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金文解读系列之五
毛公鼎铭文通解
毛节新著
前言………………………………………1
一、概述…………………………………1
二、释文…………………………………4
三、注释…………………………………6
四、译文…………………………………21
五、简说…………………………………28
(一)毛公鼎铭文主要内容…………28
(二)毛公鼎中的人物…………………29
(三)毛公受赏赐之物…………………30
(四)关于求雨祭祀“雩”………………31
(五)荆、楚的用途……………………32
(六)献、贡、赋、税之义……………32
(七)“毋敢?”的意义…………………33
(八)祼礼………………………………38
(九)玉环玉琮的用途…………………39
(十)毛公之车…………………………44
(十一)毛公鼎铭文字数………………46
(十二)毛公鼎铭文的书法……………46
(十三)毛公鼎的年代…………………46
(十四)毛公鼎铭文与《文侯之命》…47
六、毛公鼎铭文辨临……………………48
后记………………………………………75
参考文献…………………………………76
前言
在中国古代文献的浩瀚海洋中,最远最深的是金文文献。它们记载着中国人最早的思想、文化和史实。其言其文,至今还未被人们完全知晓。古代中国人将最重要的事件铸在青铜器上,要子子孙孙永远铭记。青铜器铭文完整、真实、可靠,未经后人修改,保存了三千年前我们先人活动的信息,记载了中国人在那个时代的社会、经济、技术、军事、文化、民族等史实,是了解中华文化源头的重要文献。
金文,是中国古籍中最深奥的文献,字难认、意难晓、文难通,是一本的“天书”。毛公鼎铭文是青铜器铭文中最长的篇章之一,思想深邃,内容丰富,是研究西周社会的宝贵文献。百年来古文字学家、史学家,对毛公鼎不懈的识读,取得了很大成就。但还有若干文字未解,文意仍然朦胧。本著对未解文字作了试读,结果奉于读者参考。阅读铜器铭文,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三千年前的中国人在说什么、做什么?领悟先人的教诲,探求中华民族的思想之源、文化之源,是本书的目的。
一、概述
毛公鼎,器高53.8厘米,口径47.9厘米,腹深27.8厘米,腹围厘米,重34.7公斤。毛公鼎造型端庄,浑厚凝重,装饰简洁,素朴典雅,深沉庄严。圆形大口,半球内腹,圆口上一对双耳,鼎身饰环纹弦纹各一道。鼎有三足,形若兽蹄,敦实有力,稳重大方。內壁有铭文32行字,是现存商周铜器铭文中最长的一篇。毛公鼎年在陕西岐山周原出土,年被运往台湾,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毛公鼎全篇铸文精致、字形规范、文辞练达、篇章完整,是西周时期原文的长篇作品,是可靠的文献史料。郭沫若称赞毛公鼎“气势颇宏大,泱泱然存宗周宗主之风烈”,毛公鼎铭文,煌煌巨制犹“一篇《尚书》”,是记述周代社会、政治、思想、文化发展宝贵的历史文献资料。
毛公鼎铭文拓片,录自《三代》4·46~49;《集成》。
二、释文:三、注释
四、译文周王这样说,父啊,英明的周文王、周武王,使皇家的天下充满了美德,上天眷顾我周邦,领受了使命,安抚了那些不来朝拜不服的方国,无不顺畅。这是文王、武王的光辉,上天才把天命降临。先公大夫们扶持皇族后人辅佐君主,恭敬祭祀使国家生存。那皇家的天下不厌弃四方之民,在保佑我周邦。先王坚定地配合上天之命,担忧上天怒而发威。后代我小子不尽到责任,国家怎么会好呢?文书连续发往四方之国,大家臣服周邦多么平安。呜呼!我小子被厚养于艰难之中,永远坚定地遵循先王。周王说父啊,我初即位遵循先王之命,命令你治理国家、我皇家内外,大小政事都要恭敬谨慎。我临王位后,朝廷上下都惧怕和臣服。举行或不举行求雨祭祀,全国各地坚持不变动。我在位,知人善任,不昏庸糊涂。你不要荒殆图自安,从早到晚都要虔诚,听从我的旨意。拥护施行我国的各种谋划,不要半途而废。告诉我先王的那些美德,敬仰美好的皇家天下,延续国家的生存,实现四方邦国的平安和睦,我虔诚祭祀为先王分忧。周王说父啊,庶民百姓的求雨祭祀、进出朝廷出使外邦、执行王命和施行政务、设立征收各种小大种植税赋,不要使用昏庸官员,用对周王忠诚的明智贤能之人,如不那样就会丧亡我国。一直到现在,进出朝廷施行政命,没有不先报告毛公的。父施发命令不敢有违,在外能恭敬执行王命。周王说父啊,如今我继承先王之命,命你快去那官府,弘扬我邦我家。要顾念政务,不要蔽塞蒙骗庶民百姓。民间的买卖,不要乱收税赋,税赋乃要照顾疾病和孤寡之人。做好的榜样给你的同僚,不要沉湎于酒,不要用占卜来代替你履职行事。始终敬念王威,保持专注。你不遵循先王所定的方法祭祀、不作明确的刑法、你不做好祭祀君主,就会陷入艰难。周王说父啊,巳!把这卿事寮、大史寮交于“尹”去管理。命你严格管理王公贵族们的求雨祭祀、严格管理三有司、王子、师氏、虎臣的求雨祭祀、严格管理我王家内部的事务、用你族保卫周王本人。给毛公经费三十锊,赐你黑黍祭酒一壶、祼礼用的圭瓒宝器、红色祭韍、青绿色命服、玉环玉琮。赐你铜车,有的饰花的车较,红兽皮做的车轼和车幔,内面染成绛红色的虎皮车盖,金色乌蠋绘于敷席和车厢,金色花蕾交错画满车衡,饰铜角羊、铜龟的车毂车衡,铜和竹编做的鱼形矫弓弩器。骖马四匹、辔绳一副、铜鬣饰、铜马带,红色的龙旂上饰二个和铃。赐你丝衣弁帽,用于祭祀和政务。毛公报答颂扬天子美意,制作此祭祀之鼎,子子孙孙永远保用。五、简说(一)毛公鼎铭文主要内容毛公鼎,记述毛公自己受周王册命,记录了周王的教诲和赏赐。全文内容分六段:
第一:周王赞颂文王、武王充满美德,领受天命,对外安抚了不服的邦国,不厌弃四方之民,使国家平安。
第二段:记述周王遵循先王的教导,即位后恭敬谨慎处理政务;坚持祭祀制度从不改变;使用贤能、不用昏庸之人;不荒殆图自安,听从先王旨意;拥护国家的各种谋划,不半途而废,实现了四方邦国的平安和睦。
第三段:记述周王对毛公的教诲:庶民祭祀、征收税赋、使用贤能等,不然就会衰败国家。
第四段:记述周王教诲毛公执政方法:制定标准、造办弓器;要顾念国家皇家政务;不要蒙骗庶民百姓;征收税赋要照顾疾病和孤寡之人;不要沉湎于酒;敬念王威,做好祭祀。
第五段:记述周王调整国家管理职责:卿事寮、大史寮交于“尹”管理;毛公管理公族的祭祀、管理三有司、管理小子(王太子)、师氏、虎臣的祭祀、管理周王本人事务、保卫周王本人。然后是拨款赏赐。
第六段:记述毛公的答谢、作鼎祈愿。
(二)毛公鼎中的人物
毛公鼎中的人物有六:周王、毛公父、尹(尹氏)、小子、师氏、虎臣。
周王:哪一位周王涉及毛公鼎的断代,本文同陈梦家之说,时王指夷王。
毛公:私名,文王庶子毛叔郑的后代。时王称其为“父”,乃是时王的父辈。
尹:也称尹氏,本是族名、人名,如金文文献中的作册尹、内史尹。尹,也是官名,为史官之长,参与册命典礼。如:
共王器廿年器休盘“王呼作册尹,册赐休”;
懿王器师察簋“王呼尹氏册命师察”;
懿王器三年器师晨鼎“王呼作册尹册命师晨”;
孝王器元年师兑簋“王呼內史尹,册命师兑”;
孝王器三年师兑簋“王呼内史尹册令师兑”;
夷王器大克鼎“王呼尹氏册命善夫克”;
夷王器颂鼎“尹氏授王命书”;
夷王器毛公鼎“于父即尹”;
厉王器曶壶“王呼尹氏册命曶”等。
小子:一般指时王之子;师氏:官名,周代王身边的负责礼、德、行为的内臣。师氏官府配备和职责:
《周礼·地官司徒》载:“师氏,中大夫一人、上士二人、府二人、史二人、胥十有二人、徒百有二十人”;“师氏掌以媺诏王。以三德教国子:一曰至德,以为道本;二曰敏德,以为行本;三曰孝德,以知逆恶。教三行:一曰孝行,以亲父母;二曰友行,以尊贤良;三曰顺行,以事师长。居虎门之左,司王朝,掌国中失之事,以教国子弟,凡国之贵游子弟学焉。凡祭祀、宾客、会同、丧纪、军旅,王举则从,听治,亦如之。使其属帅四夷之隶,各以其兵服守王之门外。且跸,朝在野外,则守内列。”虎臣:官名,周代守卫天子的官员。
(三)毛公受赏赐财物
周王赐毛公财物有五种:
⑴公务拨款:“卅锊”,指经费;
⑵祭祀物:“矩鬯一卣,祼圭瓒宝,朱巿悤黄、玉环玉琮”,祭祀物品;
⑶赐铜车:座乘是公务车,身份的象征;
⑷赐马及马具:“备马四匹,攸勒,金鬣金雁,朱旂二铃”;
⑸赐兹(丝)弁:祭祀用品,丝衣和弁帽,在祭祀时发给参加祭祀的贵族们穿戴的用,“用岁用政”的。
(四)关于求雨祭祀“雩”
金文雩,有二种解释:①求雨祭祀。②训为粤、于、吁、与,作叹词。本文认为此铭“雩”指古代为求雨而举行的祭祀。《说文·十一下》:“雩,夏祭乐于赤帝以祈甘雨也。从雨于声。”雩,是先秦时国家的一种重要的祭祀活动。在大盂鼎中,周王(康王)教导盂求雨祭祀一定要认真,记述武王时官员们“在雩御事,摣酒无敢醉”(官员们在求雨的祭祀公事之时,没人敢喝醉酒);“唯殷边,侯田雩,殷正百辟,率肆于酒,古丧师。”(在殷朝的末期,官员们在大田求雨祭祀中,殷的大小官员,总是放纵于酒,所以丧失了民心)
《诗经》对“求雨祭祀”有记载:
《诗经·小雅·甫田》说“以我齐明,与我牺羊,以社以方。我田既臧,农夫之庆。琴瑟击鼓,以御田祖。以祈甘雨,以介我稷黍,以穀我士女。”意思是:我们用黍米高粱、牛羊来祭祀,农夫们弹琴击鼓来迎田祖,祈求那好雨滋润我田里的稷和黍,保佑我的男男女女。
《诗经·大雅·云汉》反映周王亲自进行求雨祭祀,在干涸的夏季旱灾中,周王带领大臣们,和民众一起进行雩祭,赞颂了周王虔诚祭祀、忧民救灾的美德。
(五)荆、楚的用途
荆、楚是灌木,即牡荆,枝条极有韧性,作为材料主要用于制弓、造车、建屋。“埶小大楚”,反映商周在大量种植各种楚荆。《诗经·周南·汉广》有“翘翘错薪,言刈其楚”、《诗经·唐风·绸缪》有“绸缪束楚”、《诗经·唐风·葛生》有“葛生蒙楚”,楚是一种不高的树木,藤草攀之,荒芜难生。《周礼·考工记》有“弓人为弓,……。取干之道七:柘为上,檍次之,檿桑次之,橘次之,木瓜次之,荆次之,竹为下。”楚荆是制弓、矢、车重要原材料,朝廷每年要大量收取楚荆,非常重视“楚荆”的采收。
(六)献、贡、赋、税之义
献、贡、赋、税是人类社会不同发展阶段,管理者的征收形式。从原始社会的献、到奴隶社会贡与赋,再到封建社会的赋与税,到现代社会的税,从物产到货币,是一个长期发展、演进的过程。毛公鼎铭所记,是“赋”的发展时期。
参见本作者《毛公鼎铭文研究----献、贡、赋、税之义”》,此处略。
(七)“毋敢?”的意义
?,本义指卜龟。毛公鼎“汝毋敢?,在乃服”(你不要用卜龟来代替你履行职权),言行事决策不能一味依赖问卜,要依据实际作出决策。
在此以前,铭文多见不?、不敢?,如录伯簋“汝肇不?”、师?簋“师?虔不?,夙夜卹厥穑事”、井侯簋“不敢?”、墙盘“夙夜不?”、秦公及王姬镈“不?于上,卲合皇天”,皆指“虔诚占卜”。
毛公鼎中的周王,告诫毛公不要用占卜来代替决策。用今天的话讲,不要全部迷信占卜结果。这很富哲理,显示了实事求是的精神。“毋敢?”的思想,在当时是个进步。
(详说见本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