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备考周阅读二十八

从阅读开始,走进语文创意语文工作坊高考备考高考备考周阅读二十八一、成语积累呼之欲出画逼真跃然纸上现情态辨析:这两个成语都有图画诗文非常逼真的意思。它们的区别在于呼之欲出仅限于绘画逼真或纸面上具体的人或动物;跃然纸上即可用于作品中的人或事物,也可用于抽象的思想、感情、风格等。胡言乱语无根据花言巧语迷惑人甜言蜜语哄骗人辨析:这三个成语都有说假话骗人的意思。它们的区别在于胡言乱语强调说些没有根据、没有道理的话;花言巧语强调迷惑人,不真实;甜言蜜语强调哄骗人,假惺惺。化为泡影没希望化为乌有事物去付诸东流心血空辨析:这三个成语都有希望一下子落空的意思。它们的区别在于化为泡影常指希望、理想、计策或安排等抽象积极的事物消逝;化为乌有可指具体事物或消极事物消逝;付诸东流偏重在落空,指抽象的好的事物,或能被水冲走的具体事物。怀才不遇无明主明珠暗投奔错人遇人不淑嫁错郎辨析:这三个成语都有没有遇到合适的人的意思。它们的区别在于怀才不遇指有才华却没有遇上赏识的人;明珠暗投指有才华却投靠错了人;遇人不淑指女子嫁了一个不好的丈夫。焕然一新感觉新面目一新面貌变辨析:这两个成语都有面貌崭新的意思。它们的区别在于焕然一新偏重在精神面貌变得新鲜;面目一新一般只用于景物、国家、政党、家庭、诗文面貌发生改变。黄粱美梦不实际白日做梦难实现辨析:这两个成语都有幻想不可能实现的意思。它们的区别在于黄粱美梦偏重在虚幻不切实际的好梦;白日做梦偏重在不可能实现的幻想。恍然大悟领会到豁然开朗境界开辨析:这两个成语都有一下子明白过来的意思。它们的区别在于恍然大悟偏重在理解领会,常修饰“说”“到”等动词;豁然开朗偏重在理解后的开朗畅快。回味无穷事后想耐人寻味意味长辨析:这两个成语都有意味深长的意思。它们的区别在于回味无穷偏重在事后的体味和感受;耐人寻味偏重在“耐”,强调意味深长值得反复体会。讳疾忌医怕批评文过饰非掩缺点辨析:这两个成语都有掩饰自己缺点错误的意思。它们的区别在于讳疾忌医偏重在“忌医”,强调害怕别人批评和帮助;文过饰非偏重在“文”“饰”,强调掩饰缺点错误。讳莫如深瞒得紧守口如瓶不能说辨析:这两个成语都有不肯说的意思。它们的区别在于讳莫如深偏重在主观意愿或个人利益,对一些秘密或众所周知的事实隐讳不说;守口如瓶偏重在客观要求,即某些事如国家机密,团体个人秘密,想说也不能说。二、文言短篇阅读既怀耻恶,必能改善王烈,字彦方,太原人也。少师事陈窆,以义行称。乡里有盗牛者,主得之,盗请罪曰:“刑戮是甘,乞不使王彦方知也。”烈闻而使人谢之,遗布一端。或问其故,烈日:“盗惧吾闻其过,是有耻恶之心,既怀耻恶,必能改善,故以此激之。”后有老父遗剑于路,行道一人见而守之。至暮,老父还,寻得剑,怪而问其姓名。以事告烈,烈使推求,乃先盗牛者也。——《后汉书·独行列传》。常见字解析:谢谢字中“射”指“射箭”。“言”指书面言语,即写有文字的纸条、信件。“言”与“射”联合起来表示“用箭带信给城邑守军”。本义为正式宣布解除围城,引军离开。引申义:1.正式告别。如: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2.告诉。如: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3.向人认错道歉。如:长跪而谢(《战国策·魏策》);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史记·项羽本纪》)。4.对别人的帮助或赠与表示感激。如:哙拜谢,起,立而饮之(《史记·项羽本纪》)。5.推辞。如:阿母谢媒人(《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6.凋落,衰退。成语助记谢家宝树:比喻能光耀门庭的子侄。敬谢不敏:谢:推辞;不敏:不聪明,没有才能。恭敬地表示能力不够或不能接受。多作推辞做某事的婉辞。水流花谢:谢,脱落。指河水流逝,花儿也凋谢了,形容景色凋零残败,用来比喻局面残破,好景已不存在,无法挽回。亦作“花谢水流”。杯水之谢:比喻微薄的酬谢。杜门谢客:杜门,闭门不出;谢客,谢绝宾客。指不与人往来。三、诗词赏读题龙阳县青草湖元代唐珙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这一联最容易让我们想起徐志摩《再别康桥》中的“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入夜时分,风停了,波静涛息,明亮的银河倒映在湖中。湖边客船上,诗人从白天到晚上,手不释杯,一觞一咏,怡然自乐,终至于醺醺然醉了,睡了。此时的诗人仿佛觉得自己不是在洞庭湖中泊舟,而是在银河之上荡桨,船舷周围见到的是一片星光灿烂的世界。诗人将梦境写得如此美好,有如童话般地诱人。这两句对梦境的描写十分成功:梦境切合实境,船在天上与天在水中正相关合,显得真实可信;梦无形体,却说清梦满船,梦无重量,却用“压”字来表现,把幻觉写得如此真切;从梦境的清酣,不难觉察出诗人对于摆脱尘嚣的愉悦,记梦而兼及感情,则又有暗中传神之妙。古代写梦的诗不少,但象这首诗这样清新奇丽而又含蓄丰富,却是并不多见的。四、聚焦时代地名要让人记得住乡愁来源:南方日报作者:扶青早上在“威尼斯”起床,中午到“维也纳”办事,晚上在“曼哈顿”吃饭逛街,不出城也能“周游世界”……最近,《半月谈》记者梳理发现,尽管我国多次提出要清理规范洋地名,但受经济利益驱使、迎合崇洋心态等影响,承载着中国地域文化、城市文化的地名依然不断遭受洋风侵袭。地名是“城市的脸,市民的眼”,其中饱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承载着居民对本地文化的认同。洋地名入侵,看起来很“潮”,实则东施效颦,经不起推敲。有媒体曾随机选取全国12座城市个小区,发现1/5的小区在命名的时候,都含有外国的信息。明明是中国的建筑,与异域风情毫不相干,却硬要冠上什么加州水岸、普罗旺斯等洋名,用意何在呢?其实洋名风气大部分是从小区而起,一提到浪漫,言必称“巴黎”,想宣称时尚,就缀上“纽约”,甚至建筑本身也大搞欧美风,才能让自己看起来高端大气上档次。应该说,这里面存在商业炒作的成分,但中国传统文化浩如烟海,可借鉴可使用的元素更多,一些开发商滥用洋地名,实则是缺乏文化自信,价值观混乱的表现。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取地名的方式值得反思。比如地名雷同、缺乏特色,很多城市都有解放路、人民路、花园路,甚至用一二三四这样的数字简单命名。这样的方式也许便于管理,但未免有些千篇一律。相形之下,许多保有历史含义的命名,譬如北京的王府井、南京的乌衣巷、重庆的打铜街等,不仅识别度高,也别有韵味。还有就是,一些地方存在随意改名的现象,特别是随着行政区域的调整,为了表示是新地名,或者为了扩大影响,故意将专名更换。有统计称,近30年时间里大约6万个乡镇名字和40万个村名被弃用。这样的方式,对个人和社会而言都有割断历史的危险,等到以后想要恢复古地名,大众往往又不知其所以然了。其反映的是,一些地方没有意识到地名是历史的宝贵遗产,从内心缺乏对传统文化的体认。地名并非一个枯燥的名称,而是代表了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刻度,存在历史、文化、社会、民族等多方面的意义。随手举例,提起荆州,人们会想起三国故事;谈及西安案板街,就让人梦回唐朝;说起绍兴,人们马上指出是鲁迅故乡。这说明,地名从来不是空荡荡的概念,它和当地气候风俗、经济文化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最主要的功能之一,就是让人们有了身份认同,当我们问起“你是哪里人”,不仅是在询问地域籍贯,更是询问一种情感归属。现在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口流动性增强,地域归属感看似削弱了,然而对家乡有认同感的人,依然会大大方方展示自己的籍贯。这正是文化基因的力量。从维系市县乡村的感情,到建立对某省人的认同,到身为中国人感到自豪,这其中蕴含着强大的凝聚力、向心力。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古往今来,世界各民族都无一例外受到其在各个历史发展阶段上产生的精神文化的深刻影响。具体在地名上,也要继承好、发展好自身文化,保持对自身文化理想、文化价值的高度信心。我国早在年就颁布了《地名管理条例》,并明确规定“不以外国人名、地名命名我国地名”,近年来,很多地方逐渐开始建立地方管理规章制度体系,清理整治居民区、街巷等地名中存在的“大、洋、怪、重”等不规范地名。可以说,越来越多人正在认识到保护地名文化的重要性。接下来,应在法律法规和部门联动层面上持续探索,推动建立提前介入机制和严格审验制度,多向专家要看法,多向百姓要意见,争取一个地名不仅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还要让人记得住乡愁、挂得住乡情。五、美文品读古村的心跳苏沧桑一鹅从溪边一丛芦苇后露出橘红的冠,再露出雪白的颈,再露出滚圆的整个身子,然后扑腾着湿漉漉的翅膀,一摇一摆地向我走来,水珠在初秋上午的阳光下,如一道道弧形闪电,裹住了它的叫声。65岁的福珠站在我身后说,鹅每天上午自己去溪里洗澡。这是年9月的松阳。年来,孟子、吕不韦、包拯、刘基、宋濂等英杰后裔及闵南族群先后落户于浙南山区的松古平原和高山深谷,一个个格局完整、建筑精美的村落像一片片叶子,匍匐在大地之上、云端之下,成为江南的一个奇观。此刻,我也像一片叶子,匍匐在松阳一个个古老的村落之间,在一段段长久的静谧中聆听一些声音。福珠住的敦睦堂外面,有一个指示牌,写着“江南客乡,水墨石仓”。指示牌是给慕名而来摄影、画画以及像我这样偶尔驻足的游人看的,凝结着当地保护古村落的人们的心血,他们用中医针灸、推拿般的手法修缮、改造、复活了一座座老屋,让古村的脉搏更强健,血液更新鲜,至少,一直活着。白墙黑瓦,翘角飞椽,曾经流光溢彩的建筑里,七八个南瓜依次从楼梯的第一级台阶一个个堆到楼上,楼上是儿女们的屋子,平日里空着。不久以后的中秋节,福珠在城里的两儿一女会带着孩子们回来,寂寥的老屋里,会响起年轻的心跳声。二秋虫的鸣叫,是长夜的影子,与它分秒相随。在“云端觅境”客栈那间叫“觅云起”的客房,唧唧复唧唧,不知道是哪一声虫鸣,将我从五点半的梦中啄醒。赤脚推开门,凉意和云雾顺着趾尖瞬间将我吞没。群山静默,云海翻滚,天地间仿佛只有我一人醒来,无数过往亦如云海翻滚——消逝了的岁月和人事,消逝了的古村,大地上正在消逝的一些美好,以及试图挽留消逝的人们,包括我自己,也包括这家客栈的7个仙人。昨晚,我遇到了他们中的两个,一男一女,穿着休闲而时尚,安静地给客人端茶倒水,擦肩而过时,我听得见他们年轻的心跳。静默中,脑海里响起柴可夫斯基的《如歌的行板》。人类从森林到村落,从村落到城市,史诗般的迁徙就像一首首如歌的行板。村落最原始,曾经最热闹,如今却寂寞,一个个村落面前仿佛有个时光深渊,一不小心便会被吞没。未来,人类还会迁徙到哪里?未来,令家园在时光中始终矗立的,一定不是建筑材料,那么,是什么?三即使夜深人静,站在松阳西屏老街,仍能听得到古往今来汹涌的呼吸声、心跳声。松阳“70后”作家鲁晓敏站在老街的红灯笼下,为我们讲述一爿爿百年老店鲜为人知的历史细节。他是古民居保护的发起人和践行者。在打铁声、制秤声里,在煨盐鸡和炭火烤酥饼的香气里,在偶尔飘过的一两声松阳高腔里,不断有电瓶车急急穿过,有老街人驻足某家小店,买点生活用品或工具,再聊会儿天。拐角的农具店摊前,摆放着锄头、镰刀、柴刀、耙……每一种农具都在夜色里闪闪发亮,以静默的姿势坚守着什么。这是一条活着的古街,古老的、年轻的呼吸和心跳都在,生生不息。而在老街的一条条辐射线里,摄影主题休闲园、写生创作基地、养生休闲园、大木山骑行茶园连绵起伏的茶垄间,正响起更多年轻的心跳。松阳的古村,是中国无数古村的缩影。越来越多年轻的心跳和呼吸,正牵着自古以来活在板栗、茶叶、南瓜、稻谷里的牧笛、神灵、祖先、阳光和月光,从村口归来。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9983.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