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学语文教材中,选取了《战国策·齐策一》中的一个故事,名叫邹忌讽齐王纳谏。它讲述的是齐国大夫邹忌因和城北徐公比美,有感于治国之道,于是劝谏齐王广开言路,改过从善,使得齐国强盛,燕国、赵国、韩国、魏国闻风前来朝拜的故事。
从这个故事中,可以感受到邹忌时刻关心国家大事,能从日常生活琐碎出发,细心参详治国之道,使齐王纳谏如流,使齐国威重一时,堪称贤臣的榜样。
在《东周列国志》中,齐国也有一名贤臣,名叫驺忌。《史记》中写作驺忌。查考其事迹,驺忌和邹忌确实是一个人。邹忌本来是士人,齐威王继位后,不理国政耽于音乐,齐国自此逐渐衰弱,无力抵抗各诸侯国的侵略,经常吃败仗。邹忌深为忧虑,就投其所好,自称善于弹琴,以此求见齐威王。齐威王听说后,果然召邹忌前来演奏。见面后,邹忌并不弹琴,而以琴理以讽刺威王。威王十分欣赏邹忌的才能,便拜为相国。
辩士淳于髡听到后,觉得邹忌这相国的权势富贵来得太容易了,心中很不服气,就去拜会邹忌,既傲慢无礼,又以隐语故意为难邹忌。邹忌并不动怒,以礼相待,又尽数破解其隐喻的意思。淳于髡大为叹服。当然邹忌并不是嘴上说说而已,他也将淳于髡用隐语表达的利国利民的措施落到了实处,至此齐国逐渐有了复兴气象。
从这些故事中可以看出,邹忌身长八尺有余(战国时一尺,约为今天的23厘米,差不多相当于今天的1.84米),又长得非常帅气,其为人忠心爱国敢于直言,有胆有识,谦躬下士,智挫辩士,又尊为相国,堪称完美。
但后来邹忌的表现就没有这么出彩了。
孙膑逃到齐国,帮助田忌打败魏将庞涓后,齐威王开始宠信田忌、孙膑,并授予兵权。邹忌担心自己的相国之位被取代,就动了歪心思。正好庞涓前来行贿,邹忌就接受了庞涓的千金贿赂,设计暗害田忌。邹忌先使人假扮田忌的家人找占卜者占卜。占卜什么呢?占卜谋反是否能成功。然后邹忌以此为借口,上奏威王污蔑田忌有谋反之心。威王心里怀疑,田忌、孙膑不得不辞去兵政。
齐威王死后,齐宣王继位。宣王之前就知道田忌、孙膑二人是被冤枉的,于是召二人官复原职。此时的相国仍然是邹忌。后来,马陵道之战,田、孙杀死庞涓,魏军大败,派人前来讲和。这时邹忌知道自己时运到头了,又主谋昔日陷害田忌之事,称病还乡。齐宣王拜田忌为相国。
笔者以为,一个人才具再大,权位再高,必有终极。如邹忌,已经位居相国,这是在当时政治体制中人臣的权位巅峰,无论在国外还是国内都受到普遍的尊重、礼遇。一个人权威再盛,有上台时就有下台时,即便如齐国管仲、楚国子文,虽然至死才退位,可是也留不住权位传给子孙。一个人才大望大,德行无瑕,众人信服,自然能生时善终,死后以善名传世。若贪恋权位,挡住了别人的上进之路,才是上人憎,下人嫌,即便生前不遭奇祸,死后也难逃他人议论。
邹忌相较于淳于髡,自然更胜一筹,但相较于孙膑,他缺乏战略眼光。在战国时期,列国兼并日益激烈,能保家卫国者,首推军事人才。以楚国为例,任用军事家吴起担任令尹,吴起整兵训武,他国不敢轻试其锋,才保得楚国数年平安岁月。邹忌没有这个战略意识,又恋恋富贵不能容人,不能让贤,以此为污点,免不了后世的批评。
为邹忌计,其以琴理规劝齐威王、理曲淳于髡、以相貌讽谏齐威王,已经成就了不世美名。既然成功,便可身退,况且推位让贤,举荐得人,朝野内外必交口称赞,更显邹忌的光辉伟大,高风亮节,这德行的成就不比形貌昳丽的美男子、能言善辩的舌辩之士、一朝齐国相国更有分量,更有价值吗?
看邹忌一生,方知功成,身退,名遂,才是最高的政治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