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熟读《红楼梦》多遍才会领略到,所谓的跛足道人、癞头和尚,都是曹雪芹用来骗人的鬼把戏,他真正痛恨的是贾府中上下人等对贾宝玉的溺爱,正是这种无原则的溺爱,导致了贾宝玉生活在大观园这样的囚笼之中,实际上,所谓的太虚幻境一直存在于贾宝玉的脑海中,这是永远挥不去的梦魇。
原生家庭
在儒家思想的统治下,士大夫家族都是以“孝”支撑家族体系的,这样做的结果就是辈分越高、年纪越长、权力越大。而相对应的,这些年长者的知识、道德不一定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很多老年人,在熬到爷爷奶奶辈分之后,身体素质大不如前,贪图享受,开始放松对自己的严格要求以及对后辈的严格管教,因为他们有资历,掌握了话语权,拥有很大的权利,没有人再能管束他们了,他们身上的一些不良行为就会被无限制地放大。
封建家庭中,对于长辈疼爱孩子这个问题,需要从两个方面去审视:第一,父母对孩子的爱掺杂着对孩子的管教,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在他们的思想中,想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为一个合格的人。第二,爷爷奶奶对孙子的爱几乎没有管教的成分,只有溺爱。在《红楼梦》艺术中,贾府的最高领袖:贾母,对于宝玉的爱就没有底线,只要她老人家认为对的,只要她老人家认为是对宝玉好的,全部施加到宝玉身上,也不管宝玉是否乐于接受,连带着身边的其他女眷也不得不表现出对宝玉的爱护,否则就会遭到贾母的鄙夷,比如王夫人,王熙凤,至于宝玉身边的丫头子们,更是围绕着宝玉,作威作福。
畸形成长
宝玉在这些女子的围绕当中,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没有任何的家庭责任感,甚至他到了15岁都不知道银两长什么样子,有一次在支付为晴雯看病的诊疗费中,把二两的银子当成五钱银子拿出去了,幸亏被老嬷嬷们拦下来了,可见贾宝玉在生活当中就是一个废材。
这样的溺爱给贾宝玉的人生带来了灾难,表面上贾宝玉唯我独尊,实际上他是一个没有主见的妈宝男,如果没有身边人的帮助,要他出门去打一瓶酱油,可能就会迷路。这样的人在家族体制当中就是一个吉祥物或者是小宠物,没有任何的自主权利,因此他在读书、婚姻,这两个关乎自己一生幸福的事情上面,完全听命家人的安排,无法发表个人意见。
翩翩佳公子贾宝玉一直生活在别人为其编织的伊甸园中,他是被人们利用的一个小令牌,贾母、王夫人只希望他能够听话、能够逗乐,只要他吃得饱、穿得暖,什么都可以不顾。有一次他狠命摔自己的那块玉,贾母就骂人:小祖宗,你要打人骂人都可以,干嘛要摔那命根子?这就是贾母的教育方式。而他身边的人,比如袭人、麝月,焙茗(茗烟),则可以利用他的名义,为自己捞好处。
实际上贾宝玉每天生活在担惊受怕之中,他怕别人看不起自己,他怕别人离开自己,他每一次的胡作非为,都是为了吸引他人的注意,基本上不会考虑别人的感受。比如他经常把林黛玉弄得哭哭啼啼,然后自己又去低三下四地恳求谅解;他可以为了自己的心情不好,直接把袭人踹了个半死;他为了让晴雯开心一笑,不惜拿出数十把扇子来,让晴雯撕掉,要知道这些扇子每一把可能都要十几两,那是一个中产的家庭一年的生活费。这些行为在贾母等人眼中,都不叫做事情。
其实贾宝玉在中后期已经表现出了类似贾珍、贾琏这样的靡废态势,他与秦钟厮混,与柳湘莲交好,与蒋玉菡暧昧,调戏金钏,劣迹种种。
豪门梦碎
到了贾府被抄家,经济状况一落千丈,人心思变的时候,贾宝玉感觉到的危机正在降临,他这样一个无用的人不能够承担起振兴家族的重担,反而会成为一种累赘,由于家族光环的消失,很多佣人也好、丫环也好,已经失去了对他起码的尊重,不会再把他当成主人来看待,甚至可以利用他的思维缺陷捞取好处。
在这样的情况下,贾宝玉做出了一个自以为正确的选择,那就是逃避。他不能够正确面对爱妾袭人、面对王夫人、面对贾政,甚至面对发妻薛宝钗,除了尽人事生儿子,他已经没有任何用处。小说的最后让他考取功名,那只是一种幻想,把他放逐出去,跟着那些癞头和尚、裹足道人,云游四方,那只是一种小说家的处理方法,可以吊足当时读者的胃口。实际上贾宝玉最后应该是被饿死,佝偻着身躯,衣衫褴褛,散发和刺鼻的气味,身上覆盖着白雪,躺在破庙的供桌前,浑身散发着最后的热气,旁边蹲坐着两只饿肚子的狼,这就是他最好的结局。
小说的作者曹雪芹让他出家,只是为了让这本书好卖钱,因为广大的吃瓜群众,不希望看到这样的悲催,在他们脑海里残存着某种幻想用来麻痹自己,而当时的封建统治阶级,也不希望让人们的心灵感觉到绝望,这样不利于社会的安定团结。
出路预示
其实在小说中曹雪芹为贾宝玉安排了两个更好的出路,那就是甄宝玉考取功名和北静王迷途知返,甄宝玉以前也是个糊涂蛋,经过抄家之后幡然醒悟,北静王以前也是个纨绔子弟,可能比贾宝玉更为恶劣,只是他的悟性比贾宝玉高,走上了一条正确的道路,认识到了自己作为一个王爷在社会和家庭中的责任,他不奢求什么更高的功名利禄,只是做好自己的本分。他第一次看到贾宝玉,就意识到宝玉今后的命运与他的前半生一样会遭逢劫难,所以他极力邀请贾宝玉到他那里交往谈心,可是在书中,贾宝玉至多只去了一两次而已,为了自己能够出去祭奠情人,还用北静王小妾的死亡作为由头,北静王作为一个正义的力量,最后出来拯救贾府,拯救贾宝玉一回,只可惜贾宝玉此时已经失去了在人世间存在的欲望,被那些虚无缥缈的佛道思想拉拢腐蚀,最后走上万劫不复的道路。
这一切都是宝玉的原生家庭给他带来的伤害,十几年的娇生惯养,让他失去了做人的本能,这是一个不值得同情的人,像他这样的人,在多年的封建社会当中比比皆是,令人沮丧的是直到今天,很多人还看不透,居然羡慕贾宝玉的生活。
总结:
窃以为《红楼梦》的本质,是一本关于家庭教育的经典书籍,在多年前的《战国策·赵策》里面,触龙说赵太后的时候就已经很明了了,可是千百年来,这样的低级错误,人类一犯再犯,乐此不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