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楚争战,白起一举攻克楚国郢都,不愧为一

北京中科高效抗白个性施术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tsyl_bjzkbdfyy/5079/

《史记·苏秦列传》中记载有苏秦对秦楚关系的一番精辟见解:“秦之所害莫如楚,楚强则秦弱,秦强则楚弱,其势不两立”。秦国若想成就王业则必须弱楚,为此秦国早在公元前年就定下了伐蜀弱楚的策略,秦国南下吞并巴蜀,在楚国西境设下了伏兵。

同时为了东出武关全力从北面攻击楚国,避免韩魏两国的牵制,秦国连年与韩魏交战,韩魏两国丧师失地疲惫不堪,秦国逐渐占领了毗邻楚国北疆的土地。直到公元前年,秦国攻占了楚黔中郡,又得到了上庸和汉北地,秦国形成了从北面和西面夹攻楚国的态势,此时攻楚的时机已然成熟,秦国的弱楚之战正式开始。

一、白起攻拔郢之战

经过多年的谋划,秦国攻楚的时机终于到来了。秦昭襄王二十八年,即公元前年,秦国大良造白起率兵悍然向楚开战,从北攻入楚国境内,第一年战事很顺利,连取楚国五座城池。

《史记·白起王翦列传》记载:“后七年,白起攻楚,拔鄢、邓五城”,从《中国历史地图集》来看,邓在鄢、郢的北面,想要进攻楚国郢都必须先攻打邓。邓本是一个小国,后来为楚国所灭,近年来湖北襄阳北郊山湾发掘出古邓城遗址,其中出土了邓公乘鼎等古邓器,因此我们基本可以确定邓在今湖北襄阳。

而据《荆州记》记载:“襄阳,旧楚之北津,从襄阳渡江,经南阳、出方城关,是通周郑晋卫之道。其东津,经江夏是通陈蔡齐鲁之道”,由此看来邓扼守着楚国的交通要道,邓也就成了楚国郢都北部的战略要地,秦国想要攻打楚国郢都则必须先取邓。攻占了邓以后,白起的下一个战略目标就是鄢。

鄢,在今湖北宜城东南,因鄢水而得名,春秋时期鄢是楚国的别都,吴王夫差与伍子胥攻破楚国郢都时,楚昭王曾避吴难于鄢。鄢是楚国郢都北部的最后屏障,鄢的存亡关系着楚国郢都的安危,一旦鄢城失守,楚国郢都将直面秦军的攻击,因此楚国调集了大量军队准备将秦军挡在鄢城之外,楚军在鄢城顽强的抵抗着秦军的进攻,使白起的军队无法寸进。

最终白起在查勘当地的地形之后想出了一条水淹鄢城的毒计。他派出部分人马修筑堤堰蓄水,同时挖通了一条通往鄢城的渠道,然后掘堤水灌鄢城,在先秦的战争中采用水攻的战例不少,公元前年吴王夫差、伍子胥伐楚时也曾采用过水攻,吴军引沮水和漳河水灌郢,攻破了楚国郢都。

白起顺利拿下鄢城后乘胜追击,直接向楚国郢都进发,《史记·白起王翦列传》记载:“其明年,攻楚,拔郢,烧夷陵,遂东至竟陵”,白起顺利的攻取楚国郢都,并烧掉了楚国王室的陵墓夷陵,一路向东占领了竟陵,即今湖北潜江。为什么白起为何能一举攻克鄢郢呢?《战国策·中山策》中记载的一段白起的分析给了我们答案。

其一,秦楚两军军心差别极大,秦国实行商鞅变法后奖励耕战,在战场上斩杀敌人可以获得爵位和土地,所秦军将士奋勇杀敌,“秦中士卒,以军中为家,将帅为父母,不约而亲,不谋而信,一心同功,死不旋踵”。而楚军却军心涣散,毫无斗志,“楚人自战其地,咸顾其家,各有散心,莫有斗志”。

其二,楚国内政腐败,谄媚阿谀的臣子当道,而像屈原一样的忠臣却惨遭贬谪,防御工事疏于维护,因此秦军才能一路攻城拔寨势如破竹。其三,得益于白起个人的周密谋划和高超的作战指挥艺术,因地制宜水攻克敌,出其不意放弃后方支持,直接深入楚境作战,“故起所以得引兵深入,多倍城邑,发梁焚舟以专民以(心),掠于郊野以足军食”。

正因为秦军上下一心,将领智谋百出,士兵作战勇猛,而楚军内政腐败,士兵毫无斗志,白起以数万的兵力击败了“持戟百万”的楚国,秦国将楚国郢都等地设为南郡。

二、楚王迁都于陈

公元前年,白起率数万兵马深入楚境,一举攻破楚国郢都。《史记·楚世家》记载:“楚襄王兵散,遂不复战,东北保于陈城”,陈在今河南淮阳,楚国王室几乎没有反抗,匆忙逃往陈城避难,并将国都迁往陈城。

秦赵长平之战时,白起坑杀了四十万赵卒,致使赵国实力大减,赵国主力部队几乎丧失殆尽。当秦国兵围赵国都城邯郸时,赵军在邯郸仍然顽强抵抗秦军,最终以秦军撤退而结束。

而楚国“持戟百万”,即使在鄢城损失惨重,“百姓随水流城东者数十万”,伤亡百姓和士兵共数十万,则楚国剩余的主力部队应当战力犹在,而且楚国据有城池,为何郢都会轻易被白起攻破?为何郢都被攻破后,楚顷襄王没有试图率兵夺回郢都,而是逃向东北的陈呢?

首先,白起已于公元前年攻破了楚国鄢城。《战国策·齐策三》中称:“鄢郢者,楚之柱国也”,鄢城距郢都不过两百多里,白起水灌鄢城,数十万百姓将士丧命,这势必引起楚国朝野上下的恐慌。

其次,《史记·秦本纪》和《白起王翦列传》记载“二十八年,大良造白起攻楚,去鄢、邓,赦罪人迁之”。“其明年,攻楚,拔郢”,由此我们可以推测,白起在攻占鄢城后并未直接进攻郢都,而是原地进行了一番修整,得到了秦国的补给,缓解了将士们长期作战的疲劳,后方稳固后方才向郢都进军的。

最后,楚军已斗志全无,无心恋战,前文所引“楚襄王兵散,遂不复战”,楚国的部队都已经被打散了,无法有效的组织反抗。况且白起火烧楚国王陵,重重打击了楚国军民的信心,最终楚顷襄王只能“东北保于陈城”。楚顷襄王逃往东北方向的陈城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陈城本是古陈国的都城,公元前年为楚国所灭,作为曾经的陈国都城,陈城的规模和防御措施必然不会太差。楚国东部势力已经扩张到了江苏,迁都到陈城便于管理楚国辽阔的疆域,也更加靠近中原地区。而且秦国巴郡蜀郡时刻威胁着楚国西部的安全,向西迁都只会加速楚国的灭亡。

白起“一战而举鄢郢,再战而烧夷陵,三战而辱王之先人(《史记·平原君列传》)”,楚国迁都陈城,战国形势发生极大转变。从实力对比来说,秦国一跃成为战国时期最强大的国家,曾经的两大强敌齐楚两国已无力与秦国争锋,齐国经过乐毅伐齐后走向衰落。楚国经过这次弱楚之战后,实力大不如前,从此楚国一蹶不振。

从疆域上来说,秦国从原来的关中之国扩张到了湖南湖北西部地区,其疆域几乎占据了战国时期的半壁江山,雄踞战国时期的西部疆域,此后秦国出兵不必担心楚国从南方牵制偷袭。从外交政策来说,秦国开始实施远交近攻的外交策略,远交近攻其实是合纵连横更高级的模式,以往合纵连横盟军所攻取的土地需要与联盟国分享。

而实施远交近攻后,秦国只需要与不接壤的国家交好结盟,使联盟国不插手秦国的战事,秦国所夺取的土地则不需要与盟国分享。秦国经过数次大战,山东六国由最初的卑秦、恨秦慢慢转变为畏秦、惧秦,秦国通过远交近攻的策略,不断削弱山东六国的实力,最终统一六国。

三、总结

黔中郡争夺战役对秦国影响深远,楚国也因此发生改变,最直观的改变则是丧师失地。黔中郡本是楚国西部重要的屏障,黔中郡的失守等于打开了楚国郢都的西门,直接威胁到郢都的安全,《蜀鉴》称:“秦既取蜀取汉中,又取黔中,则断楚人之右臂,而楚之势孤矣”。

公元前年秦国发动弱楚战役,为配合白起攻取楚国郢都,秦国蜀守张若出兵攻打黔中郡,牵制住楚国部分兵力,楚国不能集全国之兵保卫郢都,首尾不能兼顾,楚国郢都被白起一举攻破。经此一役,楚国国都郢城被秦国占领,被设置为秦国的南郡,楚国的主力部队也被秦军打散,楚顷襄王无力组织余兵争夺郢都。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59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