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中有一句话,读来让人颇为受益:“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这句话说的是:天下之大爱就是父母对孩子的那种爱,父母习惯为孩子做长远打算,想给孩子谋一个好的前程。很多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有很多时候,总是恨不得为孩子铺好人生的路,但是这其实未必就是对孩子好。因为孩子未来的人生路,大部分都是一个人走的,父母不可能时刻陪伴在身边。父母在孩子的成长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父母的言行举止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一生。父母必须要有远见。有远见的父母,都会教孩子这3件事。01、不做“直升机父母”在《孩子,把你的手给我》一书中说过: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就是要在跟他们有关系的事情上让他们有发言的机会,及时放手,让他们自己做出选择和回应。父母不留空隙的爱就是钢筋铸成的牢笼,限制孩子长大成人,阻碍孩子展望未来。以下这些父母,在生活中是不是很常见?孩子不会吃饭、穿衣服?我来喂,我来穿,可别把孩子饿着、冻着了。孩子的手工课作业太难做?我来做,可别把孩子累到了!为孩子包办一切的父母,我们可以统称为——直升机父母。他们对孩子的关照无微不至,就像直升机一样在孩子的上空盘旋,孩子一有问题和麻烦,便随时要降落在孩子身边提供帮助。直升机父母以保护、为孩子好的名义过度干预孩子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蛮横剥夺孩子独自历练的成长机会。他们于无形中摧毁了孩子的独立性、求知欲、创造力,让孩子容易怀疑自我,失去自信,认为自己难以担当,干脆放任自流。有远见的父母,懂得放手。教育孩子是一种绵力,要把控好溺爱与管教的空间。我们不是要培养温室里的花朵,而是要让孩子去体验失败与受挫的感觉,明白成功的不易,懂得不放弃的珍贵意义,使孩子拥有更强的社会核心竞争力。规则内管教,规则外放手。先给足孩子安全感,才能让孩子有更多的勇气去面对未来的风风雨雨。李玫瑾教授曾针对不愿放手的家长,提出了不管不惯理论,告诉我们如何在有的放矢之间,实现教育孩子的真正目标。孩子可以独立完成的事情,不管。孩子的独立性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需要父母在生活中去帮助孩子逐步培养起来的。02、舍得批评孩子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犯错,但是家长总是去包庇孩子,不愿意去批评孩子。这样的教育是十分危险的,若孩子小时候闯祸如果只想着要父母或者其他方式摆平,对自己的错误置若罔闻,长大后小恶变大恶,必将酿成苦果。有远见的父母,舍得批评孩子。所谓良言苦口利于病,孩子处于无法明辨是非的年纪,父母当以身作则,以言惊醒,指引孩子往正确的道路上走,对于一些错误,千万不要得过且过。从小让孩子懂规矩,舍得让他吃批评的苦,就像一棵小树不断给他正身姿,长大后才会挺拔茂盛。但是掌握批评的方式是很重要的。批评孩子并不是说要对犯错的孩子劈头盖脸地一顿打骂。首先家长需要给孩子解释的机会,不要剥夺了他说话的权利,你给孩子一个诉说的机会,他才能把这件事完整的说出来。这样你才能对孩子为什么犯了这样的错误有一个更加全面、清晰的认识,了解到更多事情的真相,对孩子的批评也会更有针对性。要让孩子知道,我们批评的目的是什么,不是不爱他们了,也不是不信任他们了,是为了帮助他们。这样孩子在心理上更能接受批评,也能明白父母是真的爱他们的。03、允许孩子失败在孩子的日常活动中总有胜败、输赢,不管是学习方面还是生活方面。父母对待孩子犯错、失败的态度,深刻影响着孩子对于失败的认知。我们的社会整体充斥着都是如何去赢,要怎么告诉孩子正确看待“失败”。如果孩子无法正确看待失败,处理失败后的失落情绪,拒绝挑战和尝试,那么他们会失去很多挑战自我、创新的机会。全球教育发达国家——芬兰把分享和面对失败作为孩子必修的一门课。演员陶虹在一档访谈节目中讲过这样一件事:她发现女儿不爱玩积木,无论她“诱惑”多少次,女儿都不感兴趣。但奇怪的是,只要自己不在,女儿都会过去玩,一旦看到她来了,便马上跑开。后来陶虹才知道,原来正是因为自己玩得太好了,孩子一对比,感觉很失败,所以才不敢玩。于是她让丈夫徐峥经常在孩子面前“表演失败”。用行动告诉孩子:“爸爸搭积木也会倒,大人也会犯错,所以你做不好是很正常的,没有关系。”聪明的父母,他们不会在孩子失败时,情绪激动,如临大敌。当孩子为“失败”而难过时,父母不应直接忽略孩子的各种情绪反应,觉得没什么,直接教育孩子“失败是成功之母”,要继续努力之类的话。白岩松曾感叹道:“只有受到过很多表扬,却也能经历很多挫折的人,才能去面对前程未卜的人生。”而是陪着孩子正视失败的事实,不逃避;同时允许孩子失败,接纳孩子此刻的情绪,鼓励孩子诉说和释放情绪,肯定孩子的努力和付出,理性为孩子分析。不把一件事的失败,扩大到对孩子整个人的否定。最后,教孩子从失败中认识到问题所在、思考解决办法、收获经验。*注:部分图文来源于网络,若侵权请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86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