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讲述了西汉政论散文和《淮南子》,今天简述一些其他的散文作家,主要有董仲舒、刘向和孔鲋。董仲舒(前-前)的阴阳灾异思想和逻辑严密、雍容儒雅的文风,对西汉后期的说理散文创作影响甚大。董仲舒“为群儒首”,对推尊儒术尤其是今文经学贡献很大。其主要的说理散文作品,除《春秋繁露》外,《汉书》本传还载有他作于武帝初年的《天人三策》。这三篇作品行文逻辑严密,环环相扣,联类引证,儒雅雍容,已经没有了汉初说理散文的纵横排宕之气。董仲舒的其他文章则缺乏文学性,除散见于《汉书》中的几篇奏疏外,《春秋繁露》一书的大多数篇章都比较艰涩枯燥。刘向(前79-前8)是西汉后期一位重要的经学家、目录学家,也是一位很有成就的散文家,一生有著作多种。刘向的说理散文,继承董仲舒并在引经据典方面有所发展。例如《条灾异封事》,广引《诗经》《周易》(论语》等经典,推行《春秋》灾异之旨,建议黜奸选贤,论证以人和致天和的思想。还有《极谏用外或封事》建议罢黜外戚王氏,《谏营昌陵疏》主张薄葬等,都具有征经据典的显著特征。此类奏疏文的共同特点是结构严谨,逻辑清晰,往往先以正论开篇,继之以反证,然后总结所提出的观点,最后结合时事以证之。《新序》10卷和《说苑》20卷是刘向说理散文的代表作,二书都是采集群书中的逸闻轶事按照以类相从的原则编纂而成,寓含劝诚训教之意。它上承《韩非子》的《内储说》《外储说》《说林》之体,下开六朝《世说新语》类小说的先河。这两部书都把各种传说故事置于政论的框架中,看似政论文体,实则以叙事为主,其中很多篇章类似后来的小说,在刘向散文中最具文学价值。刘向在中国古代典籍的整理编辑方面曾作出过突出贡献。每校毕一书,他都编目记录,还为许多书写了书录,这其中有些就是很好的文学散文。如《战国策书录》,不但详细介绍该书的编校过程、书名的由来,面且还描述春秋战国之际的政治变化,纵横策土游说诸侯局面的形成,以及当时错综复杂的历史。叙事中杂有议论说理,见解深刻,语言简洁,文笔生动。虽不及贾谊的《过秦论》雄峻,然从容浑厚,贯以劲气,似无意为文而自能尽意。《管子书录》重点讲述管子的人格志向和事业成就,一个古代优秀政治家的形象呼之欲出。《孙卿书录》则重点介绍孙卿游学各地的经过,在高度费誉其学间成就的同时又慨叹诸侯不能用其人,人主不能用其说,言词痛切,感情深沉。西汉是中国古代政论散文继先秦之后的又一个繁荣期,除上文所述之外,还有许多著名的作家作品,如桓宽的《盐铁论》、扬雄的《法言》等。西汉时期还陆续出现批叙事散文集,这类作品在选材上比较集中,可称为专题性叙事散文。《孔丛子》是孔子后裔孔鲋所作,是一部叙述孔氏家族事迹的作品,带有家族传记的性质。从孔子到孔鲋共九代,《孔丛子》设立专章加以叙述的依次是孔子、子思、子高、子顺、子鱼,共五代人。该书在总体布局上精心调遣,选择孔氏家族最有影响的几位人物作为叙述对象,主要突出孔子、子思的崇高地位。《孔丛子》虽然总体上按照时间顺序展开,但具体到每位叙述对象,又分门别类地进行,是早期家族传记特有的形态。《孔丛子》叙述孔氏家族五代人的事迹,由于他们所处历史阶段的不同,所展示的风貌也存在差异。孔子、子思是典型的儒者风范,从子高开始,他们身上已经出现战国士人的习尚,有的近乎辩士,有的像纵横家。刘向的《列女传》是西汉后期的一部叙事散文集,选择的都是以女性为主角的历史传说和故事。这部书共分七个栏目,每个栏目收录的是同一类型的角色,遵循的是以类相从的原则。前六个栏目叙述对象是正面角色,最后一个栏目是负面角色。《列女传》各篇独立成文,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并且有固定的模式。全书前面有小序,用四言诗句写成的颂,对前文进行复述或作评论。《列女传》多取材于先秦典籍,也有民间传说被纳入其中,不少篇目具有传奇色彩,人物的形貌描写有时采用夸张笔法。刘向编纂《列女传》为的是讽谏后宫,从中可以看出他的女性观。刘向推崇贤妻良母,褒扬贞顺节义,同时又欣赏智慧辨通,书中还其穿丑女兴邦和美女亡国的理念。此外,还有《列仙传》等。除了叙事散文,以剖白个人思想心迹为主的书信体散文,如邹阳的《狱中上梁王书》、枚乘的《谏吴王书》、司马迁的《报任安书》、杨恽的《报孙会宗书》等、或痛陈事理,或自抒怨愤,或嬉笑怒骂,叙事抒情均富有感染力,成为汉代散文史上一枝旁逸斜出的奇葩。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80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