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人为何如此强韧,怎么灭也灭不完,最后还

越国走向战国后的史料钩沉(9)

公元前年,楚怀王灭掉越国,击杀了越王无强,然而,越国体制弱后,仍是春秋时的封建制,这固然不利于集中权力,发动战国式的举国战争,但这也有利于不会被人一锤子敲死,残余的越人君长们仍遍布在江东大地上。而楚人为了补偿先前蓝田-丹阳之战的败绩,也加紧了对越国故地的攻略,甚至一度兵锋直临浙江(钱塘江)之畔,在江东地区设立了一郡。但是,越国残留的各路封君,依然让楚国头痛不已,所以楚国对他们采取了拉一派打一派的策略。被拉的一派,就包括越王无疆的一子“蹄”,他被楚人封于乌程欧余山之南麓(今浙江湖州以东),号称“欧阳亭侯”,成了后世欧阳氏一族的祖宗。被打击的各派,则广泛分布于浙江以东地区,因为没了顶头的越王,他们或自称王或自称君,对于楚国人而言,这些土霸王,就像是一群围着美味佳肴的苍蝇,这也是越国“封君太众”的一大后遗症。

此外,在原先越国在北方的故都琅琊,还留守有一支影响最大的王族。先后有越君玉(越王无强之子)、越君尊、越君亲三代自称为越君的首领。这一支,有可能是无强身死以后越国的主干,所以也入了《越绝书》的记载。

某种意义上讲,可能也是天不愿绝句践之祀,在前年,楚国在垂沙之战中败于秦国以后,发生了一大变故“庄蹻暴郢”,庄蹻此人,乃是楚国的一个“大盗”,早在楚国击杀越王无强以前,就已经横行一方。在垂沙之战当中,楚将唐昧为秦人所击杀,士卒也被斩首两万人,余部大概也因为没有得到良好的对待,就投入了庄蹻的叛军当中。两股力量合流,一举攻入了郢都,可能也对先前苛待士卒的贵族们进行了复仇行动,还搅得整个楚国分成了三四块不相互连接的地盘。这位庄蹻,后来还被荀子称为是一位“世俗之所谓善用兵者也”。但他可能不是后来顷襄王时代西征进入滇池地区建立滇国的庄蹻,因为这罪过这么大,恐怕楚国也难以招降再利用。而越国,也趁机复起,大概也是在琅琊的越君玉的遥控指挥之下,夺回了吴地。次年,齐、秦、魏又相继攻楚,楚国无暇东顾。越国的事业,又得以恢复了一些。

然而,此时的越国,虽然得以复活,但已经远离了中原人的视线。所以事迹也难以明了。不过《战国策》有一条记载,说齐国灭宋(前年)以前越国尚能“专用其兵”威胁齐国,可见越国在琅琊的残余还尚有一点实力,而且此时越国也隔海占有着浙江以东的会稽故地。但是到了楚考烈王的时代,楚国大概是觉得收复西部江汉平原的失地没指望了,索性当起了“东霸天”,主要是攻略江东之地,以及欺负复国以后还身体虚弱的田氏齐国,甚至夺走了齐襄王的复兴基地莒地。

楚考烈王八年(前年),楚国又灭掉了老牌诸侯鲁国,并将降楚的鲁顷公封到了莒地,这也威胁到了越国残余的安全。同时,南方的越国故地也在被楚国收回,楚考烈王十五年(前年),一代权相,楚考烈王的叔叔,春申君黄歇被转封到了吴地,虽然春申君只是派他的儿子坐镇吴地自己没有去,但这也算是对越国的残余造成了巨大威胁。三年后,在北方战场上,楚国又攻陷了越国故都琅琊,越君亲不得不“走南山”,大概是出海退回到会稽地区去了。

但是,此时,在吴地,依然有越人的君长与春申君战斗,《越绝书》就有一条记载:“西岑城,越王孙开所立,以备春申君,使其子受之,子死,遂葬城中。”王孙开大概是越军亲的子辈,而“西岑城”在江苏昆山附近,距离春申君的封地不远,可见楚人对越国故地的占领,也很不稳固。另外,此时的越人,也有不少出海迁居到了舟山群岛、玉环岛等地区,这些人被称为“外越”。有传说称上海的建城之始,是春申君所筑的“黄歇浦”,后来还演化成了“黄浦江”这一河流名称,但实际上,春申君的时代,上海市主城区仅有浦西一小块地方成陆,其余部分大多都还在海面以下,即使春申君有意建一处“浦”(码头),恐怕也是防备“外越”做海盗式偷袭的海军基地,可能这个“黄歇浦”,离城市还差得远。

图:黄浦江外滩

不过,虽然春申君对越人的武力征讨算不上特别成功,但春申君父子对吴地的建设,倒是大大有功,建立了市场和粮仓,还在无锡兴建了水利工程“无锡湖”方便灌溉农田。

越人虽然经受了楚人的重重打击,但他们也对国际形势有所了解。在前年左右,越国(可能是降为楚国附庸的某“越国”,或许是欧阳蹄的后裔)还参与了一次合纵活动,与赵、楚、燕三国合谋攻秦。但最终还是被秦国大臣姚贾贿赂权臣而破坏,于是这最后一次可能成型的合纵,就彻底瓦解了。关东六国,以及越国,都走到鬼门关门口了。

最终,在前年,秦军俘虏楚王负刍,又击毙了复归楚国的前秦国相邦、楚心不死的楚国贵族昌平君以后,也启动了彻底扫灭越国的工程。原先对楚国降叛无常的各路越君,见了虎狼一般的秦军,纷纷自缚出降。但他们降秦的心思有多坚定,就不好说了。

越王无强死后的这段时光里,越国各路封君对楚国叛降无常,而且越人的心态也发生了一个巨大的变化,那就是虽然他们的君长虽是芈姓后人,与楚同源,但是由于因为越人长期以楚为敌,加上下层民众缺少知识,就开始疏远芈姓这一真正的族源,转而尊奉一位传说中的人物,即所谓少康之子无余为始祖。这大概是一个族群衰微以后,塑造“想象的共同体”的过程,毕竟,“想象的共同体”往往是受到外界打击后的产物,就好比假若20世纪没有日本帝国主义的全面侵华战争,恐怕往后的民间大众也难以建立起“我是中国人”的概念,毕竟八路军宣传队进太行山的时候问老乡,老乡还答道“我是山国人”呢。

此外,因为禹也是中原人所崇拜的古代神圣君王,所以越人攀附一下也能显得贵气一点,更何况有关禹的传说,也是越人从当年最初的老家淮河中游地区带过来的。至于“芈姓”这种来源,我堂堂大越,岂能与欺压我们的楚人相比!自然,也被慢慢忘却了,弄得到了后来的秦汉时代,越人都纷纷自称是禹之苗裔,可能会稽的大禹陵,也是这种为了自救的族群主义产物。甚至,这越国人的民族主义文化工程还能以假乱真,骗得始皇帝在始皇三十七年(前年)还亲往会稽前去拜祭。这也让后世司马迁编《史记》时,认定越国为姒姓之国。

再来看看秦朝治下越人的情况,秦国在招降了会稽一带的各路越人君长以后,又顺路南下,可能是沿着海路收取了闽中之地,在今天福州附近建立了一个闽中郡。但是闽中郡下辖各县情况不详,可能也就是秦国派了个郡守前去郡治坐镇,至于周围的各路土霸王,只要定期来缴贡品定期来“委命下吏”就行。可能后来秦朝以后对于开五尺道后才收服的滇国,以及对于浿水(清川江)以南的箕子朝鲜,也采取了这种羁縻统治的策略。

秦朝对于各路越人的政策,大抵是远则羁縻,近则打压。远的羁縻的,中央对于他们的地理状况都缺少了解,譬如秦军征讨南越,最东的一路军也不过“一军结馀干之水”,没有通过武夷山以东的越人聚居地区。近的打压的,则有始皇三十七年(前年)去会稽拜祭大禹陵前后发生的一些事迹。这一年,始皇帝取道牛渚(今安徽马鞍山市采石)渡过长江,沿着皖南的山路,几经波折到了越国的会稽故都“大越”,祭拜过大禹并留下一方刻石后,秦人派到越国故地的官僚们,就把这一带的百姓通通北迁到了钱塘江以西地区,《越绝书》言:“乌程(今浙江湖州)、余杭(今浙江杭州余杭区)、黟(今安徽黟县)、歙(今安徽歙县)、无湖(今安徽芜湖)、石城县(今安徽池州殷汇镇)以南,皆故大越徙民也。秦始皇帝刻石徙之。”

此外,秦朝政府为了贬低越人的民族自尊心,还把“大越”这个地名改成了“山阴”。秦朝政府这么干,也是因为害怕这帮人当中有“外越”的内应,毕竟“外越”的海盗袭扰,也让秦朝政府焦头烂额。而后来秦朝政府送到大越故地的,通通都是一些劳改犯,让他们去抵御从事农、渔、海盗三合一产业的各路“外越”。当时,恐怕被强迁的越人也是敢怒不敢言吧。不过倒是有一位楚人青年,在始皇帝渡过钱塘江时,就很不忿地说道:“彼可取而代之!”旁边的一位长辈连忙捂住了他的嘴,担心这小子的胡说八道会造成灭族之祸。但事实上,没过几年,始皇帝的近支宗族,倒是通通都死在这个小子手下了。这青年与他的长辈,便是项羽与项梁。

始皇帝在越人故地折腾了一通以后,回去道上舟车劳顿,最终就在这一年的七月,死在了沙丘宫。他死后胡亥上位后的种种折腾暂且不提,单单是始皇帝死后才一年左右,陈吴二人就在关东打出了项燕和公子扶苏的旗号兴兵反秦,为秦国敲响了第一声丧钟。

同时,关东地区的秦朝地方官僚们也没闲着,他们要么像任嚣赵佗一样,仗着天高皇帝远,割据自雄;要么像李斯的儿子李由一样,为秦朝战斗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也有的干脆看着反贼气势正盛就干脆前去附和“义举”,会稽郡的郡守殷通,就是最后一例的代表。他看到秦朝气象不长,就决定自己也造反干一票,还对项梁说:“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还要拉上一个重量级逃犯桓楚一起造反,但项梁不喜欢殷通,就欺骗殷通说只有项羽知道桓楚在哪里,然后到外面,叫项羽持剑,做好准备。项梁又走进幕中,请求殷通让项羽进入帐幕内,殷通同意。项羽进入后,见项梁挥手示意,即刻刺杀殷通。随后,项氏叔侄才真正打出复兴楚国的旗号起兵,虽然他们的部众可能也多是江东的越人。

图:项羽和他的越人江东子弟

另一位越人部众的大头目,则是楚国大司马吴申之子、秦鄱阳令吴芮,据传此人还是吴王夫差的一位后人,但是此时越人也管不了那么多了,只要有人能领着我们反抗秦朝统治就行。吴芮的部下当中,有秦末最有名的土匪头子英布,还有一位正宗越国宗室,梅鋗,后来此人也加入了刘邦入武关的大军,跟随他一起加入的,还有后面汉朝的两个异姓诸侯,东海王摇(闽君摇,可能是欧阳蹄的后人)与闽越王无诸。

图:余干县吴芮塑像

事实上,跟随了刘邦的越人将领有摇毋馀(可能就是闽君摇)、蛊逢、吕元、华无害等人,他们或是在刘邦起事后不久就已入伙,或是跟随梅鋗入伙。总之,这些断发文身的越人,也跟随刘亭长见证了那面曾经令人害怕的黑旗的飘落。这些越将,后来也都在汉朝建立以后获得了封侯的待遇。

越人为灭秦事业立功颇多,然而,在灭秦以后,项羽所封十八诸侯,却无一个越人身影,也真是白费了他麾下那些越人子弟的血汗了。加上刘邦对于越人更为友好,于是他们或者是跟随吴芮对后面的楚汉战争作壁上观,或是干脆为刘邦效力进击发空头支票的项羽。他们当中的梅鋗、摇毋馀就因楚汉战争的军功获得封侯之位。然而,刘邦对于越人也是有所忌惮的,所以给二人开出的侯号也是空头支票,分别是台侯(封地在今江西大余一带)与海阳侯(封地在今广东潮州),两块封地此时都在赵佗治下,但二侯手中人手也有限,不好从赵佗手里抢地盘。所以,最后,梅鋗干脆跟随老上司兼秦末楚汉第一老实人吴芮去了长沙国,摇毋馀则会老家东瓯地区当土霸王去了。唯有无诸比较幸运,项羽一灭,他就被刘邦封为闽越王,去东冶(今福州冶山脚下)上任去了。而闽君摇的封地,直到汉惠帝时期,才真正得到大汉朝廷的承认。

至此,越人因为在反秦、楚汉战争中的表现,也获得了一定的奖赏,但是,新生的汉朝,本质上还是周政与秦政的混合产物,越人的结局,到底会是周政下的一方诸侯呢?还是秦政下的编户齐民呢?请看我下一章的讲述。

本篇为“千古名将英雄梦”特约作者“平沙无垠”所作,未经作者授权,禁止转载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3414.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