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公子信陵君窃符救赵,矫杀将军晋鄙而不敢归魏,自以为有负于魏,而不自功于赵。居赵十年,与藏于博徒中的毛公、藏于卖浆家的薛公交游,被姐夫平原君讥为“妄人”。公子认为平原君“只是豪放而实不求士”,结果平原君门下多归公子,强龙盖过了地头蛇。
十年后,魏安釐王日夜为秦所伐,国难思良将,不计前嫌,请兄弟归国,授予公子无忌上将军之印。诸侯闻讯公子将兵,都调兵遣将救魏,信陵君统帅五国之兵大败秦军于河外,蒙骜逃走。联军乘胜追击,秦军收缩于函谷关而不敢出战,诸侯收复大片失地,魏公子无忌一时威振天下。
但魏王又中了秦国的老套路——离间计,废了打虎兄弟,公子无忌只得沉溺酒色四年,英年早逝。十八年后秦灭魏,屠大梁。司马迁的悲情渲染和公子无忌的义勇,感染着每一位读者。但战国四大公子,司马迁的排序是孟尝君、平原君、信陵君和春申君,其实是很客观的。
复盘秦统一六国的历史进程,与信陵君、春申君、平原君相比,孟尝君才是战国影响最大的公子。
孟尝君两代专权于齐,权倾朝野。六国合纵的首创者是犀首公孙衍,孟尝君则是其合作者和继任者
说实话,田文并非什么齐国公子,只是田婴的庶子。而其父田婴,司马迁说是“齐威王少子而齐宣王庶弟”,后世研究者并不认同。田婴乘田忌、邹忌相斗,擢取了齐相之位,并筑城于薛,《韩非子外储说右下》和《战国策齐策一》记载:“乱乃始生”。
孟尝君在秦惠王盛年和赵武灵王初年登上政治舞台,当时秦、楚、齐最强。秦惠王以张仪为相,西灭巴蜀、北并义渠,兵锋直指韩、魏。公元前年,秦庶长樗里疾与韩、赵战于修鱼,虏其将申差,败赵公子渴、韩太子奂,斩首八万二千(《史记秦本记》);齐败赵、魏于观津。《史记》称“五国伐秦”,但从《战国纵横家书》来看,实际应是齐、秦联手对付三晋。
公孙衍认识到联合齐国的重要性,前年向魏王建议:“东见田婴,与之约结,召文子而相之魏,自相于韩”(见《魏策二》第二章)。于是在齐相田婴的支持下,齐、韩、魏、赵合纵之势形成。但次年秦与韩战于浊泽,“败韩岸门,斩首万,其将犀首走”(《秦本记》)。同时樗里疾攻取魏的焦和曲沃;第二年又攻取赵的蔺,俘赵庄。前年,韩宣惠王被迫入质太子请和,魏襄王入秦会于临晋,田文第一次出场亮相,就见证了合纵的瓦解和韩、魏的逆转。由此断定:孟尝君出任魏相也就三四年时间。
张仪联合韩魏攻伐齐楚的连横策略取得成功,齐、楚结成同盟:楚军包围曲沃和於中,并在齐的帮助下攻取曲沃。于是张仪出使于楚,诈称献出“商於之地六百里”让楚、齐绝交,爆发丹阳、蓝田大战,楚亡汉中、上蔡、召陵,韩、魏袭楚至邓(今湖北襄阳)。当秦武王取宜阳、窥周室之际,楚怀王虽灭越国置江东郡,但已失去雄踞中原的有利态势,而且西部与秦兵锋相接,连年内外用兵,国力大损,自此一蹶不振。
孟尝君就出现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楚国衰落,齐、秦争强,韩魏骑墙,赵国务内。约前年前田文袭号薛公,又做了相国,十余年间弄得“闻齐之有田文,不闻有其王”(《史记范雎传》)。他封万户于薛,大肆征收租税,还大放高利贷,以供养三千食客,并“招致天下任侠奸人入薛中,盖六万余家矣”(《史记孟尝君传》)。
他是运作名利的高手,以大国外交求贤名,以名搜刮钱财,以钱财网络门客,以门客博取名利。他用人也很有一套,鸡鸣狗盗之辈也不嫌弃,更能施展其身手。养士求质更求量,这一点后来其他三公子虽各有搞法,也的确不如。
孟尝君充分利用齐国国力和高超的名利运作手段,抓住一切有利时机,最终成为战国声名显赫、声势浩大的纵横家。
合纵齐韩魏,大败楚于垂沙,摧毁了楚国的北部防御,孟尝君名闻天下
前年,在田文主持下,齐宣王“欲为纵长”,遣使遗书楚怀王,劝楚王和齐国合力合纵六国以攻伐秦国,必能破秦而复武关、蜀汉之地,于是楚“竟不合秦而合齐以善韩”(见《楚世家》,齐湣王为齐宣王之误)。次年秦昭王新立,其母宣太后楚人,善楚。秦昭王二年,与楚合婚,接受楚怀王之请以向寿为秦相。三年,秦楚会盟黄棘,秦国归还汉中一半的土地即上庸(今湖北竹溪东南)于楚。
四年(前),秦军攻取魏国的蒲阪、晋阳、封陵,攻取韩国的武遂。这些重要的黄河渡口和要道为秦所踞,韩、魏只能报靠齐国。孟尝君的合纵计划实现了,以“楚负其纵亲而合于秦”为名,联兵伐楚。楚入质太子横(后楚倾襄王)于秦,秦客卿通率兵救楚。但祸不单行,前年,太子横私斗杀了秦大夫而潜逃回国,秦国震怒,归魏蒲阪,韩、魏朝秦,事实上孟尝君的合纵既然已经合住了秦国。
前年,三国再伐楚至方城,在沘水(今河南唐河西南)大败楚军,杀楚将唐眛,邓以北楚地多为韩、魏所有,《吕氏春秋处方篇》《荀子议兵篇》《战国策西周策》称垂沙之役(嘉会按:垂沙盖以沘水滩涂而名之)。秦趁火打劫,庶长奂攻楚新城(今河南襄域),斩首二万;并从韩手里夺取穰邑(今河南邓州)。前年,秦拔新城,斩首三万,杀楚北方方面军统帅景缺(据睡虎地秦简《编年记》)。加上庄骄起事,几乎攻到郢都,楚国已屋漏偏逢连夜雨,只能入质太子横于齐请和。前年,秦诈取怀王,楚国已处于风雨漂摇中。
垂沙之战,事实上在为秦国火中取栗,秦国趁机发动新城之战。楚北部新城、宛穰、商於、汉中要塞基本丧失殆尽,为其后白起出武关奔袭鄢、郢奠定了基础。
合纵齐韩魏,攻入函谷关,迫使秦国归还魏、韩侵地请和,孟尝君成为战国最成功的纵横家
楚连遭秦、楚打击,赵、宋闷声发大财: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攻取中山、经略胡地,取代楚国成为强囯;宋王偃灭滕、伐薛,趁机攻取楚淮北。秦昭王使泾阳君质于齐,求孟尝君相秦。赵国忌惮秦、齐联合,从中作梗,孟尝君逃回齐国重新为相。这样形成秦赵宋和齐韩魏两个集团。
前年,孟尝君发动齐韩魏三国攻秦,赵、宋不可能对秦有实际援助。前后三年,先攻到函谷关,加以封锁;终于攻入函谷关,秦被迫归还魏国河外、封陵与韩国河外、武遂,三国方罢兵许和。三国伐秦入函谷,是六国联合抗秦取得的最大胜利,后信陵君率五国伐秦次之。苏秦鼓动的五国伐秦实则以燕合秦赵而毁齐,不可同日而语。
前年,齐国发生“田甲劫王”,田文被迫出奔,二度相魏,依然掌握大权,在秦、赵、齐三强争斗中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
司马迁的《史记孟尝君列传》囿于《战国策》,受其伪作误导夸大了苏秦,而忽视了田文纵横家的历史地位
孟尝君亲不如平原君、信陵君,但深谙名、利相生之术,善于因势利导,显赫于当世。与张仪可媲美,所不同的是:张仪连横为秦夺取了许多重要土地,田文的合纵实际上摧毁了楚国、拖跨了齐国。但客观上加剧了七国的统一。
其他三公子声望远远不如孟尝君,是可以肯定的。即使在后世,孟尝君的名头依然最响。在通俗演义中,秦琼号“小孟尝”;民国杨度给杜月笙题词:“孟尝门下三千客,小杜城南五尺天。”没有以其他三公子替代孟尝君的!
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