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为知己者死,资治通鉴开篇的两个故事

4月13日跑步的春天早晨

今天是年4月18日,计划花两年时间把《资治通鉴》读一遍,顺便输出一些读后感。

《资治通鉴》开篇,司马光就提出“天子之职莫大于礼,礼莫大于分,分莫大于名”的观点,并通过三个段落来论证这个观点,这个观点应该是全书的主旨,其中的“礼”就是封建社会的等级文化,君臣关系。

紧跟其后就写了“三家分晋”,写到了说出“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这句话的豫让,紧跟其后就是成语“吮卒病疽”的吴起。

笔者想,豫让和被吴起吮吸病疽的士兵父子是不是封建礼教的牺牲品呢?

臣要忠于君,要为主人而死。

赵襄子把豫让的主子智伯的头拿来当喝酒的器皿,豫让很生气,决定刺杀赵襄子为智伯报仇,第一次伪装成修理工潜伏到赵襄子的厕所被识破擒获,然后赵襄子欣赏豫让的忠诚,把他放了。

第二次豫让漆身吞炭,使自己外表和声音都发生巨大变化,在街上行乞,连自己的妻子都认不出来,潜伏在赵襄子骑马要经过的桥下,马惊而再次被擒获,然后被杀。

《资治通鉴》没有记载豫让说出“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的原话,整个完整的故事记载在《战国策·赵策一》,有详细描述,包括赵襄子满足了豫让刺杀其衣服的愿望,然后伏剑自杀。

贵以临贱,贱以承贵

吴起也是个狠人,他最初在鲁国做官,娶了齐国的妻子,齐国攻打鲁国的时候,吴起想为鲁国效忠尽力,保卫国家,但是领导担心他的妻子是齐国人,怀疑他,于是吴起把自己的妻子杀了,然后获得信任后带兵打仗,打败了齐国的军队。

就算吴起杀妻求将,母死不奔丧,背后有人在领导后面打小报告,说吴起是残忍薄行的人,吴起害怕就投奔了魏国。

《资治通鉴》记载了吴起在魏国带兵对士兵的爱,原文:起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卧不设席,行不骑乘,亲裹赢粮,与士卒分劳苦。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

吴起为士兵吮疽,士兵的母亲表示深深地忧虑,起原文为:卒母闻而哭之。人曰:“子卒也,而将军自吮其疽,何哭为?”母曰:“非然也。往年吴公吮其父,其父战不旋踵,遂死于敌。吴公今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是以哭之。”

我在读资治通鉴前,读了史记,史记有一篇《史记·孙子吴起列传》,文末太史公对吴起的评价是“刻薄少恩”,因而亡其身。我认为吴起确实有些残忍了,在对士兵吮疽上是虚情假意,用虚假的爱来获取自身对名利的追求,士兵父子也成了牺牲品。

“士为知己者死”“吮卒病疽”让我想到了管理学

最近,我对企业管理有了一些深刻的理解,感觉那些有才无德的人身居要职,对职工颐指气使,感受到中国人在职场上的卑微和隐忍。

职场上得不到应该的尊重,为了几两碎银放下了所有的尊严,忍气吞声地面对各种折腾和内卷。

我想,这也是中国人不敬业的原因之一吧。

管理没有了以人为本一切都是扯淡,只能是眼前的利益,注定走不长远。

老板和领导不能成为下属的知己,不能倾听下属的声音,不解决实际问题,一味瞎折腾员工,员工为什么会为了微薄的收入竭尽全力地工作呢?

就连吴起的装模作样的爱也没有,所以身为大部分之一的职场人同样感受到一种悲哀!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65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