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挑战
1.道德两字连用始于荀子()篇,“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
A.《劝学》
B.《儒效》
C.《强国》
D.《义兵》
点击下方空白区域查看答案▼▼▼
A。解析:A项,“道德”二字连用始于荀子《劝学》篇:“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故A项正确,当选。
B项,儒效篇,是儒家经典著作《荀子》的第八篇。本篇除了论述大儒的作用外,还论述了圣人、君子、劲士、儒雅、小儒、俗儒、俗人、众人、鄙夫几类人的德行,并强调了学习与法度的重要性。故B项错误,排除。
C项,《荀子·强国》——本篇文章阐述强国之道。作者指出国家强盛的关键是施行礼义法规,礼义是国家的命脉。君主如能修礼,那么等级就会明确,就具有了道德之威,受到百姓的拥戴。反之,必然天下大乱。故C项错误,排除。
D项,《荀子·议兵》讨论治军用兵,作用是讨论治军用兵。故D选项错误,排除。
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项。
2.《天工开物》是一本论述农业和手工业的著作,是中国历史上有关技术最重要的著作之一,其作者是()。
A.李时珍
B.沈括
C.徐霞客
D.宋应星
点击下方空白区域查看答案▼▼▼
D。解析:《天工开物》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是中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有人也称它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作者是明朝科学家宋应星。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3.成语“韦编三绝”出自《史记?孔子世家》,记载了孔子为读()而多次翻断了编联竹简的牛皮带子,比喻读书勤奋。
A.《周易》
B.《道德经》
C.《资治通鉴》
D.《战国策》
点击下方空白区域查看答案▼▼▼
A。解析:韦编三绝,是指孔子为读《周易》而多次翻断了编联竹简的牛皮带子,比喻读书勤奋。故A选项正确,当选。
B项,《道德经》是春秋时期老子(李耳)的哲学作品,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文本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涵广博,被誉为万经之王。与题干无关,排除。
C项,《资治通鉴》,简称“通鉴”,是北宋司马光所主编的一本长篇编年体史书,共卷,三百万字,耗时19年。记载的历史由周威烈王二十三年(西元前年)写起,一直到五代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西元年)征淮南,计跨16个朝代,共年的逐年记载详细历史。它是中国的一部编年体通史,在中国史书中有极重要的地位。C选项错误,排除。
D项,《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学著作,又称《国策》。记载了西周、东周及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各国之事,记事年代起于战国初年,止于秦灭六国,约有年的历史。分为12策,33卷,共篇,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游说之士的政治主张和言行策略,也可说是游说之士的实战演习手册。故D选项错误,排除。
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项。
4.孔子用而立、不惑、知天命指代不同的年龄,知天命是指()。
A.40岁
B.50岁
C.60岁
D.70岁
点击下方空白区域查看答案▼▼▼
B。解析:《论语》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而立:三十岁;不惑:四十岁;知天命:五十岁;耳顺:六十岁;古稀:七十岁;耄耋:八十岁。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项。
好啦,这就是今天的常识
不错过每日常识
记得把超哥星标
联系超格
官方微博
超格教育超格公考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