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欧美人不喝热水,中国人热衷煮沸水难

人类进入农业社会以后,进化其实从未停止,今天我们就来讲一讲“酒精性脸红反应”,这个问题其实也涉及到为什么欧美人不喜欢喝白开水的原因。人类在原始社会,食谱当中其实是没有牛奶和酒的。第一、乳糖不耐症哺乳动物在幼儿期,需要母体提供的乳汁生存,牛奶当中含有乳糖,乳糖需要乳糖酶来分解,如果体内缺乏乳糖酶,那么,牛奶进入到消化道以后,就会出现腹痛、腹胀、腹泻等症状,这就是“乳糖不耐症”,人类的婴幼儿,体内都能自然产生乳糖酶,但是,随着年龄的增大,婴幼儿会断奶,因为哺乳动物的母体不可能永远给幼体提供乳汁。当婴幼儿断奶之后,体内合成乳糖酶的能力会逐渐减弱,到了成年阶段,再喝牛奶,就会出现“乳糖不耐症”。奶牛大约在1万年前,人类的基因产生了一次突变,负责合成乳糖酶的基因在成年以后,能够继续表达,于是,人类的成年人开始也能喝牛奶了,这种突变最早产生在驯化了奶牛并且以动物的乳汁为主食的人群中。有乳糖不耐症的人群在西欧、北美、澳大利亚的比例非常低,而在东亚的比例,则非常高,因为在古代,欧美人长期以动物的乳汁和乳制品为主食,而在中国和日本,农业是以种植业为主,人们并不饲养奶牛,很少食用动物的乳汁和乳制品。除了喝牛奶,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还会发生一个奇怪的现象,那就是中国人总是喜欢喝白开水,即使是喝凉水,也是等到白开水变成凉水以后再喝,总之,中国人喝水,一定是喝煮沸过的水,但是,欧美人喝水,很少喝煮沸过的水,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差别呢?自然界的动物,都可以直接在河里喝水,但是,人类却不行,因为自从人类发明了火以后,我们就开始吃熟食了,食物经过烧烤之后,上面的微生物就变少了,人类长期远离食物上的细菌和微生物,久而久之,消化器官也发生了变化,不再适应拥有大量细菌和微生物的食物了,这个时候,再吃进去生食,往往会拉肚子。喝水也是如此,当人类的消化道不再适应多细菌、多微生物的食物之后,对天然水体中的水也不再适应了,于是,就需要净化饮用水。在漫长的农业社会,人们净化水的方式其实是很落后的,中国人是使用煮沸的方式来净化饮用水,将食物煮熟,可以杀死大量的微生物和细菌,同样,将水“煮熟”,也可以杀死里面的微生物和细菌,欧洲人则使用酒精来净化饮用水。自然界可直接饮用的河水,并不多第二:白开水与酒精性脸红反应中国古代的人们喝水,主要其实并不是喝白开水,而是喝茶,沏茶必须用高温的热水,用高温的热水沏茶,则需要瓷器,因为瓷器能耐高温。欧洲人在古代喝饮料,需要用玻璃杯,古代的玻璃制造技术非常落后,玻璃一旦遇到温度比较高的热水,就会炸裂,所以,欧洲人喝的饮料,基本上都是凉的,欧洲人吃西餐,玻璃杯里面的果汁是凉的,牛奶也是凉的。在古希腊罗马时代和中世纪时期,人们喝水,主要就是喝果汁,果汁是新鲜的,除了喝果汁以外,他们还喝酒精浓度非常低的酒,这些酒一般也是以水果为原料发酵而成的,把酒精与水混合在一起,酒精就可以杀灭一部分微生物了,换句话说,欧洲人是用酒精来净化饮用水的。公元6世纪,地中海地区的葡萄生产酒精浓度低的酒,其实是可以解渴的,中国古代的白酒,就是酒精浓度低的酒,古人喝酒确实可以解渴,比如《水浒传》里梁山好汉“智取生辰纲”的故事,就反映了古代的白酒可以解渴的历史事实,杨志押运生辰纲,途径黄泥岗,众人又热又渴,看着白胜挑着白酒来了,想买酒畅饮。按照常理,人在又热又渴的情况下,是不可能喝白酒的,因为越喝越渴,为什么北宋时期的人能够通过喝白酒来解渴呢?因为元代以前的白酒,都是低浓度的酒精饮料,而我们现在所说的白酒,则是烧酒,是通过蒸馏而成的酒。因为欧洲人长期饮用低浓度酒精的饮品,所以,经常会处于醉酒的状态,当然这里所说的“醉酒”,是指轻微的醉酒。酒精进入人体以后,有一个解酒的过程,酒里面含有的酒精就是乙醇,乙醇在被消化系统吸收以后,会进入肝脏,肝脏里面的乙醇脱氢酶会将乙醇氧化为乙醛,乙醛脱氢酶又进一步将乙醛转化为乙酸,乙酸对人体是无害的,是醋的主要成分,因此,人类解酒的过程,其实也是“解毒”的过程,将具有一定毒性的乙醇和乙醛转化为无毒的乙酸,乙酸又会进一步转化为脂肪、水和二氧化碳,脂肪和水都是人体所需要的营养。欧洲人由于长期饮用酒精饮料,这样的解酒过程,就不断地重复,形成了一定的进化压力,酒量变得越来越大。古罗马时代,北非地区的人们制作葡萄酒为什么有的人在喝了酒以后,脸会变红呢?这是因为乙醛脱氢酶发生了变异,体内的乙醛脱氢酶无法有效地将乙醛转化为乙酸,乙酸是无害的,而乙醛则是有毒性的,当体内的乙醛达到一定的浓度时,就会引起强烈的不适,出现面红耳赤、呕吐、头晕的现象,这就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所说的“醉酒”,因此,喝酒经常脸红的人,是没有多少酒量的,因为他们体内的乙醛脱氢酶无法有效地将乙醛转化为乙酸,饮酒对他们来说,是非常不愉快的事情,因为乙醛是具有一定毒性的,会使得身体出现各种不适,最突出的表现,就是脸红,这就是“酒精性脸红反应”,有酒精性脸红反应的人群是不是没有生存优势呢?并不是!酒精性脸红反应能够使得人们避免酗酒,不会对酒精饮料成瘾。具有酒精性脸红反应的人群,在亚洲比较比较多,而在欧洲则非常少。第三:中国人为什么不用酒精进化饮用水?在元朝以前,中国古代的白酒也可以当作饮料,唐宋时期,有很多诗词是描写美酒的,但是,为什么中国人喜欢喝茶,而不喝酒精饮料呢?因为中国古代的酒都是粮食酿造的。中国北宋时期的一场宴会中国位于亚欧大陆的东部,太平洋的西部,亚欧大陆是地球上最大的大陆,太平洋是地球上最大的大洋,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明显,中国的降雨量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我国东部地区的气候,是典型的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最显著的特点是雨热同期,即夏天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雨热同期的气候,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适合精耕细作,因此,中国古代的农业,主要是种植粮食作物,因为水稻、小麦、大豆的产量非常高,将农田改为果林、草场是非常不划算的。中国古代,人们也种植水果,比如,桃子、李子、杏子、梨子、橘子等等,但是,果树的数量非常少,对于中国人来说,酿酒必然要选择粮食,而不是水果。由于酿酒需要粮食,因此,频繁地喝酒精饮料,实际上容易造成粮食的短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夏朝和商朝,都因喝酒而灭亡,鉴于夏亡的教训,商朝还严厉禁止官员酗酒,如《尚书》记载道:“敢有恒舞于宫,酣歌于室,时谓巫风,敢有殉于货色,恒于游畋,时谓淫风。”商代统治者,虽然一再告诫后世之君,不能“酣歌于室”,但是,商纣王最后还是因酗酒而败坏了朝政。中世纪的欧洲人在储存橄榄油先秦至秦汉时期,人们之所以一再强调不能酗酒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国古代的酒是谷物酿造的,酗酒等同于浪费粮食,如《战国策》就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梁惠王魏婴在范台与诸侯举行宴会,畅饮美酒,当梁惠王向鲁共公敬酒时,鲁共公劝谏道:“昔者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禹饮而甘之,遂疏仪狄,绝旨酒,曰:‘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国者。”《战国策》里面的很多故事,虽然有虚构的成分,但是,“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国者”的说法,实际上就是反映了先秦时期的人们把喝酒与天下的兴亡联系在了一起。中国古代,只有当社会经济非常繁荣时,人们才普遍喝酒,比如,盛唐时期和北宋时期,人们就经常喝酒,酒的多少还反映了社会经济的繁荣程度,因为中国古代的酒是粮食制造的,粮食产量的高低,与社会生产力密切相关。夏商周时期,喝酒的容器,爵欧洲的南部,是地中海气候区,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寒冷多雨,雨热不同期,非常不利于植物的生长,为了适应夏季炎热干燥的气候,植物必须减少水分的蒸发,叶子都变小,变厚了,并且上面还有一层蜡质,这种植被就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地中海气候适合种植葡萄、油橄榄和无花果,粮食作物则主要以小麦和大麦为主。中世纪的欧洲人在采摘葡萄制造葡萄酒欧洲的北部地区,也就是西欧和北欧,是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区,温带海洋性气候的特点是全年温和多雨,光照不足,温度海洋性气候也不适合农作物的生长,但却适合牧草的生长,因此,西欧和北欧的农业,实际上是种植业与畜牧业并存的,畜牧业的地位非常重要,种植业也并非完全种植谷物,有的时候还种植苹果、葡萄等经济作物。因为欧洲人把生产水果,也当作种植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喝水果制作而成的酒精饮料,就不会浪费粮食。水果本身是不易保存的,成熟以后,很快就会腐烂,只有制作成酒精饮料,才能够保存很长一段时间。在中世纪,欧洲的城市环境非常的差,水源经常被大量的细菌和微生物污染,对于中世纪的欧洲人来说,喝水很容易生病,因此,人们形成了喝酒精饮料的习惯。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8499.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