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将“霜降”分为三候——一候豺乃祭兽;二候草木黄落;三候蜇虫咸俯。
现今角度我们很好理解,无非是天气冷了野兽为自己储备过冬的粮食;植物叶绿素下降,叶片脱落;虫子也都要冬眠了。
可古人的用词浪漫又神秘。
01
“祭兽”,什么是祭兽呢?
《礼记·月令》里说“﹝季秋之月﹞,豺乃祭兽戮禽”。
《礼记》,国学经典,它讲了“豺”“戮禽”,在“季秋之月”。
我们好像知道了一些信息,但又有些一知半解。
豺到了元代,出现了一位杰出的理学家、经学家、教育家——吴澄。
他3岁就与众不同,7岁会背《论语》《孟子》及五经,10岁攻《大学》《中庸》……他的璀璨按下不表,我们暂时只需要知道,这么厉害的一个人,他编著过一部作品——《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他在里面对“豺祭兽”做了详细补充:“祭兽,以兽而祭天,报本也。方铺而祭,秋金之义。”
豺“报本”祭天,一种正统又万物有灵的既视感,神秘有了,浪漫呢?
其实早在吴澄之前,唐代的元稹在诗句就写过“野豺先祭月,仙菊遇重阳”。
至此,“兽祭”终于又多加了一层唯美的滤镜。
02
“豺杀兽而陈之若祭”这件事,如果用现代人的视角去看呢?
豺在天冷后大肆捕猎,把死去的没吃完的猎物堆在一起,就好像在祭天——仅此而已。
其实不止是霜降时节的“豺乃祭兽”,古人对“万物有灵”的记录还有“处暑一侯,鹰乃祭鸟”“雨水一候,獭祭鱼”等。
水獭“万物有灵”始终贯穿在古人的思想中,前有“立春三候,鱼陟负冰”,后再有“雨水一候,獭祭鱼”,是因果,也是循环。
再往大局观说,更是“獭祭鱼,然后虞人入泽梁。豺祭兽,然后田猎。鸠化为鹰,然后设罻罗……”的大气象。
03
好书推介:
年,由王云五、朱经农主编的《学生国学丛书》开始陆续由商务印书馆出版。这是一套隶属在王云五做总主编的《万有文库》之下,为中学生和社会普及层面阅读古代典籍所做的文言文选本。
《学生国学丛书新编》第一辑10种:《书经》《老子》《庄子》《列子》《楚辞》《吕氏春秋》《史记》《世说新语》《苏辛词》《周姜词》。《学生国学丛书新编》第二辑10种:《韩愈文》《柳宗元文》《二晏词》《李后主词》《诗经》《礼记》《论语》《左传》《国语》《战国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