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四公子以贤豪之名并称于世,要评判信陵君与平原君的高下,似乎有点困难,却又十分有趣。细寻历史踪迹,我们会发现,作出判决其实并不难。
信陵君与平原君原本是惺惺相惜的朋友,后来信陵君的姐姐嫁给了平原君,他们由朋友而成为休戚与共的亲戚。因而,在秦国灭掉四十五万赵军,将邯郸紧紧包围之际,信陵君不惜盗取魏王兵符,矫令调动魏国军队救赵于危亡。
信陵君之于赵国,建了不赏之功,但对魏国而言,却是难以宽恕的罪臣。信陵君知道魏王怪罪自己,不敢回去,就留在了赵国。这一留就是十年。信陵君、平原君两位公子同居一国,交往更多,这使回答本文题目所设的疑问成为可能。
对于信陵君救赵的义举,赵王可谓感恩戴德。他十分理解信陵君的处境,于是与平原君商议,准备拿出五座城池献给信陵君。
赵王对信陵君真是推以至诚,出手也很阔绰。当然以信陵君的存国之功,这些赏赐是受之无愧的。
赵王的计划,信陵君微有所闻,暗暗里已坦然接受:以此荡荡奇勋,受五城之献,难道不是理所应当的吗?
信陵君自以功高,时时溢露出骄矜之色。
客居他国,而又功高盖主,这实在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偏偏信陵君自相矜伐,毫无察觉。他的一个门客深以为忧。
信陵君日日置酒高会。有一次,趁着他酒睡刚醒,这位门客及时进言说:“有些事情要牢记在心,而有些事情又不可不忘。别人有恩于己,则断不可忘;如果公子您施恩于人,则愿公子忘之。这次您窃符救赵,矫诏兴兵,还椎杀将军晋鄙,虽有功于赵,而对魏国而言,实非忠臣。但公子您却居功自骄,愚意以为实不足取,窃为公子您担忧啊。”
信陵君真是宽宏通达之人,马上敛容正色,反躬自责,愧悔得无地自容。不久,赵王设隆重的礼仪,摆好酒宴,亲自接信陵君到王宫。信陵君一扫往日的自得之态,非常谦恭的说:“我有负于魏,而又无功于赵,真是惭愧啊。”神色甚是凄然惶恐。
赵王设的是庆功宴,准备当场将五座城池献给信陵君。但功臣的态度如此谦抑,甚至自责自罪,宴会的气氛也就随之低沉下来。直到傍晚时分,酒宴阑珊,赵王的献城之辞都无法说出口。
最终赵王将鄗邑给信陵君作为留在赵国的日常开销。而魏王也终于原谅了这个以礼贤下士闻名于世的弟弟,把信陵又复还给了他。
闲散富贵的信陵君自然无法改变仁而下士的本色。不知道通过什么途径,他打听到才德高洁、耻于名利的毛先生、薛先生分别隐迹于赌徒和酒客之中,于是多方寻访。这两位先生神龙见首不见尾,藏匿起来不肯现身。
但信陵君终于还是打听到了他们的行踪,于是换下华服,悄悄地去找到毛先生、薛先生。他们声气相求,一见甚欢。从此,信陵君时常和毛先生、薛先生相往还,微服混迹于赌场酒肆之中。
信陵君的放浪形骇之举引来热议,平原君也听到这则热点新闻。于是对夫人说:“我以前听说你的弟弟是天下无双之士,可他竟然时常与赌徒酒鬼们厮混,原来公子竟是一个荒唐之人。”
弟弟为此不堪,姐姐当然要规劝。平原君夫人刚说完,信陵君便要告辞离开,说:“都说平原君遍交贤士,是天下少有之人,所以我不惜辜负魏王,甘冒不韪,矫令兴兵,却秦救赵,以称平原君之心。但现在看来,平原君的交游虽广,只是为了博取虚名,并不是真正的想得到人才。我早在魏国的时候,就听说毛先生、薛先生的贤名,到了赵国,唯恐不能相见。我倾心虚己,与之结交,尚且担心人家不愿意,而平原君居然以此为羞,看来,他不值得深交。”
于是打点行装,准备离去。夫人将这番话告诉了平原君。平原君这才知道国有大隐而己不能识,误会了信陵君,赶忙向信陵君免冠谢罪,百般挽留才将信陵君留了下来。
平原君的门客们听说了这件事,觉得信陵君更识贤重士,竟有一半人归于信陵君之门。天下贤士以此而知道信陵君在赵国,纷纷前来投奔。信陵君的门客大大超过了平原君,大有以客胜主之势。
自此,信陵君与平原君的高下之辩不言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