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飞鱼说史
周之兴也以姜原及大任,而幽王之禽也淫於襃姒,故易基乾坤,诗始关雎,书美釐降,春秋讥不亲迎,夫妇之际,人道之大伦也。——《史记·外戚列传》
说起姬宫湦(音shēng),想必不少人会很陌生,但是他还有一个响当当的谥号,叫做周幽王。
他是西周最后一任君主,也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昏君”。
自古英雄难过美人关,周幽王虽然不是英雄,但他也没能过了这一关,可见,美女是男人天生的“克星”,毕竟能像柳下惠先生坐怀不乱的,是少之又少。
西周君主周幽王宠幸的美人,叫褒姒(史书中作襃姒)。
而随着西周的灭亡,褒姒也成为了“红颜祸水”的最佳代言人,以至于太史公把周幽王的被擒和被杀,都归结到了褒姒的头上,正所谓:幽王之禽也淫於襃姒,甚至不少人还把褒姒当成了西周灭亡的罪魁祸首。
但其实西周的灭亡是周幽王作茧自缚,那么为何褒姒却成为了“背锅侠”?
犬戎攻破镐京周幽王亦被杀死,那么褒姒的下场如何?其实很惨,本篇飞鱼就来说说关于周幽王和褒姒的那些事。
褒姒的名称因何而来?
襃,国名,夏同姓,姓姒氏,礼妇人称国及姓。——《史记索隐》
从上述引用中我们可以看到,褒姒起初的真实含义并不是单指一个人,也就是说襃国姓姒的女性都可以称之为褒姒,不过由于周幽王的褒姒名气太大,就逐渐形成了特指,这也从侧面反应了褒姒的“了不起”。
烽火戏诸侯周幽王继位的第三年,为了彰显自己的“盖世武功”,于是起兵攻打襃国,襃国的君主一看,形势不对,赶紧想个办法乞和,于是就主动献出了被誉为“襃国第一美人”的褒姒,周幽王见之大喜,随即收到后宫。
不过说来褒姒也很争气,第二年就给周幽王生了一个宝贝儿子,名叫伯服,古代的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讲究的是母凭子贵,褒姒仗着周幽王对她的宠爱,没日没夜地吹起了枕边风,其目的也只有一个,那就是让周幽王废后废太子。
终于经过了几年的死缠烂打,在周幽王八年,褒姒成功地坐在了西周王后的宝座上,而伯服也成为了太子,这里飞鱼要着重说下,周幽王的原配王后,是申后,这里的“申”是指申国,申后的父亲是申国的国君,各位看官请注意,后来联合犬戎进攻镐京的这是这位申国君。
周幽王烽火戏诸侯?
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襃姒乃大笑。——《史记·周纪》
褒姒虽美,但就是不爱笑,周幽王那叫一个急,尝试了很多的“逗笑”方式,可是褒姒就是不笑,正所谓:襃姒不好笑,幽王欲其笑万方,故不笑,或许是褒姒天生笑点高。
古代的“烽火台”不过身为一国之君,怎么能没有点想法呢,于是乎他就点燃了不到紧急情况不得点燃的烽火,诸侯看到周王室的烽火,以为有敌情,于是乎纷纷率兵勤王,结果,到那一看,只见烽火台上周幽王拥着褒姒在那哈哈大笑,而褒姒看到勤王的诸侯乱作一团,随即也哈哈大笑。
周幽王的目的达到了,看着褒姒迷人的笑容,他肯定忽视了烽火台下从诸侯眼中蹦出可以杀人的凶光,不过周幽王可不在意,只要想看褒姒笑了,那就点燃烽火,诸侯去了几次,就不再相信周幽王了,以至于后来犬戎进攻,天下诸侯却无人勤王,这是不是和“狼来了”的故事很像呢?
不过,这件事究竟是不是真实的呢,其实也未必,因为这件故事根本就没有任何笑点而言,作为有着高笑点的褒姒来说,她笑的究竟是什么。
周幽王和褒姒正如钱穆在《国史大纲》提出的异议:诸侯并不能见烽同至,至而闻无寇,亦必休兵信宿而去,此有何可笑?举烽传警,乃汉人备匈奴事耳,骊山一役,由幽王举兵讨申,更无需举烽。
西周灭亡和褒姒的结局。
褎神龙变,寔生褎姒,兴配幽王,废后太子,举烽致兵,笑寇不至,申侯伐周,果灭其祀。——《列女传》
当申后被废的时候,申国君越想越气,再加上总是被周幽王“调戏”,申国君想了一招釜底抽薪想要整整周幽王,于是联合鄫国和西夷犬戎大举进攻西周都城镐京。
周幽王这时候知道怕了,于是再一次点起了召唤诸侯勤王的烽火,可是天下诸侯,又怎会再次上当,于是纷纷视而不见,结果就是犬戎攻破了镐京,在骊山下杀死了周幽王,《史记·周纪》记载:遂杀幽王骊山下。
周幽王和褒姒那么问题就来了,周幽王死后,褒姒的结局如何呢?其实她未被杀死,也并未殉情,而是被犬戎当作战利品给掳走了,《史记·周纪》记载:(犬戎)虏襃姒,尽取周赂而去。
那么为何说她的结局很惨呢,其实这是必然的,犬戎作为未开化的野蛮部落,得到如此“尤物”,又岂会把她奉为“仙女”而高高供起来呢?
飞鱼说:
西周的灭亡是周幽王作茧自缚,为何褒姒却成为了“背锅侠”?西周的灭亡,决然不是褒姒一个女人能够导致的,最根本的原因是周幽王的昏庸无道和重用佞臣压榨臣民。
《史记·周纪》记载:幽王以虢石父为卿,用事,国人皆怨,石父为人佞巧善谀好利,王用之,从此就可以看出周幽王昏庸的本质,并且为了看美人一笑,还失信于诸侯,导致天下诸侯皆不再朝奉周王室,可以说西周的灭亡是周幽王一手造成的。
西周到东周的演变那么为何褒姒成为了“背锅侠”呢,这是因为周幽王一系列的荒诞举动,背后皆有着褒姒的影子,烽火戏诸侯也好,废后废太子也罢,都和褒姒脱不了干系。
自古,君王的江山能否坐稳,取决于所施行的治国之道,但如果如《诗经》所载:赫赫宗周,褒姒灭之,把亡国之因归结到一介女子身上,则未免有失偏颇。
对此,您怎么看?
参考资料:《史记》、《战国策》、《国史大纲》、《诗经》等。
(本文系飞鱼原创作品,抄袭必究,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