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复《救亡决论》:“天下理之最明而势所必至者,如今日中国不变法则必亡是已。”
战国期间各国为了富国强兵纷纷变法。魏有李悝变法,吴起改军制,成魏武卒之威;秦有商鞅变法;楚有吴起变法;韩有申不害变法;齐有邹忌相齐;赵有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与此相比,燕国实行变法较晚,且变法之初变遇到了“燕王让国,子之之乱”,导致变法中断,这可能是燕国国力弱的重要原因。
不过你知道吗?燕国还有辉煌时期,如攻朝鲜,击东胡,尽中山之地,攻齐国。为何燕国这么强悍呢?
事件前由
子之之乱后,在燕国烧杀抢掠的齐国,丰收而归。而燕国子之、燕王哙被杀,国君之位空缺。于是,赵国派乐池,送在韩国当人质的公子职返回燕国担任国君,是为燕昭王。
燕昭王剧照燕昭王苦于国弱,问策于郭隗。他回答道,“王诚博选国中贤者而朝其门下,天下之士必趋于燕矣”,燕昭王因此大受启发。于是,燕王便为郭隗筑黄金台,以此尊贤重士,吸纳天下英才。
黄金台旧址于是,苏代从周归燕、邹衍(阴阳家代表人物)从齐归燕、乐毅从赵归燕、屈景从楚归燕,天下豪杰皆聚于燕。尤其是乐毅,在燕国掀起改革的风暴,使燕国一跃成为战国一霸。为何?
人治与兵治
这是乐毅改革的重要两个方面,我们简单阐述一下。人治则强调“食有劳而禄有功”,意思是说,选人要按功劳给予爵位与官职,这就打破了世卿世禄制,给了平民上升的机会,毕竟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重点是军事,改革强调“轻战”与“冶铁”。轻战就是避战,不参与中原那些政治漩涡,管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另外是冶铁发达,值得注意的是,“天下强弓劲弩出韩国”中最重要的一点原因是,韩国有极其丰富的铁矿资源,这是它成为“七雄的资本”。
而燕国恰恰是铜铁矿资源丰富。现在的燕下都遗址、兴隆大副将沟都是当时燕国的冶铁中心,这也促使农业的发展。那时的督亢(荆轲刺秦王中,献地图中的地名),水利发达,农业先进,可谓古代版的“督亢熟,燕国足”,燕国殷富之态可想而知。
东击东胡与朝鲜
所谓的东胡,即燕国北方的强族,他们主要分布于辽河的上游。公元前年,秦昭王重用秦开,“归而袭破走东胡,东胡却千里”(出自《东北通史》)。东击东胡,从而解除了燕国北方的危险,燕国也因此可以专心地准备对齐战争。
精装藏书资治通鉴二十四史全套史记正版中华上下五千年青少年版中国通史历史故事书籍淘宝月销量75¥39.8¥购买已下架朝鲜即箕子朝鲜。箕子是商朝纣王的叔父,周武王灭商后,他不愿做周朝子民,率族民跨黄海逃至朝鲜,后被周武王封为朝鲜侯。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原诸国纷纷僭越礼制称王时,朝鲜侯也摇身一变成为朝鲜王,看来人人都想做天下共主。不过箕子朝鲜没那么走运。
攻打朝鲜前燕国版图燕将秦开率兵攻打朝鲜,迫使朝鲜王退至鸭绿江东部,与燕国隔河相望。这时的燕国版图也扩张近一倍,更有和齐国一较高下的能力。
攻打箕子朝鲜后燕国版图击退东胡与朝鲜后,燕国设辽东五郡,土地的增加,也意味着粮食、矿产等战略资源的增加。就像秦国占领巴蜀之地,掌控天府之国一样,占领辽东平原的燕国,手握大批物资,虽偏安一隅,但战争动员能力不容小觑。
南攻于齐,报仇雪恨
子之之乱时,齐国大肆入侵燕国,杀戮百姓,践踏宗庙,齐燕两国可谓深仇大恨。于是实力大增后的燕国,把矛头对准了齐国。
伐齐前燕国地图公元前年,燕昭王派乐毅率燕军,会同秦、韩、赵、魏等四国联合伐齐,并在济西战役中大败于齐国。在其他诸国分赃之际,燕军独自攻入齐都淄博,齐闵王不久被杀。
燕军在三个月内,连下齐国七十余城,只有莒、即墨两城未攻下。虽然之后被田单收复,但此时的齐国已元气大伤,燕军令这个老牌大国吃到了贪心的苦果。
笑笑说
燕昭王可谓是燕国强盛时期的代表人物,他在位时东击东胡、西辱于赵、南攻于齐,燕国何等的辉煌!不过燕国的强盛只是昙花一现,在燕昭王去世、乐毅受辱而走后,燕国国力也迅速跌落。
燕齐边境古今对照图更荒唐的是,本该“轻战”的燕国却交恶于赵国,并发生了三十多年的赵燕战争,赵燕的国力大大衰落,这极大地便宜了强秦。而燕国作为堂堂大国,最后竟落得靠刺秦王这种手段,来拖延亡国的荒唐念头,实在可悲!
话说如果燕国灭了齐国,凭借齐燕万人口,近百万兵力,是否能够抗衡秦国呢?对此你有什么想法呢?评论区留言哦!
参考文献:《战国策燕策》、《东北通史》、《士人与战国格局》、《史记匈奴列传》
¥10正版中国古代文化集成套装16本道德经、山海经、吕氏春秋、素书、战国策、尚书、楚辞等古代书籍。淘宝¥购买伴君如伴虎?不,他是老虎,国君是小丑。战国时燕国为何这么奇葩
你狠我更狠:吴起虽死,却逼迫楚国七十余家被灭门,究竟为何?
历史上的围魏救赵,真的救了赵国吗?网友:根本没救
金子的梦庵,安邑迁都大梁,为何被誉为战国最失败的迁都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