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乃作者独家原创,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已而走也,以为畏狐也。——《狐假虎威》狐假虎威《狐假虎威》是《战国策·楚策一》中名篇,几乎妇孺皆知,是古代寓言的经典之作。亦作“虎威狐假”“狐藉虎威”。作品首句写虎。“求”字,写虎主动搜索、寻求、出击,目空一切,气势威猛。凡遇上的“百兽”,无一例外地“食之”了事。一“求”一“食”,动作简捷而干脆,于平淡字面中,极写虎高踞百兽之上的王者气概。为虎作势,意在为下文反跌顿挫作色。文章开局,妙有深意。“得狐”,为文章埋下了转机。顺理成章地看,虎逮住了狐,只要吞噬果腹就可完事。结果却出人意表,文章顿生波澜。接着写狐。狐以狡猾善变著称,在虎口下的狐,临危不惧,方寸不乱,极力设法保全自己。狐所凭仗的是机智和口才。它劈头一句“子无敢食我也”,语气从容不迫,非常自信。“无敢”二字,不仅说不敢而且说不可以,含意婉转而丰富,大有不卑不亢风采。这句写狐从心理上、气势上先震慑住对方,使虎惊愕之余骤然被懵,不得不再听狐的分说,以便探知底细。俗话说:“拉起虎皮当大旗。”这是用以吓唬他人的,在虎面前则无用。狐的高招是拉起天帝当大旗”。天帝主宰下界万物,狐说我奉天帝之命来统治百兽,你胆敢逆天帝命令而吃我?言下之意,叫虎考虑考虑可能导致的严重后果。以天帝为幌子的这一招,也果然灵验,狐在生死之际能想出这一绝招,可谓工于心计。“天帝”说毕竟比较虚浮,倘若虎不深信,要以实力来决一雌雄,那狐计岂不落空?狐揣度虎的心理,索性打开天窗说亮话,在心理战上打主动,要让虎看看实据。这么一来,虎的疑虑顿失,“以为然”,终于上当受骗,帖然随狐而行。百兽见狐背后有虎,纷纷逃窜。虎目睹这一事实,当然不敢再任意胡行,狐也因此保全了性命。由此看来,狐不仅妙于辞令,把话说得婉转恳挚,层层推进,辞理俱足,滴水不漏;而且善于设计运谋,使“天帝”说显得天衣无缝。狐的辞令,正表现了《战国策》中策士言辞辩丽横肆的特点。寓言的末句写虎在心理上服输,以为狐威胜于虎威,其实只是受懵后的错觉。虎之失策有两点:一是慑于天帝之命,二是暗于审察实情。这是作者借虎议论,点出题旨,手法巧妙。篇末与篇首的虎在强弱上形成鲜明对照,同时也照应了狐假虎威的大获成功。以此句收束全文,结构完密。又因为论而不断,含意不尽,体现了文心的妙用。《狐假虎威》中的虎显得诚厚笃实,狐则机智狡诈。出于求生的本能,狐的言行无可非议,它的形象也并不可厌可恶。不过后世在运用此则寓言时,狐多含贬义,因而予以揭露、嘲讽和鞭。这时的狐,通常借指凭借主子的威势而作恶多端的小人。如庾信《哀江南赋》所云“隼翼鷃披,虎威狐假”《宋书·恩幸传序》所云“曾不知鼠凭社贵,狐藉虎威”即是。作者介绍:我是“也许距离让你我淡”,执笔走天涯,与大家一起分享、了解中国的文化!参考资料《战国策》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64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