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工作有点繁忙,忙里偷闲,和一位老师约个下午茶,遂聊起了关于教育的问题。老师说,现在的小孩不太懂得体谅感恩父母,认为什么都是理所当然的事。偶尔在课堂上播放一些父母不易的视频给学生看,感受下生活中的父母如此艰辛劳累,一群孩子哇哇大哭,幸而稍微有些欣慰。她拿出需要课堂上播放的视频给我看,只见在大街上辛苦扛大包的父母;起早贪黑摆摊的父母;烈日下奋战在钢筋水泥下的父母……我虽些许心疼,但在她面前实在是不自在。这是因为勾起了我说不上好也说不上坏的回忆,学校多次组织观看煽情无奈的电影,例如《妈妈再爱我一次》,每个人都是哭得稀里哗啦的,哭过之后,老师还要求写一篇观后感;学校推行“苦难”的正能量教育,父母亦是如此,“我们这么辛苦都是为了你”“要不是你,我们就不会那么劳累”“我们不离婚都是为了你”……类似怨气冲天的语言在耳边不断地回响,当然,他们的目的的确达成了,痛苦和愧疚感曾经在我心里深深地烙下了印子,为了追求自己的梦想,摆脱家庭的禁锢,曾经一度认为自己罪大恶极。这虽然说是所谓的正能量,但总得来说不得劲,总有带点剥削的意味。
在经济社会不发达的农业时代,主要是靠天靠地靠体力的耕种为主,这一个漫长的社会发展中,劳动生产力是极其低下的。中国真正实现工业化,在由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先进工业国,解决温饱问题也才几十年的时间。那么中国还没有实现全面小康,仅仅是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情况下,社会福利保障还是由社会以”血缘”为关系的最小单元家庭承担,需要家庭的成员之间紧密联系,共同分担责任,《民法典》也明确规定,”父母对未成年子女负有抚养、教育和保护的义务,成年子女对父母负有赡养、扶助和保护的义务。”这就造成了”养儿防老“的思想更加根深蒂固,父母为子女买房买车娶婚生子,等父母年老之后,子女则需要照顾父母,实行养老送终的义务,这貌似是一场高风险性的投资行为,为了巩固家庭地位,回收成本,则需对子女采用”苦难’教育,使得子女怀有愧疚感而惴惴不安,同时也造成了很多没有边界感的家庭矛盾;其次,自古以来,中国同宗同族经过千百年跟着时代变化而变化,约定俗成的特有的宗族文化,当然很多贫困落后的地区会更加注重人情世故,故而进行道德绑架,沾点利益,达到自己的目的,这就会常常出现”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场面,稍微在外有点出息的人,就会被拖家带口的捆绑求助,造成一片混乱;以及中国特有的”孝道文化“,在中国人的血脉里打下了深深的烙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固然重要,需要传承,但并不是”天下无不是父母“,愚孝就显得过犹不及了。古有“郭巨埋儿”“恣蚊饱血”“哭竹生笋”“孔雀东南飞”的故事;今有“我妈养我不容易”的说法;在这样的情况下,一些物质和精神比较匮乏的父母,为了保障自己的利益,保证子女能够顺从听从自己,进行一些精神禁锢。从小教育子女要乖乖听话,父母就是正确的思想,使得子女具有愧疚感的道德捆绑,沦为不具备自己思想的工具人;”你要乖乖听话””我是为你好”,”要不是因为你,我不用活得那么辛苦“”都是你害的“……同时加重自己受苦受难的形象,其实有些事情并不需要过得像”苦行僧“般辛苦,只不过他们遗留下来吃苦受难才是表率的经历,告诉他们享乐是一种罪恶,这像一条绳索牢牢抓住了他们鲜活的命脉。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说到:“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每个家庭的父母都有自己的特性,每个家庭的子女也都有自己的个性,把子女打造成如同提线木偶般呆滞,这也就是为人父母的失职了,如果父母需要进行“入学考试”,试问有多少父母是合格的?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参差不齐,总有比较,慌张恐惧的面具下为自己牟利,虽然难以避难,但用情感捆绑的交易,倒是不体面了。我总认为,附加“愧疚感”的痛苦教育有些偏颇,甚至可以加入浅薄一词说明,不管身披多少神秘睿智的正能量的外衣,都不能消除它对孩童心理健康成长带来的伤害。
对于尚无明辨是非能力的孩童来说,在愧疚感“苦难”教育的的实施下,相对于在阳光下成长的孩童,总是有本质上的区别。对于女孩子更为显著,本身性别特征,女孩子柔软的同理心,使得更加容易被控制。长大后,自卑敏感不自信相随相伴,这不单单被父母精神操控,同理,工作上容易被上级同事呼来唤去,“便利贴女孩”并不是特么骄傲的事情;恋爱上也容易被另一半打压掌控,“你就是看不起我没钱””只有我要你,没有人会要你”“你读了那么多书,你就是瞧不起我小学学历”……各种打击人心理状态的语言相向而来,这倒还是简单,像有些女孩被“PUA”不仅人财两失,还为此毫不留恋地结束自己年轻的生命;当然,其次还缺乏勇敢地冒险精神。因为在长大的过程中,父母为了减少养育成本,不得已控制子女的言行举止,毕竟生病受伤是需要钱,让别人受伤也需要赔款,于是常常教导子女“这很危险不能去做”“小心,不要和别人一起玩”种种提醒声声入耳,成年后,也就造成了畏手畏脚,按部就班的生活轨迹,不敢大胆尝试一些事情,即使危险系数为0,也不敢勇敢前进,因为恐惧害怕在他心里埋下了种子,怎么可能轻易被拿掉?我突然想起一幅画:地狱使者把一群人如同烤北京烤鸭那样放在火炉上不断地旋转炙烤,而火炉上的人即使焦灼到行,也不敢反抗,心灰意冷,犹如行尸走肉般听天由命。这个例子貌似有异曲同工之妙,犹如案板上的鱼肉任人宰割,唯唯诺诺;可怕的是,有些子女跟随父母的智慧,也会像父母那一辈那样,明明可以好好生活,却要过“苦行僧”的日子,即使飞黄腾达了,稍微有点改善,便觉得罪大恶极。这也就作罢了吧,毕竟已经这样生活过来了,恐怖的是这“愧疚感”的苦难式教育又遗留给了下一代,自信感该如何立足?既然认识到了这负面影响,那又该如何自处呢?如何破解呢?你可以抱怨原生家庭给你带来的坏点点,成年后,你没有去破局,就是你自己见识短浅的原因了。
懂得好好对待自己,孝顺父母是应当,但父母的苦难不是你造成的。在中国教育文化里,常常会有这样一类的教育理念:以一对物质精神双重匮乏的父母的教育为例,他们常说“棍棒之下出孝子”,常常会打压子女,让其认为一无是处,且总是把自己糟糕的生活强加在子女身上。子女虽长大,但它的影响还是在的。这就需要你明白,父母贫困潦倒的人生,一团乱麻的人生不是你造成的,而把你生在一个不健康的家庭,你才是那个父母失职的受害者,你没有任何对不起他们的地方。或许他们的智慧不到位,缺乏见识,为了满足自己的生育欲,把你带到这个世界,你本身是没有任何选择权的。在养育的过程中,不断地给予子女充实的爱,让子女成为独立思想的个体,这本身不会让子女变成“白眼狼”,因为子女体会到了父母对他的尽心尽力的养育和爱,而这并不需要父母通过灌输“愧疚感”来控制子女,只有低投入又想要高回报的父母才会这样做,因为他们本身没什么能力。所以,认清边界感,不要过度的被羁绊,朝着自己的梦想发展,强化自己的内心世界,自身抛弃原生家庭带来的伤害,完成自我成长的蜕变。后续,你才能真正的赡养父母,帮助自己想要帮助的人。其次,吃苦不是一个值得炫耀的事情,向往幸福快乐的生活是每个人都有的权利,你没有什么不配,在日常衣食住行中好好照顾自己,时不时犒劳下认真工作学习生活的自己,这是你值得拥有的事情。
承认父母不是那么爱你。面对这个事实可能有些人有些难以接受,但这是无法逃避的现实。有些物质精神双重匮乏的父母仅仅是把生育当做一种手段,把子女当做“养儿防老”的工具人,在这养育的过程中,充当劳动力也是毫不犹豫的。在他们嘴里说出来的爱啊,牺牲啊,仅仅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控制欲,为了他们提出要求时,不能说出“拒绝”的话语,而他们的爱是有条件的,并不是像一些文章上歌颂的那样无私奉献,相当于一种交易。或许在他们生活的那个年代,“爱”这个字是怎么一回事,也不曾理解,又怎么能够给你“爱”呢?明白了这一些道理,并不是说要抛弃自己的父母,而是站在他们的角度去理解,生活的年代不同,总会有代沟。自我修复,好好爱自己,降低对父母的期待,把自己当做独立个体去成长是必须要做的事。
独立自主地掌控自己的人生,摆脱父母的控制。很喜欢《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是一刷再刷的一部电视剧。其中里面有一句话较为深刻: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这是出自《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这听着虽然是满满的感动,但也如此可见,子女的人生包含了家族的荣辱衰败,相互牵连,这也就是古代”株连九族“让人后怕不已,这是连座制。如果是有智慧有远见的父母,跟随其安排的脚步行走,倒也无可厚非;那如果是连自己都还活不明白的父母呢?在你需要大展宏图,为自己的发展勇敢地往前走,但是由于亲情的桎梏,只好停滞不前,那大概率你的人生会重走他们的老路,在坑坑洼洼的道路上相互指责,相互算计,相互索取,好好的日子就这样浑浑噩噩地过着,就这样了无天日地过着。所以,你需要独立自主的掌握自己的决定权,主动与父母分离,最重要的是要生活独立,经济独立,如果你像一个巨婴一样依赖在父母身上,像水蛭一样牢牢地吸取父母的血,你就不能怪父母没有给你独立空间,而你和父母之间也不可能有明明白白的边界感,黏黏腻腻的共生关系吸取了你呼吸的氧气。
学会尊重父母的生活方式。对于现代的年轻人来说,有着自己的生活方式,但过惯了苦日子的父母常常会舍不得。可能对于某件事,大家都有感受:父母常常会把剩饭剩菜,停留到下一顿或者明天吃,发霉了的食物也舍不得扔,甚至还会偷偷捡垃圾来卖,使得作为子女面子上挂不住。但是如果站在他们的角度,经历过饿肚子的物质匮乏时代,那个时候或许还有大锅饭,就应该明白父母的生活方式的由来。生活了大半辈子,作为子女的妄图改掉他们的习惯,这怎么可能?或许还会冠上”不孝子“的名号。所以对于他们,只能尊重理解,无论是他们一分钱当做五分钱用,还是穿破旧衣服吃腌制食品,都不要过度干涉。如果你总是打着为他们好的旗号,横行霸道,那只能说你还是没有改变,你变成你父母一样固执的人。人活在这个世上,不就是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生活才是痛快,不是吗?
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在我国还没有完全一个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这个应该是国家需要大力完善,以及需要大家共同努力去完成的。目前现阶段,一些比较落后的地区,抚养义务大多数是由家庭成员共同完成的,但是这样的弊端常常会出现骇人听闻的故事,例如,一对老人,养育了多个子女,却无人赡养,住在破旧的老房子里,靠捡垃圾堆里的饭菜为生。如果社会的保障制度犹如城市那样,拥有一定的退休金,到了一定岁数,有个不错的养老院生活,子女不再需要无时无刻照顾等保障福利全面覆盖,特别是生活在底层的人,那应该会少很多人神共愤的伦理事件。
当然还有些人对此会做出反对的意见,文章写出来,就是为了让大家有一些不同思考,不同的讨论。如果不是,文章也没有多大的意义。我知道会有人说,贫困家庭早当家。学校对学生,父母对子女灌输”愧疚感“,的苦难教育,会让他们更加的理解苦难,珍惜现在的生活,奋发图强,带领父母摆脱家庭的困境。但是我想问,你为什么一定要让他们活在阴霾下呢?让他们从小就有自卑敏感懦弱的心理呢?为什么不让他们活在阳光下,就像谷爱凌那样自信阳光勇敢?毕竟,生活在阴郁下的孩童,并不是人人都是那2%幸运儿呢?或许,改变一点点,一些类似于抑郁症等精神疾病会越来越少,他们会更加从容地面对这个世界发生的一切。
彭星星Star
一位写故事的艺术设计师。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