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一本古书,里面的一些观点颠覆了我以前的知识。
其中一个观点是:秦始皇曾经想搞禅让制,结果被臣子劝住了。
这本古书的名字叫《说苑》,其中的《至公篇》有相关的记载。
接下来我们聊三个问题:
一是,《说苑》里面是如何记载的?
二是,为何“禅让事件”没有被认可并大力推广?
三是,秦始皇禅让有没有可能性?
1、秦始皇想要禅让的相关记载
说起“禅让制度”,很多人都想到了三皇五帝时的传说,那时,“禅让制”颇为流行。
夏朝建立之后,所谓的“禅让制”没有了土壤,就此,王朝开始代代相传。
西汉末年,有一刘姓人,名字叫刘向,他写了一本书《说苑》,此书记载了很多不为人知的故事。
其中,写到了关于秦始皇禅让的故事。
话说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认为该讨论一下国家政权继承的事情。于是召集了群臣、博士,一起开始讨论这事。
当时的秦始皇说道:“古代的五帝时,都有禅让的行为,之后的王朝,又有代代相传的习惯。你们认为选择哪一种最好?我想选一个最好的方法。”
这个问题太敏感,谁都不敢说话,全场一片安静。
终于,有一个人说话了,他的名字叫鲍白令。此人说话挺有高度,他说道:“如果以天下为公,则应该采取禅让制,就像五帝一样。如果以天下为私,则应该将王朝代代相传。”
听完这些,秦始皇感叹道:“我的德行和能力,和五帝不相上下。如果我禅让皇位,谁能接替我呢?”
秦始皇想要得到一个答案,结果,获得的是鲍白令的反对:“陛下做事风格像夏桀、商纣一样,却想学五帝让位于贤者,这不是陛下能做的事情啊!”
一听这话,秦始皇活了,怎么能这样?于是,开口说道:“你凭什么这样说?说出理由来,否则我杀你的头。”
不得不说,鲍白令也是条汉子,毫不畏惧,说道:“陛下大兴土木,百姓苦不堪言。陛下妻妾无数,倡优过千。为了自己的享受,让百姓费心费力,这样的情况怎么和五帝相比啊!”
话说完了,秦始皇的脸色也晴转多云了,怒道:“你这人说话,让我当众出丑了啊!”
从此之后,秦始皇再也不提禅让制的问题了。
既然历史中有这么一段故事,为何并没有宣传开呢?
2、“秦始皇要禅让”,为什么世人知之甚少呢?
秦始皇想要禅让这件事,为什么没有广为流传?
原因有如下几个:
一是,《史记》当中没有记载。
《史记》这是本奇书,语言精练,内容详实,很多史料都是司马迁通过调查得来,如果不能调查,也是尽可能地多做对比和思考,最后写出了流传千古的史书。
所以,人们对《史记》的认可度非常高。同样是史书,它的地位要比《资治通鉴》、《后汉书》等高得多。
而秦始皇禅让的事情,《史记》中没有记载,既然如此,说明太史公不认可这事,有些牵强。
所以,秦始皇曾经想禅让的事情,就不被大众认可并推广了。
二是,刘向这人有些问题。
刘向,此人是西汉末期人,和王莽同一个时代,而且,他曾经为王莽的上位进行造势,是王莽最为得力的助手之一。
而王莽是假借“禅位”而上位的,所以,大家觉得刘向这人人品不靠谱,进而质疑他的历史书有造假的可能。
所以,《说苑》大多时候被看作一本杂史,而不被看作是正史。
既然如此,所谓的“秦始皇想禅让”不容易站住脚了。
三是,人们认为:秦始皇这样的人,不可能有“天下为公”的思想。
大家熟知的是,秦始皇有将皇位传递二世、三世乃至万世的意思,而且,在当王的日子里,秦始皇为了维护皇权统治,杀伐果断的事情没有少做,这样人,不可能有“以天下为公”的意思,就算有,也是做做样子。
也就是说,人们有了先入为主的刻板印象,不相信秦始皇会有禅让的想法,所以,这事情得不到大力的推广。
总而言之,人们还是不相信秦始皇会有禅让的举动的。
3、“秦始皇想要禅让”是有不小的概率的
秦始皇想要禅让,其实是有一定概率的,为何如此说呢?
第一,秦始皇做人格局远大,将自己和优秀的帝王相比。
秦始皇是秦国从诸侯国开始到建国时间内,能力最为突出的一个帝王,他很愿意接纳外地人才、思想,这样的人千万不能以平常的帝王论。
他拿自己和五帝做对比,如此,想禅让也是有道理的,古人不全都是迂腐,在特定情况之下,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五帝能行禅让制,为何秦始皇就不行呢?
第二,春秋战国期间,有人实行过禅让
春秋战国期间,有人也实行过禅让,比如,魏惠王曾打算让位给惠施(《吕氏春秋》有记载),秦孝公曾打算让位给商鞅(《战国策》有记载),而燕王哙确实让位给了子之。
以上三例,都是距离秦始皇一百多年以内。
也就是说,那个时代,是有过禅让制的例子的,所以,秦始皇有过这样的举动,也是完全属于正常。
第三,《史记》是本好书,但也不见得都是正确的。
《史记》确实是本好书,但也不是没缺点的,太史公写书也夹杂自己的喜好,举个例子,他对李广、李陵等人比较偏好,着墨较多,两人都成了悲情英雄,而少年天才霍去病、大将军卫青,反倒记录很平常。
关于秦始皇的出身,也是多有矛盾之处。
所以,《史记》未记载,就说没有这事,还是有失偏颇的。
总之,司马迁是一位难得的史官,《史记》是本好书,但也做不到包罗万象,正确无误。
第四,刘向是西汉末期人,距离秦始皇那个年代其实不远。
刘向出生于公元前77年,死于公元前6年。秦始皇统一六国时在公元前年。
也就说,刘向所处的年代,和秦始皇相距只有二百年左右,这么近的距离,资料的可信度还是比较高的。
综合看来,秦始皇曾经有过禅让的想法,这种概率还是很大的,只是,遇到了各种阻挠和反对,最后才得以放弃。
总之,不要小看千古一帝秦始皇,这不是一般的皇帝,啥都能干得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