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常说,早饭要吃好,午饭要吃饱,晚饭要吃少,无论是基于健康养生,还是以减肥为目的,晚饭都是人们常识里所笃定应该少吃的,其实还有一种说法,“晚餐不吃,饿治百病”,这种说法有科学依据,还是纯粹无稽之谈?或者说晚饭怎样吃才是健康有道呢?
“士三食不得餍,而君鹅鹜有余食”,这是《战国策》中的一段描述,可见一日三餐其实早在几千年前就已经是常态化了,但是随着后世佛教的传入,佛门里“过午不食”的戒律为人所了解,什么是“过午不食”,僧侣们从正中午一直到次日黎明,这段时间要拒绝食物,制定此项规定的佛陀相信,不吃晚饭,可以减少欲望,让肠胃休息,况且还有更充分的时间来修行佛法,对于常人来说适用吗?
首先,不吃晚饭,的确是有好处在其中,除了减肥以外,美国某所大学曾用小白鼠做过一项实验,减少了食粮摄入的老鼠,它的寿命竟然比以前延长了几个月,后来他们将实验用在人身上,将原本的晚饭取消,用新的饮食作息来代替,分别是早上6点半到8点半,上午9点半到11点半,下午12点半到14点半之间吃饭,结果意外的发现这些人的血糖和血压都得到了有效的控制,甚至免疫力也得到了显著提高,所以“过午不食”并非只是空穴来风。甚至一位美国的专家还这样调侃过晚饭,“晚餐的作用,四分之一是维持自己的生命,而剩下四分之三则是维持医生的收入。”就连中医里,孙思邈也有着相同的观点,“夜饭饱,损一日之寿”,晚上吃饱甚至是严重到损耗寿命。
别看一日三餐的传统由来已久,但是古人的一日三餐和我们现代人的三餐有着很大的区别,因为古代晚上很少有娱乐活动,照明用的煤油都无比昂贵,于是古人所习惯的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节奏,所以古人往往在太阳落山后的一更天便熄灯睡觉,在三四更天便早早起床,因此古人的晚饭往往很早就吃完,与我们现代意义上的晚餐、夜宵有着很大的区别。早吃早睡早起,古人的生活节奏突出一个早字,与现代人有着很明显的差异。
虽说不吃晚饭在很多方面上讲的确是大有裨益,但是你也发现了,不吃不等同于不吃,古人只是将现代人的晚饭时间提前,从前延长消化的过程,留给肠胃足够多的休息时间,而不吃晚饭这种饮食方式也是针对特定人群的。
比如前面讲不吃晚饭有助于降低血糖血压,但是对于一个低血糖或者是体虚贫血的人来说,如果长时间不进食,则会加重低血糖的程度,从而导致应激激素浓度升高,而引起诸如免疫力降低、损伤大脑甚至是影响心脏机能的后果。
所以你选择不吃晚饭的方式,你也应该相应地调整饮食规律,适当安排好每次吃饭之间的间隔时间,如果你只是正常吃早午饭,直接把晚饭戒掉了,那么在接近二十个小时里的缺乏营养摄入,对你身体造成的危害是相当大的。
依据我们现代人,特别是上班族的生活习惯来说,晚饭能提供能量,保护胃部,减缓疲劳,所以必不可少,但是也得会吃晚饭:晚饭不宜过多,五分七分饱足矣,过多则会加重肠胃负担影响睡眠;晚饭不宜吃过油腻,这些不易消化的食物很容易积累体内的脂肪;晚饭同样不宜吃得太快,狼吞虎咽加重消化负担,同时还没有饱腹感,细嚼慢咽才容易有吃饱的感觉。
所以晚饭吃多了不好,不吃同样不好,过去很多人将“过午不食”奉为养生秘籍,实际上是被引入了误区,对于没有其他基础疾病的肥胖人群和高血压高血糖患者,甚至是本就是早睡早起习惯的人群来说或许适用,但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晚饭我们可以少吃,但不得不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