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畫之精巧,文字之瑰齊,辭旨之溫雅,一器而三善偹焉者,莫鏡若也。”——罗振玉
仲春中浣,时和气清,于此酣春之际,练形神冶·铜镜专场携四十面铜镜精品重磅上线,基本涵盖了中国古代铜镜艺术发展的几个重要时期,题材丰富,恢诡奇谲的勾连雷纹镜、规整敦穆的规矩镜、堂皇富丽的海兽镜以及妙识玄通的故事镜等经典铜镜类型齐聚宝拍,可谓臻品汇聚,美镜云集。本专场将于3月18日晚20:00准时举槌,欢迎广大藏友拨冗共参。
lot凤穿牡丹镜
D:26cm,T:0.7cm,Wt:g
先秦文献中有许多关于古人使用铜镜的记载,如《韩非子·现行篇》说“古之人目短于自见,故以镜观面”;《楚辞·九辩》“今修饰而窥镜兮”;《战国策·齐策—》“朝服、衣冠窥镜”。此时期铜镜艺术多为恣意昂然、奇谲瑰丽、典雅浪漫的感官体验,这种艺术感官体现在工艺技术与装饰美学两个方面,在抽象纹饰所体现的宗祀神灵的崇拜意识下,融入了当时社会文化与古人的意识形态。因此时期铜镜纹饰绚烂多姿,形态精致灵巧,做工精美,奇谲瑰丽。楚地的风韵在一段时间内依然影响着后世铜镜艺术的发展,比较典型的极为淮南国地域内的变形蟠魑纹镜,楚风汉韵的精诚代表。
lot几何纹镜
D:17.5cm,T:0.6cm,Wt:g
lot蟠螭纹镜
D:11.6cm,T:0.5cm,Wt:g
lot“长乐未央”夔凤纹镜
D:11.3cm,T:0.5cm,Wt:g
四神规矩纹镜亦称为四神博局纹镜,是铜镜艺术第二高峰期的精诚之作,亦是古代铜镜艺术中的奇珍,名誉镜种。此类镜因其镜背装饰的四神等瑞兽纹饰与“T、V、L”纹而被名为四神规矩纹镜,镜中“T、V、L”纹饰因形似神话传说中伏羲女娲手持的规矩,故而被日本学者称为规矩纹,此命名自梁上椿先生介绍传入国内后便被普遍认可并沿用至今。这种形似规矩、看似普通的图形符号实际上代表着天地框架,宇宙寰宇,它们表达的是汉人心目中的宇宙图示。除此之外,此类“T、V、L”图案又被命名为“博局纹”,建国之后,考古研究工作取得了辉煌的成果,学术界发现规矩纹铜镜中的纹饰元素极似秦汉之际较为流行的六博棋棋盘的纹样,并且在同期铜镜中有镜铭“刻具博局去不羊”、“刻治六博中兼方”,有学者提出应将其称为博局纹镜或六博纹镜。
lot花草边规矩镜
D:13cm,T:0.4cm,Wt:g
lot动物边规矩镜
D:14cm,T:0.7cm,Wt:g
lot多圈带规矩镜
D:20.5cm,T:0.5cm,Wt:g
lot“昭容貌”铭四神规矩镜
D:18.2cm,T:0.5cm,Wt:g
“规矩”之名,起源甚早,《史记.龟策列传》中就有“规矩为辅,副以权衡”的记载;《淮南子》中亦有云:“东方,木也,其帝太皞,其佐句芒,执规而治春,……西方,金也,其帝少昊,其佐蓐收,执矩而治秋,……”。而本期所拍四神规矩镜中搭配有春神句芒与秋神蓐收的形象。此类纹饰于六博棋局中的应用也有天地四方之意,李学勤先生根据:“《尸子》的一条佚纹,见于《文选》卷二十九左太冲《杂诗》注,文为:‘八极为局’。”认为“局”即为博局,这说明博局上有“八极”的形象。何谓“八极”,李学勤先生又根据古代典籍:“《荀子·解蔽》云:‘明参日月,大满八极。’可知‘八极’为天地的边际。《淮南子·地形》云:“天地之间,九州八极”。高诱注:‘八极,八方之极也’。《地形》篇还详述八极之名……”由此来看,八极指支撑天宇的八座山,是天地间的维系。
lot云气纹边钱纹规矩镜
D:11.2cm,T:0.5cm,Wt:g
lot云气纹边规矩镜
D:14cm,T:0.5cm,Wt:g
中国古代铜镜的设计之美体现在多乳神兽镜的布局之中,自草叶纹镜大盛之后,四乳分区的样式开始成为主流,并衍生出多种类型的铜镜样式。多乳神兽镜是铜镜艺术第二高峰期极具代表性的铜镜类型,样式丰富且内涵丰广,按分区方式可分为三乳、四乳、五乳、六乳、七乳与八乳等类型,以对应古人观念的四彭、五行、六合、七曜与八极,这种等分的布局凸显出古代工匠对于工具的熟练掌握与高妙的几何设计的造诣。
lot七乳神兽镜
D:19cm,T:0.5cm,Wt:g
lot七乳羽人四神镜
D:18.3cm,T:0.6cm,Wt:g
lot七乳神兽镜
D:18.8cm,T:0.5cm,Wt:g
lot七乳神兽镜
D:15cm,T:0.4cm,Wt:g
lot七乳神兽镜
D:17.7cm,T:0.7cm,Wt:g海兽葡萄镜是中国古代铜镜艺术中最富盛名的铜镜类型,大名誉镜种,是铜镜艺术步入顶峰期的极致之作,代表了古代青铜冶铸技艺的最高水准。纹饰造型极具辨识度,可以说是一个时代文化风尚与审美情趣的缩影,内涵丰富,寓意极佳,不仅凝聚着古代文明之光,更是历史的见证,艺术的集成。堂皇璀璨的盛世气象,海纳百川的天朝气度在海兽镜中体现的淋漓尽致,伴随着丝路文明的发展,见证了一段中西文化大交融的辉煌历史。
lot海兽葡萄镜
D:11cm,T:1.1cm,Wt:g
lot海兽葡萄镜
D:10.6cm,T:1.2cm,Wt:g
lot海兽葡萄镜
D:9.5cm,T:1.1cm,Wt:g
lot凤鸟葡萄镜
D:9.1cm,T:0.9cm,Wt:g
双鸾双瑞兽的造型在铜镜装饰艺术上的应用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当时社会文化的固化呈现。最早收录铜镜的古籍《博古图录》中将此类鸾凤与瑞兽搭配的铜镜类型称为唐舞凤狻猊鉴、海兽朱凤鉴等,孔祥星先生的《中国古代铜镜》中将此类镜称为瑞兽鸾鸟镜,是流行于武则天长寿年间至玄宗开元年间的铜镜类型,属于瑞兽葡萄镜至双鸾镜与雀鸟镜之间的过渡题材。徐殿魁先生在《唐镜分期的考古学探究》中将其称为鸾鸟瑞兽镜,纹饰分期与演变与《中国古代铜镜》中的内容趋于一致,可谓是承武周而启开元。开元盛世时期也是菱花镜最为盛行的时期,瑞兽鸾鸟的造型与菱花形制的搭配最为和谐统一,天作之合。
lot尖八角双鸾双兽镜
D:20cm,T:1.0cm,Wt:g
铜镜艺术发展至此时期迎来迸发之际,数千年积淀的铜镜文化与此时期昌盛的文人艺术相结合,呈现出丰富多样,妙识玄通的理性光辉,实为艺境之巅。“古人不见今时镜,今镜曾经照古人。”,面对我们祖先这一件件的珠玉之作,方寸之间精美圆润的构图,细如发丝的工艺,天真诚挚的态度,元气淋漓,形神俱备。铜镜是神品,铜镜是神迹,铜镜是青铜上的书画艺术。
lot达摩渡海镜
D:18cm,T:0.4cm,Wt:g
lot鸟语花香水月镜
D:17.8cm,T:0.4cm,Wt:g
lot仙人龟鹤齐寿镜
D:16.7cm,T:0.75cm,Wt:g
lot双摩羯镜
D:17.3cm,T:0.7cm,Wt:g
lot王质观弈镜
D:11.7cm,T:0.5cm,Wt:g
lot六鹤同春镜
D:19.2cm,T:0.5cm,Wt: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