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感动千万人的先秦诗歌,前两句广为流传

中科出席第十届健康中国论坛大会 https://yyk.99.com.cn/fengtai/68389/jianjie.html

《战国策》一书中记载了“荆轲刺秦王”的历史事件,塑造了一个侠义英雄的形象。其中“易水送别”一段尤其精彩,写荆轲出发前,燕太子丹等许多人在易水边为荆轲送行,场面十分悲壮。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是荆轲在告别时所吟唱的诗句。这个故事被编入了高中语文教材,因而广为流传。荆轲所吟唱的诗句也广为人知。这两句诗出自《渡易水歌》,又被称为《荆轲歌》。

渡易水歌

佚名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探虎穴兮入蛟宫,仰天呼气兮成白虹。

风萧萧兮易水寒

大意是:萧萧寒风把易水岸边吹得很冷,壮士荆轲这一去就再也不回来了。刺杀秦王就像是到虎穴到龙宫一样危险啊,但是我们的英雄英勇的气概,连仰天吐气都能形成白虹。

《战国策》中记载,临别之际,高渐离击筑,荆轲悲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唱得太悲壮了,以至于听者嗔目,发尽上指。一段唱毕,只听见荆轲仰头长叹一声,天空中居然出现一道七彩虹。高渐离趁势变了一个调,乐音显得更为激昂,荆轲继而唱道:探虎穴兮入蛟宫,仰天呼气兮成白虹。太子丹最后被彻底地感动了,跪在地上向荆轲敬了一杯酒。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这是一个身赴虎穴,自知不能生还的壮士的慷慨悲歌。这首诗语言十分平易、简练,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是中国古代诗歌中的一曲绝唱。首句即景写风吹水寒,渲染苍凉悲壮的气氛。次句抒写决死的情怀,明知有去无还,却毅然前往,决不回顾。“风萧萧”有声,从听觉上渲染离别之际的惨烈;“易水寒”彻骨,从感觉上描状环境的悲凉;一上一下,极尽天地愁惨之状,更加烘托出荆轲“君子死知己”,慷慨赴国难的凛然正气。这两句虽寥寥十五字,却“凄婉激烈,风骨情景,种种具备”。第三句强调了此行的风险,刺杀秦王就像到虎穴龙宫一样危险重重,即使如此,依然不能动摇荆轲前行的决心,反而更激起了荆轲的英雄气概。末句就是他英雄气概的具体体现,连仰天吐气都能形成白虹。

易水送别

  荆轲以此诗得名,这首诗尤其是前两句随着荆轲一起永垂千古。它已经超越了时空的界限,我们今天读到它时,不仅仅能感受到荆轲作为个体的英勇气概,更能够想到历史上那些为正义、为革命英勇赴死、义无反顾的仁人志士身上所体现出来的献身精神。这正是艺术的普遍性,它超越了时间与空间而诉之于那永久的情操。对于这首诗的记载,所存资料有限。多数人只能通过《战国策》了解前两句,对于后两句,存在很多争议。有人认为后两句是后人加上去的,这有待进一步考证。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34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