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策司马错与张仪争论于秦惠王前

中科医院专家微信 https://m.39.net/pf/a_4580330.html

时间:公元前年

地点:秦国宫殿

人物:司马错、张仪、秦惠文王

事件:司马错与张仪争论先打蜀国还是韩国

先说历史情况:公元前年,也就是秦惠文王9年,“巴、蜀相攻击,俱告急于秦”。

这个时候,巴王和蜀王都冀希望于借助秦国的兵力,将对手击败。秦国接到求救信后,开始商量对策,这个时候张仪提出了“挟天子以令天下”的战略构想。司马错的想法很务实:如果秦国要和关东六过展开大规模的战争,必须保证有充足的后勤供给。如果能够将“天府之国”蜀地据为己有,那么就相当于添加了一个硕大的粮仓。

最后秦王决定采纳司马错的建议。后来司马错和张仪带兵进入蜀国和巴国。后来结果是张仪占领巴国,司马错平蜀国,蜀主更号为侯,而使陈庄相蜀”。蜀国从此成为了秦国的附庸国。

这里我们看看司马错和张仪各自的观点:

战国策记载:司马错跟张仪在秦惠王面前争论战事。司马错主张秦国应该先去攻打蜀国,可是张仪却反对,他说:"不如先去攻打韩国。"

秦惠王说:"我愿听听你们的意见,我再做决定。"

张仪先说:"我们秦国先跟楚、魏两国结盟,然后再出兵到三川、堵住轘辕和缑氏山的通口,挡住屯留的孤道,这样魏国和南阳就断绝了交通,楚军逼进南郑,秦兵再攻打新城、宜阳,这样我们便兵临东西周的城外,惩罚二周的罪过,并且可以进入楚、魏两国。”这个构想有点太大,不是一时半会能够成功的,只能算是个构想。

接着张仪又说“周王知道自己的危急,一定会交出传国之宝。我们据有传国之宝,再按照地图户籍,假借周天子的名义号令诸侯,天下又有谁敢不听我们命令呢?这才是霸王之业。这是挟天子以令诸侯,看来张仪那个时候就有了,比曹操的挟天子以令诸侯早的多,实际上最早用这一招的是齐桓公。

张仪接着表述,至于蜀国,那是一个在西方边远之地,野蛮人当酋长的国家,我们即使劳民伤财发兵前往攻打,也不足以因此而建立霸业,总而言之,张仪的建议是不要去攻打蜀国,而是去攻打韩国。

司马错有不同意见,他认为现在最好去打蜀国,很快很实惠。

司马错说出自己的理由:先所国家强大的三件事,一是先扩张领土,二是要想兵强马壮,必须先使人民富足;但是要想得到天下,一定要先广施仁政。

接着说现实情况,现在我们秦国地盘小而百姓穷,所以臣渴望大王先从容易的地方着手。蜀国就符合这个条件,因为蜀国是一个偏僻小国,而且是戎狄之邦的首领,并且像夏桀、商纣一样紊乱,如果用秦国的兵力去攻打蜀国,就好像派狼群去驱逐羊群一样简单。

还有,秦国得到蜀国一是可以扩大版图,二是得到蜀国的财富可以富足百姓三是用兵却不伤害一般百姓,四是其他诸侯国侯不会认为秦国侵略蜀国,甚至可以名利双收,还可以得到除暴安良的美名。

反过来说,如果我们去攻打韩国,就等于是劫持天子了,这是一个千夫所指的恶名,而且也不见得能获得什么利益,反而落得一个不仁不义的坏名。名声很重要,不能坏了我们秦国名声。

再说,如果我们挟天子以令诸侯,现在不是明智之举,干天下人不愿做的事情,实在是一件危险的事。因此,攻打韩国是失策,先伐蜀才是万全之计。

秦惠王听从司马错建议。

结果是秦国就出兵攻打蜀,经过10个月的征讨,终于占领了蜀地,把蜀主的名号改为侯,并且派秦臣陈庄去作蜀的相国。蜀地划归秦国的版图。

这次争论,张仪没有成功,司马错成功了。张仪之败败在谋划失误、急于冒进、我们做事时,行动要求有计划性,一件一件要逐渐升级,不能犯激进主义路线错误。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85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