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策丨沉淀的历史尘埃

《战国策》主要记载了自春秋之后,一直到秦灭六国,约二百四十五年(前年一前22年)间,谋臣策士辅佐君主的活动和他们游说、辩论时所提出的种种政治主张和斗争策略,或者说是战国时代纵横家的言行总集。

《战国策》具体作者已不可考,成书年代约在战国末年或汉代初年,西汉刘向对其进行了校订和最后编订。经过刘向的整理,《战国策》按国别记述,依时间编排,去其重复,补其缺损,共成书三十三篇。东汉末年,高秀为其作注。

后来,刘向集录本和高秀注释本在流传过程中有所散佚,至北宋中叶,经曾巩重新校正,补足了刘向集录本三十三篇。南宋姚宏、鲍彪、吴师道皆有注本。现在流行的《战国策》共分三十三卷,总计四百九十余章,杂记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国的军政大事。

战国时代是中国社会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时代,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巨大变革的时代。《战国策》是这个时代的产物,其所反映的内容,既广泛又错综复杂,突出表现了战国时期政治动荡、矛盾重重的时代特点。

一方面,《战国策》记录了如苏秦、张仪、公孙衍、陈轸等游说之士为求一己之功名利禄,借三寸不烂之舌奔走于各国之间,游说诸侯,纵横捭阖,巧妙地利用各国间的利害关系,忽而连横,忽而合纵,或背盟相弃,或罢兵修好。我看《鬼谷子》时候了解的捭阖之术,通过语言了解对方的意识和思想,做到掌控别人,特别霸道的一种方式。

另一方面,《战国策》还赞颂了一些廉洁不屈的志士和舍生忘死的义士。冯谖高瞻远瞩为孟尝君“烧券买义”,聂政舍生取义为燕太子丹“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王斗敢言直谏当面讽刺齐宣王好马、好酒、好色,唯独“不好士”,唐雎更“挺剑而起”,以士怒则“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折服暴秦。

此外,《战国策》也暴露和鞭挞了统治者的荒淫无耻、毒辣残暴。赵人李园为一已富贵先后将其妹进献给春申君和楚考烈王,又设计“尽灭春申君之家”,篡夺大权,阴险毒辣。楚怀王夫人郑袖阳奉阴违,两面三刀,用毒计谗害了魏美人。秦宣太后淫乱后宫,私爱面首魏丑夫,死后要其随葬。

这些事例都充分暴露了战国时期贵族阶级为人的残暴和生活的腐朽。

《战国策》作为战国时代的基本史料,在流传和成书过程中难免杂有纵横家、策士采集引用的拟作、传说,有许多虚构和夸张的成分,不可尽信,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战国策的史学价值。但它在文学方面所取得的成就,被历代研究者所认同。

它的故事情节生动典型,上承《左传》,下启《史记》;人物刻画精雕细琢,不仅数量众多,而且个性分明;此外,语言表达生动精练,简明流利,善用寓言故事,把道理讲得深入浅出。有人称许《战国策》“繁辞瑰辩,烂然盈目”,宋代李文叔赞它为“文辞之最”。

大家更好地读懂这部经典,从侧面感受中华国学的博大精深。

天下大势,分分合合,熙熙攘攘,战乱不止。最受压迫和灾难的永远是普通老百姓,那些青史留名的人固然万古长青,何尝不是踩在劳苦大众头上。不是文武大臣就是皇亲贵族,我众生皆凡人,终究历史尘埃,啥也留不下带不走。

不可谓悲哀,故活一个自己喜欢的样儿便好。

润土(年12月8日晨5时)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20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