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伯乐,大家应该都知道,伯乐指的是善于分辨好马和坏马的人。历史是上第一个称作伯乐的人名叫孙阳。这个孙阳是春秋时期的人,他对马的研究非常出色,于是大家都叫他伯乐。因为伯乐是天上管理马匹的神仙,所以如此叫他。有一次,伯乐受了楚王的委托,希望能买上一匹日行千里的千里马,伯乐对楚王解释,千里马在世间很少出现,如果要找的话非常不容易,需要到世界各处去寻找,所以让楚王不要着急,他他会尽力找到千里马的,说完伯乐就启程到各处找马。伯乐伯乐去到了许多和国家,连盛产名马的燕国赵国都去了,还是没有找到一匹千里马。这天,伯乐从齐国返回楚国,在路边上看见一匹马正在拉着盐车,非常吃力的往上走,伯乐看见这样的马心生怜悯之情,于是走上前想去安抚一下这匹马。没想到伯乐刚靠近这匹马,这马就开始对着伯乐大叫起来,好像想要告诉伯乐什么事情。而伯乐立刻就认识到了这匹马想要说的意思,明白了这匹马就是他想找的千里马,于是连忙找到了这匹马的主人,买下了这个马送到楚王的面前。楚王将这个马细心的照顾之后,骑着他驰骋沙场,这匹千里马为楚王立下的许多功劳。伯乐由此可见伯乐因为能够分辨好马,于是被大家相信着,但是一旦这个人被大家认为是伯乐,那他说的好马,大家也一定相信是好马并不会怀疑,这里就会出现一个问题,如果伯乐有一次将不好的马当成是好马的话。那么会怎么样呢?在《战国策》中记录过这样的故事,原文写的是:“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旦立市,人莫之知。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之贾。”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今臣欲以骏马见于王,莫为臣先后者,足下有意为臣伯乐乎?臣请献白璧一双,黄金千镒,以为马食”。《战国策》这个故事讲的是,有人在市场上想要出售自己的马,但是一连站在市场上三天,都没有人来询问过这匹马。于是这个人去见了伯乐,见到伯乐之后对伯乐说:“我想卖我的马,但是过去了三天都没有人来询问。我想请先生走一趟,到市场上绕着我的马走一圈,伯乐愿意这样做的话,我愿意将一天的工资都奉献给你。”伯乐听完了这个人的请求,于是就照做了。伯乐按照这个男子的要求在他的马面前走了一圈,果然一天之内,这个马的价格直接上涨了十倍。现在我向为齐王献上跟这个马一样好的良策,不知道先生是否愿意作我的伯乐呢?我会献上一对白壁和许多黄金,作为你养我这匹马的饲料。伯乐在故事中,说话的这个人是苏代,苏代本来是受了燕王的委托,来到了赵国,游说赵国能与燕国联合对抗齐国,但是赵王并没有接受苏代的游说。于是苏代来到了齐国,准备游说齐国,在游说齐王之时,他请求了淳于髡做自己的介绍人,于是上面的那段话就是苏代为了淳于髡能做自己的伯乐而说出来的话。淳于髡接受了苏代的请求,于是带着苏代面见了齐宣王。齐宣王看着是淳于髡带来的人,于是重用了苏代。淳于髡是齐宣王非常信任的大臣,但是淳于髡缺少了识人的能力。为什么要这样说?因为之后齐闵王命令苏代率领齐国的军队与燕国打仗,结果连败两场,齐闵王以为是苏代的能力问题,其实苏代是燕国安插在齐国的奸细。淳于髡因为淳于髡的识人不明,于是将苏代带入到了齐王的面前,齐王对与淳于髡的信任,于是重用了苏代,结果直接为齐国的灭亡埋下了祸根。正是因为淳于髡的这个做法,直接引狼入室,造成了之后的局面。由此可见伯乐的重要性,不仅仅是自身能不能判变马匹,只要伯乐在某匹马的面前走上几圈,就会有人认为这可能就是一匹好马,于是就会将这个马的价格提上了十倍。因为大家都分辨不出好马与坏马的区别,所以伯乐的存在就非常重要了,但是一旦被大家认为是伯乐了,那么伯乐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到大家对于一匹马的判断。淳于髡如今的我们在面对五花八门的产品之时,往往是分辨不出什么是适合自己的,什么产品是好的,于是许多现代的商业家都愿意去请一些名人来代言自己的商品,用的就是这样的道理。在大家都分不清商品是否有用之时,这些名人的出现,大家就会因为对这些名人的信任,看在这些名人的份上,也就愿意前去购买了。但是对于这些名人来说,需要注意的就是自己代言的商品了,名人在面对自己所要代言的商品,就要十分谨慎地对待了,一旦代言的商品出现问题,损失的就是自己的信誉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74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