的地方,商鞅离开魏国说实话也是不得已的。在当时也正好赶上秦孝公颁布求贤令,希望招募到天下拥有大才之人。
也正是这样的机缘巧合之下商鞅来到了秦国,不过他想要在秦国立足脚跟首先必须是要取得秦孝公的信任。他也甚至秦孝公想要的是什么,于是他在秦孝公面前提出了变法图强的主张,这一点算是说道秦孝公的心坎里了。
接下来商鞅就被秦孝公任命为秦国的左庶长,先后于公元前年以及公元前年,先后两次在秦国实施相关变法,其主要内容就是:“废井田、开阡陌,奖励耕织和战斗”
经过商鞅变法后的秦国真的是脱胎换骨,国力蹭蹭的往上涨。昔日被中原霸主魏国夺去的河西之地也被收回了,这就为秦国进一步挺向中原的整体大战略打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秦孝公在看到商鞅伟大的功绩之后,也深知商鞅在自己死后将要面临什么,所以秦孝公也是有打算将王位传给商鞅的,只求他能够让秦国继续强大下去。
《战国策·卷三·卫鞅亡魏入秦》就有相关记载:“孝公行之八年,疾且不起,欲传商君,辞不受。”
然而商鞅为何会选择拒绝呢?
公元前年,也就是秦孝公二十四年,秦孝公走到了生命的尽头,在弥留之际他是说过将秦国的王位传给商鞅,让商鞅成为秦国的君主。
不过对于秦孝公的好意商鞅的态度也很明确,就是拒不接受。
秦孝公去世之后。葬在了弟圉,他的儿子也顺理成章的登上了王位,史称:“秦惠文王”。
其实细想一下,秦孝公弥留之际为何会让商鞅继承秦国的王位,我们不难看出其实这一幕与当时刘备白帝城托孤的道理是一样的,就是为了试探商鞅的心究竟是属于谁。所以说秦孝公的真正目的不是要将王位传给商鞅,这只不过是秦孝公的一种手段而已。
这种禅让制度也是存在的,不过年代比较久远,要说也就是说到:尧舜禹时期。夏朝之后王位的继承也都是家族式的,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秦孝公真的这么做了,那么他就是他们老嬴家的罪人,秦国自秦襄公直至秦秦孝公这数十代人的努力算是付之东流了。
再者秦国的建立野司十分的艰辛的,稍微留意《大秦赋》的都会知道,秦国被燕国称之为“马奴”。可见秦嬴在当时的地位是多么的低下。
公元前年,老秦人的先祖秦非子因养马有功被周天子封了一个附属国,当时还不是一个正式的诸侯国,人口也极为的稀少、即便到了秦襄公时期老秦人的人口也就才几万人,最后因为秦襄公护驾有功被周平王封为了诸侯,赐地
。
在这个时候秦国才可以真正意义上的被称为诸侯国,然而这也仅仅只是周平王开出的一张空头支票。岐山以西之地当时还被犬戎部落给占据着。
想要将这块地拿回来说实话不是很容易,周平王之所以东迁,就是因为犬戎部落将这个地方给占领了。犬戎占领着了这里,杀死了周幽王,西周也就被灭了。
我们也是可以看出周平王还是很不厚道的,换言之就是周平王不相信老秦人能够将犬戎部落给赶走。
至于秦孝公为什么要试探商鞅,是因为这么些年来商鞅在秦国主持变法,积累的声望还是很大的,再者这个人是非常有能力的。
而秦孝公死后,秦惠文王即位,那么秦惠文王肯定是要掌握秦国的大权的。那么这个时候商鞅无疑成为了他最大的障碍,所以商鞅也就成为了秦惠文王的眼中钉肉中刺。商鞅也就在劫难逃了,商鞅的最终结局是车裂,还是挺悲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