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大秦帝国》中,秦武王嬴荡巡游东周国都洛阳,在周天子王畿看到了天子九鼎,欲将其迁徙到秦都咸阳,因为迁徙九鼎意味着迁徙周天子,并亲自举起其中的龙纹赤鼎,最终全身骨骼尽碎,口吐鲜血,不久后绝膑而死。天子九鼎到底是何物?有什么来历呢?传说大禹治水成功后人们安居乐业,大禹把华夏大地分为九州,铸九鼎代表九州。这九州自西北东南分布,分别是雍州、冀州、青州、兖州、徐州、扬州、荆州、梁州,中间是豫州。大禹以红头文件的形式,让九个州的领导干部、所谓州牧在自己的管区内搜集青铜,然后铸造成鼎,把本州内的名山大川和标志性器物镌刻在锭上,送到夏王朝的国都,以代表本州。这样一鼎象征一州,九鼎代表九州成为国家的标志、王权的象征。天子是世界的主宰,拥有天下即拥有九鼎。其他的君主、诸侯、士大夫根据等级拥有的鼎的数量也不同。商汤逐走夏桀后,将九鼎迁至其都。周武王灭商后,曾公开展示九鼎。九鼎是代表王权的重器,而普通的鼎则是记功受奖、表彰功绩的礼器。周代的国君或王公大臣在重大庆典或接受赏赐时都要铸鼎。公羊传·桓公二年》何休注说:“礼祭天子九鼎,诸侯七、大夫五、元士三也”。在古代,九鼎是天子最高权力的象征,周天子曾言:“江山有多重,九鼎就有多重!”古人云:天子一言九鼎!可见其中的分量。除天子以外的所有人,谁敢问及鼎的重量,就意味着有野心,妄图夺取天下。《左传·宣公三年》载:春秋时,楚国在周天子的疆土上阅兵,周天子派人慰劳楚军。楚王问鼎的大小轻重。鼎为传国之宝。楚王问鼎,有觊觎周王室之意。后因以“问鼎”称图谋王位:有问鼎之心,帝畏而恶之。秦武王嬴荡是另外一个上门去挑战“王权”的诸侯王。秦武王即位后,已经灭蜀,后方巩固,国力正盛,秦武王欲对外征伐,自然想起了秦惠王的前言,先后派兵10万,攻陷宜阳,直达洛阳。秦武王亲率任鄙、孟贲两人大摇大摆走进周都洛阳,直奔周室太庙,往观九鼎。只见九个宝鼎一字排列在殿堂之内,秦武王问孟贲是否可以将其搬动,而孟贲更是一介武夫,于是紧束腰带,挽起双袖,手抓两个鼎耳,大喝一声“起!”,只见鼎离地面半尺高,就重重地落下。秦武王也不甘示弱,卸下锦袍王带,抓住一只龙纹赤鼎猛地举起,殊不知此鼎重量过大,终因力气不支,累得双目出血;力尽鼎落,又砸断了膑骨。结果秦武王不治而死,年仅23岁。《说唐》第39回中写道:“李渊德高望重,手下兵多将勇,见炀帝幸游未归,天下大乱,就益发修理甲兵,渐有问鼎中原之志。”在当时的社会,人们是轻易“不敢问鼎”的,除非你不怕遭来杀身之祸。九鼎到底有多重,从《战国策》开篇东周策《秦兴师临周求九鼎》一章记载的秦要侵略周夺取九鼎的故事便可得知一二:周人颜率有谋略,先鼓动齐国帮助驱秦,答应把九鼎给齐国,齐国来要,颜率便问齐王走哪条路,结果都不合适,还说九鼎九个,一个要用九万人,九九八十一万人方全能拉走,颜率又说:“今大王纵有其人,何途之从而出?臣窃为大王私忧之。”齐王曰:“子之数来者,犹无与耳。”颜率曰:“不敢欺大国,疾定所从出,弊邑迁鼎以待命。”齐王就不再提拉九鼎的事了。从这里看九鼎真够重的,不过一定有夸张,但从这个文献看,九鼎一定很重,还是九个。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的迄今为止出土最重最大的单件青铜器——后母戊鼎,高cm、口长cm、口宽79.2cm、重.84kg,这么重的鼎无论谁天生神力,都不可能举起来。作为君王神器的九鼎可谓重不可言,一般很难轻易移动,为何传承到周朝以后就不见踪迹了呢?《史记》中说秦昭王五十二年,在周赧王死后,终于“取九鼎入秦”,在九鼎迁往咸阳的途中,其中有一鼎被大风刮到今江苏的泗水中,剩余八鼎可能被转移到了关中。大禹是否真的铸过九鼎还很难下结论。近年来陆续发现了几件夏朝的青铜器,证明夏朝已进入了青铜器时代,但这些器形较小,还不曾像九鼎那样精美绝仑的庞然大物。周天子是否真的藏有大禹传下的九鼎也值得怀疑,有人认为九鼎早就不见了,周天子为了维护天命的尊严,故意在诸侯中散布神秘色彩,秦军攻占洛邑,谎言被戳穿,于是又编造九鼎沉入泗水的神话。清朝还有人提出一种更离奇的猜测,认为周王室财政困难,只好把九鼎融化,铸成铜钱,这样家丑不可外扬,于是对外宣称九鼎已沉入水中。可以肯定的是,由于九鼎从问世的那一天起就被作为政权的象征,必然会成为野心家猎取的目标。夏商周三个朝代年间,它被争来夺去几次,更换主人,最终在历史的尘烟中消失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72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