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演义》里,被曹操杀害的属下为数不少,有声名显著的文臣武将,也有默默无闻的小人物,细数被杀的原因,他们也称得上是取死有道。
跟随着曹操打拼事业,和在职场上拼搏有相同之处,文化相通且无处不在,他人的失误,足以作为新人之戒。
以几个各具代表性的人物为例来分析,可看到职场上需要重视及避免的误区。
以往表现不佳,背景调查结果差
这些年来,大公司在慎重考虑录用候选人之前,都会进行严格的背景调查,通过电话访谈或者问卷等方式,详细地了解候选人的历来表现,如果反馈不佳,无论是工作能力或是人际交往,都会影响最终的录用。
这样的情况,在《三国演义》中也可以找到类似的案例,比如吕温侯的遭遇,不能说完全一样,但非常接近。
事实上,吕布没有成为曹操的部下。在被围下邳城时,兵败被擒后,吕布想要投诚,在这个时候,可以把吕布看作曹操的准手下,相应的过程也可以看作面试等待录用。
吕布的名气太大,以至于曹操都不需要多方打听便对吕布有足够的了解,非常清楚他的功绩、能力和为人。
很不幸,虽然面对得到一员猛将的诱惑,曹操十分动心,但仍然拒绝给吕布提供饭碗,最重要的的原因,是吕布无法通过背景调查。
及操上楼来,布叫曰:“明公所患,不过于布;布今已服矣。公为大将,布副之,天下不难定也。”操回顾玄德曰!“何如?”玄德答曰:“公不见丁建阳、董卓之事乎?”
纵有“人中吕布,马中赤兔”的美誉,“便弓马,膂力过人,号为飞将”的吕布,没有得到投降归顺的机会,不能建立更大的功业,却很少有人为他感到抱屈,说明他给众人留下的印象,便是缺少诚信,不认同他的为人。
所以,吕布的故事讲明了一个道理,在职场上,有名气不是坏事,但是名声不好就会出现问题。在一个行业内工作稍久,业内人士彼此知根知底,稍微一些丑闻便会传的满地都是。为了今后的发展,还是要多爱惜一些自己的羽毛,不能只看眼前利益。
不能遵守职场礼仪
初入职场的年轻人,很喜欢张扬自己的个性,与规矩繁多的职场格格不入,前人的话其实充满智慧,“夹着尾巴做人”是过来人的经验之谈。
孔融为曹操推荐祢衡,一见到曹操,祢衡就表现的非常无礼,目中无人。
衡笑曰:“公言差矣!此等人物,吾尽识之:荀彧可使吊丧问疾,荀攸可使看坟守墓,程昱可使关门闭户,郭嘉可使白词念赋,张辽可使击鼓鸣金,许褚可使牧牛放马,乐进可使取状读招,李典可使传书送檄,吕虔可使磨刀铸剑,满宠可使饮酒食糟,于禁可使负版筑墙,徐晃可使屠猪杀狗;夏侯惇称为完体将军,曹子孝呼为要钱太守。其余皆是衣架、饭囊、酒桶、肉袋耳!”
假如不愿意为曹操效力,可以采用的方法很多,保全身家也不难,一来可以不应召,二来,即使去拜见曹操,感觉不能相处,或不能把曹操当作明主,那么也可以少说话,也不至于引火烧身。
在《三国演义》中,张辽多次表现出仗义和为人厚道,可他都容不下祢衡,可见祢衡的毒舌。
辽曰:“此人出言不逊,何不杀之?”操曰:“此人素有虚名,远近所闻。今日杀之,天下必谓我不能容物。彼自以为能,故令为鼓吏以辱之。”
祢衡的真实想法,别人很难理解,可以用其他人的故事来推测一二,用职场来比喻,祢衡也可以算是曹操的准手下,也正处于面试阶段。
为了给面试官或上司留下深刻的印象,很多人会使出浑身绝招;或者,求职者感觉被公司轻视或欺骗,不能忍受怒火,当即就要发作出来,一点也不愿意委屈自己,也不愿忍耐。有很多奇葩的面试故事,超出人们的想象,祢衡的表现就属于后者。
去一个公司面试,如果感觉不合适、不喜欢,换一家即可;可如果就是要发出怨气,当时是痛快,但日后的发展肯定会受到影响,严重的情况,便是不能在这个行业内继续发展。
祢衡不正是如此?性情狷狭、不能容物,对曹操不满,便毫无顾忌的羞辱曹操,失去工作是小事,还白白送了性命。
看不清形势,还不知道收敛个性,祢衡只能说是活该。
时刻以功臣自居
在一个公司里,总会有一些才能出众的职员,在某些方面,他们会为公司做出重大贡献,然而,倘若一个这样的员工做法如同许攸一样,经常在老板面前自夸,邀功自赏,而且缺乏对上司的敬重,即使曾经的贡献再大,在公司里也待不长久。
在许攸献计解了官渡之围后,他便屡屡持功自傲,得意忘形。
曹操统领众将入冀州城,将入城门,许攸纵马近前,以鞭指城门而呼操曰:“阿瞒,汝不得我,安得入此门?”
许攸之前是做出了成绩,但不可能一辈子都躺在功劳簿上。许攸高估了自己的价值,飘的没有了边,甚至不知死活的去招惹莽汉。
许褚走马入东门,正迎许攸,攸唤褚曰:“汝等无我,安能出入此门乎?”褚怒曰:“吾等千生万死,身冒血战,夺得城池,汝安敢夸口!”攸骂曰:“汝等皆匹夫耳,何足道哉!”褚大怒,拔剑杀攸
从老板的立场来看,许攸的做法非常过分,正常人都不大会这样,他是自己作死。
在职场上,对组织再重要,也抵不住每天在上司面前强调自己的功劳,没有几个领导可以忍受飘上天的下属。非要强调自己的重要性,只会导致他人的反感,尤其是老板。
另有想法
即使《三国演义》把曹操当作奸贼,荀彧的确是出于对汉室的忠心,才会去劝阻曹操篡位的野心,在作者看来,荀彧的做法值得称赞,舍生取义;但既然荀彧听命于曹操,就应该遵循为曹操效力的方针,曹操指明了方向后,他就只能努力去实现目标,而不是当作前进方向的障碍。
在工作上,和上司不是一条心,是职场上的大忌。
所以,当荀彧态度明确的表示不支持曹操的决策,成为了曹操往上走的阻力,自然会被曹操除去。
荀彧叹曰:“吾不想今日见此事!”操闻,深恨之,以为不助己也。建安十七年冬十月,曹操兴兵下江南,就命荀彧同行。彧已知操有杀己之心,托病止于寿春。忽曹操使人送饮食一盒至。盒上有操亲笔封记。开盒视之,并无一物。彧会其意,遂服毒而亡。
即使属下再有才能,可不能为我所用,对任何一个上司来说都不会喜欢,留下来毫无用处。只要让上司发现了手下的异心,结果要么是被排挤,要么是开除。
当然,在现代社会,情况有所不同,不倡导愚忠,需要有法制观念和明智的头脑,在大是大非面前还是要保持清醒。虽然饭碗重要,但假如上司一意孤行,非要做违法的事,也的确需要早日划清界限。
过于爱表现
能遵守职场规则,同时不把功劳挂在嘴边,而且始终正确站队,也不意味着就可以高枕无忧,喜欢出风头也会导致不利后果。
相比其他几人,杨修出身清白,修养良好,学识水平极高,深得曹操赏识,但同样没有逃过曹操的毒手,就因为他不拘小节,喜欢卖弄,引起了曹操的嫉恨。
据说老练的文秘在给领导起草文稿时,总会故意留出几个显眼的小错误,等到领导发现时,马上心悦诚服的承认错误和不足,需要向领导学习,并且不住夸赞领导的“火眼金睛”,这样可以一举多得,既能给领导表现才华的机会,也能借机多多奉承。
而在职场培训的讲座中,也会提到一个行之有效的技巧,在和领导讨论问题时,有意识的不说出答案,而是引导领导亲口说出,仿佛完全出自他的独立思考,然后就可以表达无比崇拜,这种才是不着痕迹与上司共事的正确方式。
而恃才傲物的杨修根本不知道这些小技巧,曹操也算是有足够的耐心,一次次被黄毛小子挑战极限,等到忍无可忍,则无须再忍。
操大怒曰:“汝怎敢造言,乱我军心!”喝刀斧手推出斩之,将首级号令于辕门外。原来杨修为人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
杨修的例子非常极端,在职场上当然不会发生,但假如在职场上不断挑战上司的权威,不断质疑上司的智慧和才能,结果也只有一种——卷铺盖走人。
结语
当然,除了上述自掘死路的几人,在《三国演义》中死在曹操手上的部下,也不是全都事出有因,也有无辜遭殃的,比如蔡瑁、张允,他们被敌人暗中陷害:周瑜故意散播蔡瑁、张允二人与吴国通敌的伪报,致使二人被盛怒的曹操斩首。这种情况防不胜防,其他方面表现再好也没有用处,只能自认倒霉。
蔡、张二人不知其意,惊慌不能回答。操喝武士推出斩之。须臾,献头帐下,操方省悟曰:“吾中计矣!”
但总体而言,曹操也不会无缘无故杀害手下,几次事件,基本上都可以找到合情合理的解释,而同样的标准几乎可以照搬在职场上。
不想莫名其妙被裁,或是想要找出不被重用的原因,从曹操身上就能试着揣摩上司的心理,也能从他对手下的处理中,发现需要规避的职场“大忌”。
〈完〉
—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立刻删除。
—感谢点赞、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