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语文同步课时特训第六单元15

哪有专治白癫疯的 http://news.39.net/bjzkhbzy/171212/5924242.html

第六单元15自相矛盾

字词阶梯

一、比一比,再组词。

矛(矛盾)坚(坚定)誉(荣誉)陷(陷阱)弗(自愧弗如)

茅(茅屋)竖(横竖)誊(誊写)掐(掐灭)拂(吹拂)

二、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的意思。

1.楚人有鬻盾与矛者。(卖)

2.誉之曰。(夸耀)

3.吾盾之坚,物莫(没有什么)能陷(刺穿)也。

4.其人弗(不)能应(回答)也。

三、积累带有“自”的四字词。

自言自语(自由自在、自生自灭、自高自大、自吹自擂、自给自足、自暴自弃、自卖自夸、自怨自艾)

阅读平台

一、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日,“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1.本文选自(《韩非子》),作者(韩非),我们曾学过书中的(《守株待兔》)。

2.下列句子朗读正确的是(A)。

A.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B.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3.文中有人提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因为如果矛能刺穿盾,说明盾(不够坚硬“),与他说的(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不相符。如果矛刺不穿盾,说明矛(不够锋利),与他说的(“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不相符。

4.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是:(不能被刺穿的盾牌和无坚不摧的长矛,是不可能同时存在的。)。

5.“之”在文中总共出现了(七)次,其中表示“的”的意思的有(四)次。

6.下列语句有自相矛盾之处,请用修改符号改正。

(1)黄昏时分,朝霞染红了半个天空。

“朝霞”换成“晚霞”

(2)国庆前夕,学校组织我们去广州东方乐园春游。

“春游”换成“秋游”

7.现实中你有看到或经历过自相矛盾的事吗?请写一写。

示例:有些同学为了学到更多的知识而上网查询,却沉迷网络不能自拔,浪费了宝贵的学习时间;人们一边说着保护环境,一边却大量砍伐树木。

二、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魏王欲攻邯郸。季梁闻之,中道而反,衣焦(卷皱)不申,头尘不去,往见王日:“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路),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日:‘我欲之楚。’臣日:‘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日:‘吾马良。’日:‘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日:‘吾用多。’臣日:“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日:‘吾御者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今王动欲成霸王,举欲信于天下。恃王国之大、兵之精锐而攻邯郸,以广地尊名,王之动愈数,而高王愈远耳。犹至楚而北行也。”

注释:

(1)故事出自《战国策·魏策四》。

(2)季梁:魏国人。

(3)中道:半路。

(4)举欲信于天下:做的事情是要在天下取得信义。

1.成语“(.南辕北辙)”就出自本文,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与其意义相近的一个成语是(背道而驰)。与其意义相反的一个成语是(有的放矢)。

2.此寓言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无论做什么事,都要首先看准方向,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有利条件:如果方向错了,那么有利条件只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3.解释下列句子的意思

(1)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马虽然好,但这不是去楚国的路啊!

(2)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这几样越好,反而会离楚国越远!

习作竞技

卖盾与矛的楚国人回到家后,想到今天发生的事,觉得很丢脸,决定写一篇反思日记。他会怎样写呢?请你以他的口吻写一写。

楚国人回到家后,想到今天发生的事,觉得很丢脸,他想:唉,我怎么就没想到把这两样东西分开卖呢?卖矛时就不卖盾,卖盾时就不卖矛。当初老婆一直劝我,做生意要讲真话,不能骗人,可我就是不信,这次的教训惨啊!今后,我做任何事情都要实实在在的,不然没有人再买我的东西了!

此后,这个楚国人下定决心,无论做什么都不再说大话了,他也得到了别人的信任,生意越做越好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24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