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儒家十三经之一。《左传》既是古代汉族史学名著,也是文学名著。《左传》是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根据鲁国国史《春秋》编成,记叙范围起自鲁隐公元年(前年),迄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年)。
《左传》是儒家经典之一,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公羊传》、《谷梁传》是从政治和思想方面去解释《春秋》,而《左传》则从丰富的历史材料去诠释《春秋》。唐刘知几《史通》评论《左传》时说:其言简而要,其事详而博。对研究春秋史和远古史提供了珍贵的史料。
《左传》叙事敢于直书不讳,揭示事情的真实面貌,全书有关战争的文字较多,这些文字翔实生动,如晋楚城濮之战、秦晋郩之战、齐晋鞌之战、晋楚鄢陵之战,都有出色的叙述。善于叙事,讲究谋篇布局,章法严谨,都是《左传》的独到之处。正因为如此,它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隐公元年》)
[译文]多干坏事,一定会自取灭亡。
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宣公二年》
[译文]谁能没有过失呢?有了过失而能够改正,那就没有比这再好的了。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左传·宣公十二年》)
[译文]百姓的生计全在于勤劳,只要勤劳生计就不会困乏。
《书》曰:“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左传·襄公十一年》)
[译文]《书经》上说:“处于安乐的环境之中时,要想到可能出现的危难。”想到危难就有所提防,有所提防就没有了祸患。
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左传·襄公二十四年》)
[译文]最上等的是树立德行,其次是建立功业,再其次是创立学说。即使过了很久也不会被废弃,这就叫做不朽。
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译文]我听说过用忠心善行来减少怨恨,没听说过用摆出权威来防止怨恨。
临患不忘国,忠也。(《左传·昭公元年》)
[译文]面临祸患仍不忘国家,这是忠诚的表现。
末大必折,尾大不掉。《左传·昭公十一年》
[译文]树冠大了必然折断,尾巴大了必然不能摆动。(旧时常以“尾大不掉”比喻部下势力强大,不听从上级的指挥调遣。)
为政者不赏私劳,不罚私怨。《左传·阳公五年》
[译文]当权执政者不能无故奖赏对自己有恩惠的人,不能借故惩罚与自己有私仇的人。
无德而禄,殃也。《左传·闵公二年》
[译文]没有道德而享受俸禄,就是祸害。(说明享受国家俸禄的人必须在品格上作人的表率。)
我无尔诈,尔无我虞。《左传·宣公十五年》
[译文]我不诈骗你,你不欺骗我。真诚相待,互不欺诈。
宴安鸩毒,不可怀也。《左传·闵公元年》
[译文]贪图安逸享乐等于饮毒酒自杀,不可怀恋。
弈者举棋不定,不胜其耦(ǒu)。《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译文]下棋的人拿着棋子而决定不了下在什么地方,这样的人必定胜不了对手。
众怒难犯,专欲难成。《左传·襄公十年》
[译文]众人的愤怒不可以触犯,个人专权的欲望难以成功。
川泽纳污,山薮(sǒu)藏疾,瑾瑜匿瑕。《左传·宣公十八年》
[译文]河流大泽中也容纳污水,深山草野中也会藏瘴疠之气,美玉中也会微有瑕疵。
过而不悛(quān),亡之本也。《左传·襄公七年》
[译文]有过错而不改正,这是败亡的根源。
华而不实,怨之所聚也。《左传·文公五年》
[译文]空有虚名而无其实,言过其行的人。必然会招来人们的怨恨。
骄奢淫逸,所自邪也。《左传·隐公三年》
[译文]骄横、奢侈、荒淫、放荡,是邪恶发源的处所。
善不可失,恶不可长。《左传·隐公六年》
[译文]好事不能放弃,坏事不可任其发展。
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左传·庄公二十四年》
[译文]节俭是有德之人共有的品质,奢侈是邪恶中的大恶。
兄弟虽有小忿,不废雠亲。《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译文]兄弟之间即使有小小的怨恨,也不妨碍他们的至亲关系。
祸福无门,唯人所召。《左传·襄公二十三年》
[译文]灾祸或福分没有别的来路,全由人们自己感召来的。
量力而动,其过鲜矣。《左传·僖公二十年》
[译文]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去办事,过失就会少些了。
辅车相依,唇亡齿寒。《左传·僖公五年》
[译文]面颊骨和牙床互相依靠,紧密相连;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两个邻近国家(或政党、团体)利害相关、互相依存的关系。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译文]言辞没有文采,流行得不会很远。
树德莫如滋,击疾莫如尽。《左传·哀公元年》
[译文]修养道德的最好方法就是促使它不断增长,消除疾病的最好方法治得彻底干净。
不以一眚(shěng)掩大德。——左传名言语录《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译文]不能因为一次过失而掩盖了平素的高尚品德和过去的功绩。
从善如流。《左传·成公八年》
[译文]听从正确的意见象流水一样快。比喻能很快地接受别人好的意见,虚心听取他人的批评和建议。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左传·宣公十二年》
[译文]人民的生计贵在勤劳,勤劳就不会贫乏。
国之兴也,视民如伤,是其福也;其亡也,以民为土芥,是其祸也。《左传·哀公元年》
[译文]国家兴盛时,当政者看待平民百姓如对受伤的人一样关心爱护,这是它的洪福;国家衰亡时,当政者看待平民百姓如粪土草芥一样微不足道,这是它的祸根。
《左传》除了阐释《春秋》思想之外,艺术成就也很高,是我国古代文学与史学完美结合的典范,对后世史书、小说、戏剧的写作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左传》语言精炼,文辞优美,其叙事手法历来为人称道。唐刘知几评曰:或腴词润简牍,或美句入咏歌,跌宕而不群,纵横而自得。春秋之际,战争频仍,《左传》对战争的记叙尤其令人称道,善于通过侧面描写烘托战场氛围,不闻刀剑之声,却如亲历沙场,扣人心弦。并且,人物成为《左传》的主角,将历史从神的阴影下解放出来。遥想当年周王室衰微,诸侯崛起,齐桓晋文争霸,楚庄王也要问鼎中原,礼崩乐坏,同时又在外交场合吟诗作乐,说古论今,也足见古人风致。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