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策·齐策三》的齐宣王,曾经对贤士说过一句著名的话。王曰:“子来,寡人闻之,千里而一士,比肩而立;百世而一圣,若随踵而至也。今子一朝而见七士,则士不亦众乎?”这是有关齐宣王发布命令,让臣民们推举贤士,淳于髡(kūn)一天之内就推荐了七个人的名言故事。
我们从齐宣王的问话中,可以得知贤士难得一遇,当别人推荐人数过多的时候,或许每个人都会打个大大的问号,这些人到底是人才吗?淳于髡的回答却很巧妙,他用鸟有鸟类,兽有兽类,鸟通常宿在一起,兽同样住在一块作比。
说是人们如果想找柴胡、桔(jié)梗等药材,到池沼中去找,肯定一辈子也找不出一根。那是因为它们都生长在山里,到不容易获得的山中去寻找,就是要几大车都能寻找的到。因为这就叫做“物各有类”。
正是因为淳于髡生活在贤士当中,所以他找贤士就不用费劲,就好比在河里取水,用燧石取火那样方便。淳于髡最后感叹道,今后我将要再想君王引荐贤士,哪里只是七个人呢!
这就是成语比肩而立的来历,比肩而立常形容两人关系彼此距离极近。
有关成语比肩而立的名言史例,发生在西汉一个著名的司法长官,叫作路温舒的身上。他信奉儒家学说,从县级狱吏做起,一直升到郡太守。有一次,他向汉宣帝上疏请求改变重刑罚和重用治狱官吏的政策。他说汉沿秦制,秦朝十项重大失误中,现如今有一项尚存,即司法官吏的严苛。
他认为如今的现象是,司法官吏以苛刻为贤明,判刑严厉的,反而获得公正的美誉;而执法平和的人相对多有后患。所以,负责司法事务的官吏都想将案犯定为死罪。他们本人其实并非因为憎恨犯人而严苛,是认为保全自己的方法就在于置人死地。
这就导致受刑的囚犯比肩而立,造成他们的鲜血在街市上流淌,景象惨不忍睹的结果。他又指出,刑讯迫使罪犯编造假供,给枉法定罪打开了方便之门。希望汉宣帝能够减省法令,放宽刑罚。他还提出废除诽谤罪的建议,以便广开言路。
汉宣帝对他“尚德慎刑”的主张十分重视,便着手清理一些过于严苛的刑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