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入选中学语文课本的古文,对为人父母者

文\常清君

郑重申明:常清君在自媒体平台发布的每一篇文章,都是以本人的专业知识、自身经验以及人生阅历等,经过独立思考后,认真撰写并反复修改的原创作品。

常清君导读:《触龙说赵太后》这篇古文,对身处现代社会的我们来讲,尤其是身为父母者的启迪是:如何真正从更加长远的角度来为孩子考虑。

阅读古籍的诸多作用

唐贞观十七年(公元年),初唐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魏征病逝,唐太宗很难过,流着眼泪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魏征没,朕亡一镜矣!”同理,我们阅读古籍,当然也不仅仅只是为了学习语法字词,还可以从中获得不少人生启迪。

比如多次入选中学语文课本的《触龙说赵太后》这篇古文就是如此。在篇文章出自汉代经史学家、文学家刘向所编订的国别体史书《战国策·赵策四》,常清君当初就读中学时,第一次阅读这篇文章,就留下了深刻印象。

触龙说赵太后的故事

故事梗概是这样的:

赵太后刚刚执政,秦国就加紧进攻赵国。赵太后向齐国求救。齐国说:“除非用长安君(赵太后的小儿子)来做人质,我国才会派援兵。”赵太后不答应,大臣们极力劝谏。太后于是警告身边大臣们:“如果再有劝我让长安君去做人质的,我一定朝他脸上吐唾沫!”而其中一个大臣触龙这个时候却偏要见赵太后,他说“我觉得您疼爱燕后(赵太后的女儿,因嫁给燕王为后,所以称“燕后”)超过了疼爱长安君。”太后说:“您错了!其实我更疼爱长安君。”

触龙说:“父母疼爱子女,就得为他们考虑长远些。您送燕后出嫁的时候,扯着她的脚后跟为她哭泣,这是惦念并伤心她嫁到远方,也够可怜的了。她出嫁以后,您其实很想念她,可您为她祈祷祝愿时却说:‘千万不要被赶回来啊。’难道这不是为她作长远打算,希望她生育子孙,一代一代做国君吗“”太后坦承道:“的确如此!”触龙又问道:“从这一辈往上推到三代以前,甚至到赵国建立的时候,赵国君主的子孙被封侯的,他们的子孙还有能继承爵位的吗?”赵太后回答:“没有。”触龙说:“不仅是赵国,其他诸侯国君的被封侯的子孙的后继人有还在的吗?”赵太后回答:“我没听说过。”

触龙又接着说道:“他们当中祸患来得早的就会降临到自己头上,祸患来得晚的就降临到子孙头上。难道国君的子孙就一定不好吗?这是因为他们地位高而没有功勋,俸禄丰厚而没有劳绩,占有的珍宝太多了啊!现在您把长安君的地位提得很高,又封给他肥沃的土地,给他很多珍宝,而不趁现在这个时机让他为国立功,一旦您将来去世之后,长安君凭什么在赵国站住脚呢?所以我才觉得您没有为长安君做创长远考虑,所以我才认为您疼爱燕后远胜过疼爱长安君啊!”

赵太后听完这番话,幡然醒悟,说:“好吧,就听从你们的意见安排吧。”

于是就替长安君准备了一百辆车子,送他到齐国去做人质,齐国就派出援兵,来帮赵国一起抵御秦国的进攻。

这篇古文给予我们的启示

常清君觉得《触龙说赵太后》对身处现代社会的我们来讲,尤其是身为父母者最大的启示意义,就是做父母的如何真正从更加长远的角度来为孩子考虑。

文中在触龙看来,赵太后不愿意把儿子长安君送到齐国做“人质”,换取齐国出兵救赵国,不仅对于国家是一种短视的不利行为,对于自己的儿子长安君的未来规划,也是一种短视的不利行为,让其长期处于无功受禄的状态。

而在现代社会,虽然几乎所有做父母的,都愿意也都在为孩子考虑方方面面的事情,比如报名参加各种培训班呀、购买各种教辅资料呀、选择所谓重点学校重点班级呀、在乎孩子在班里年级里的成绩排名呀、为孩子购买各种玩具服饰呀等等,但涉及更重要的比如孩子的“三观”,比如孩子的独立自主意识和自理生活能力,比如尊重孩子发自内心的兴趣爱好,比如正确引导孩子的理想追求等等却往往忽略了,或者放到了次要位置,这恰恰是需要父母们警醒的。

常清君用心用情写好每一篇原创文章,期待着您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75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