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升五暑假之语文篇50天的重点是课外,初

治疗白癜风的小偏方 http://baidianfeng.39.net/a_zczz/150127/4566445.html

这个暑假的语文计划,倒是没有像英语那般心里没底,因为符合自家一贯的“假期多搞课外”思路,外加古诗文任务量不重,文史学习也没有什么非完成不可的最后限期,那么,就按计划踏踏实实干就完了。

第一,为什么我家要以课外为主?课内就一点不学吗?

部分家长主张假期以课本预习为主,而在我家,语文这一块,基本上却是以课外拓展为主。

是因为我家娃的语文成绩特别好吗?并不是,主要还是时间分配的问题。

因为语文的内容确实很庞杂,各个版块难度不一。有些课外补充的内容,在假期不搞的话,上学了基本就没时间去搞,比如高阶的文言文、阅读理解训练、写作练笔精修、文史背景等等。

而课本的基础字词句,如果以前的基础还行,那么开学了盯紧一点,我觉得这一部分,严重翻车的可能性不是很大。

那么课内部分,我们就只打算做这3块:

1、练字。

我家娃字写得像画画,暑假必须得抓。每天认真写一页,不求艺术美,但求工整简洁,不能让老师一看,顿生投诉之心。

2、写作文。

我会把五上语文书里八个单元的作文主题,预先安排娃写一遍,自由发挥的写,再精细的修改一遍。

3、读指定必读书。

其实五上的指定必读书,我们已经读过了,那就直接往下读吧。等到开学后,再把五上这几本必读来个二刷,加上老师的讲解和做题,相信印象就会深多了。

第二,初中古诗文:争取完成七、八年级的第一轮学习。

先介绍一下娃目前的古诗文进度:

小学阶段的古诗文和七上的古诗文已经学完,因此暑假目标是七下、八上、八下这3个学期的首轮学习。

1、在时间上的分配。

虽然对于整个初中段的古诗文背诵,我家初步计划是在小学毕业前完成就行,但我也不想一昧的赶进度。

于是,我把时间分配大致分配了一下:

四升五的暑假,完成七下、八上、八下;

五年级的寒假,完成九上、九下;

五升六的暑假,做同等难度的课外古文拓展,同时复习;

六年级的寒假,总复习小学阶段所有古诗文。

当然,老母亲的如意算盘是打得很好的,至于现实有多骨感,我也不知道。但真有了什么意外状况,那就往后拖一拖好了。

细想一下,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了,提早开始的一大利好,不就是有时间优势吗?有时间去容错、去调整、去深化。

而且,不把时间排得过满,孩子的状态也会遵循一种常态,不过分紧张,也不过分松弛,每个假期都学一点,习惯成自然的去学好古诗文。

而对于大人来说,古诗文这一块如果能达到这个程度,小升初就不用担心了,初中的过渡与适应也不用太焦虑了。

2、在深度上的把握。

我一直认为,学习古诗文的工作量大小,很大因素在于细致程度。娃究竟要学深学细到什么程度,这个层次目标决定了咱们该投入多少时间精力。

在我家,从背小学段古诗文开始,就没有把它当成一盘唐僧肉,去无比细致的去琢磨它。

能流利的背诵、能无误的默写、能讲出大致的译文,就基本过关了。至于实词、虚词、通假字、特殊句式等等,就留给老师去讲,去做题目吧。

只有一项,我们会在家里加大输入,就是文史背景+文学常识。

这个模块,我觉得是不嫌多的,家里讲一遍,老师讲一遍,多接触才能多理解,孩子所讲的译文,才不是死记硬背出来的,而是有所理解后的自然输出。

但说实话,这种输出的水平我们又不能强求。毕竟,很多经典古诗文本来就不是写给孩子看的儿童文学作品,孩子的认知有限,特别是共情能力差的男孩子,无法共鸣就是无法共鸣,你能说啥?

只能借一句《舌尖上的中国》里的经典文案:“接下来,请把一切交给时间。”

好在好在,小学段的古诗文,基本上都是咏物写景类型,“就事论事”的款,还没有到诗言志、诗言情很深、很隐晦的地步。

可到了初中就不一样了,议论、辩论、寓言全出来了,字面上的意思要懂,字面下的意思更要懂。

但如果背景熟,就好办多了。这也就是为什么我家在背古诗文的同时,一定要加强文史输入的原因,看似目前不提分,但却在为初中历史和语文两科同时做铺垫。

第三,文史不分家:第一阶段的断代史+文学史正式启动。

整个文史启蒙的思路,在我家,是按先通史后断代史的顺序来的。

因为四年级陆续花了一年的时间,把那部长达集的历史纪录片《中国通史》给捋了一遍,感觉很值啊,中国古代史的时间主线,娃一下子就有了很感性的认识。

那么,接下来的阶段,就是一个个相对扎实的历史资产包了:断代史+专题史。

而断代史部分,我们大致按五个历史时期走: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唐、宋、元明清,这个划分应该是最常见的,也是最容易被接受的。自然,这个暑假就从第一个历史时期——先秦开始。

而专题史部分,我们为什么选择文学史呢?

这个好解释,因为以小学娃的普遍认知来说,其它的政治史、经济史、社会史、学术史、历史人物、历史地理、文化史等等,都太难了,不是特别早慧的孩子,啃起来应该是挺吃力的。

而文学史就不一样了,小学课上讲的文学常识,本身就是文学史里的知识,只不过有些零散、不系统而已,门槛却是相当大众化的。

而且,文学史中的重点文学常识、文化背景、重点作品、鉴赏分析,和大语文的考核重点是高度重合的,它虽然是“史”,但重点却落在“文学”专题上,这不就是为中学越来越玄的大语文服务么?

好,扯回这个暑假要进行的第一个阶段:先秦断代史+文学史,具体的操作计划:

1、以“史”为主,把先秦的基本史实(春秋、战国为重点),进一步细化,形式以看历史纪录片+读历史读物为主。

看片:

1)、二刷《中国通史》第6-17集(讲《夏王朝觅踪》到《秦国崛起》);

2)、看纪录片《中国》第1-3集(讲的孔子、老子、墨子、荀子);

3)、看《风云战国之列国》1-7集;

4)、看《楚国八百年》1-8集。

读书:

《写给儿童的中国历史》第1-4本;

《吴姐姐讲历史故事》第1本;

《地图上的中国史》第1卷;

特别要多一嘴,在我们中国历史的学习和研究中,素有“左图右史”的传统,历史与地图是存在相互补证的作用,既讲了历史时间,又讲了地理空间,让孩子理解起来特别直观,真是个好方法。

2、把“史”讲细后,转入以“文”为主,进入古代文学的专题史。

在把春秋战国的片子和书,都简单捋过一遍后,孩子对这个时期,就产生一个相对全面的粗浅认识。那就可以进行收缩了,把焦点集中在“文学”这个专题史领域里了。

我准备了一套《乐死人的文学史》,这套书有文字,有漫画,小学生和初中生都能看。

整套书有7册,按历史顺序排布,讲先秦的有两本,分为春秋篇和战国篇。每本书又分9-10个小章节,重点讲《诗经》、《左传》、《战国策》、《山海经》等文学名著,以及孔子、老子、庄子、屈原等文学大人物。

我打算一次给娃讲一个小章节,慢慢把输入的焦点,由历史转向文学。

3、在文学史的基础上,点出“重要文常”。

而捋过一遍先秦文学史后,就可以找一两本专讲中小学文学常识的教辅书,去把要考的重点文常给过一过。

这个假期,我家打算用《思泉语文课本》。其中涉及到先秦内容的,有五上、五下、六下。

这套书的排布就不是按历史时序来排了,而是按小学课本关联紧密程度来排,在三年级上册先学的就是唐代,讲著名诗人。所以,咱们得根据计划挑着学,但这套书还有个好处,它还整理了一部分外国文学的常识,可以让孩子结合课外阅读看一看。

这一步,大伙也别想象得工作量太大,其实只要前面的文学史,真的读进去了,读懂了,很多内容是重合的。重点文常不过是对其庞杂内容的一个提炼和归纳,是一种强化复习而已。

4、文史背景讲完了,文学常识也讲完了,那么最闪亮的文学明珠该上场了。

其实到了这一步,你就会发现,具体操作实际上又转回到了中小学古诗文的背诵上来。对,背课文和学历史形成了一个相互推进的闭环。

对于小学、初中段重要必背篇目——

小学段的必背已经完成,只要把春秋、战国时期的篇章,拿出来温习一下即可。

而初中段的必背,本来就在计划进行之中,那么涉及春秋、战国时期的作品,自然要格外细讲一番,让孩子学起来,也能学得更明白些。

比如:

《论语》十二章、《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孟子》三章、《愚公移山》、《诗经》多首、《庄子》二则、《礼记》二则、《唐雎不辱使命》、《曹刿论战》、《邹忌讽齐王纳谏》等等。

高中段也出现很多讲春秋战国的重点篇目——

但由于高中文言文的选篇长度、难度都有较大的提升,而且以议论文体为主,开始强调思辨性。如果假期还有时间,可以接触一下,孩子就做到熟读,知其大义就行了。

特别是苏洵的《六国论》、贾谊的《过秦论》,我觉得写得真是好。

但我也要说句实话,这种形式,它内容多,题材广,时间长,而且比较费妈,短时间里根本看不出特明显的校内提分成果,但在我看来:这才真正算是家庭历史启蒙的重头戏。

这就是我们四升五暑假的语文计划,除了古诗文计划要全力完成之外,先秦文史部分倒是没有太迫切的进度要求,毕竟是刚开始这种模式,孩子能适应到什么程度还说不准,先慢慢磨合吧,毕竟咱们还有时间,你说是不是呢?

欢迎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2112.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