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逻辑和常识来推导即墨之战中,田单用火

火牛阵

《史记·田单列传》中关于即墨之战,田单运用火牛阵出奇制胜击败燕军的记载如下:

田单乃收城中得千余牛,为绛缯衣,画以五彩龙文,束兵刃于其角,而灌脂束苇于尾,烧其端。凿城数十穴,夜纵牛,壮士五千人随其后。牛尾热,怒而奔燕军,燕军夜大惊。牛尾炬火光明炫耀,燕军视之皆龙文,所触尽死伤。五千人因衔枚击之,而城中鼓噪从之,老弱皆击铜器为声,声动天地。燕军大骇,败走。齐人遂夷杀其将骑劫。

白话文:田单于是从城里收集了一千多头牛,给它们披上大红绸绢制成的被服,在上面画着五颜六色的蛟龙图案,在它们的角上绑好锋利的刀子,把渍满油脂的芦苇绑在牛尾上,点燃其末端。又把城墙凿开几十个洞穴,趁夜间把牛从洞穴中赶出,派精壮士兵五千人跟在火牛的后面。因尾巴被烧得发热,火牛都狂怒地直奔燕军,这一切都在夜间突然发生,使燕军惊慌失措。牛尾上的火把将夜间照得通明如昼,燕军看到它们都是龙纹,所触及到的人非死即伤。五千壮士又随后悄然无声地杀来,而城里的人乘机擂鼓呐喊,紧紧跟随在后面,甚至连老弱妇孺都手持铜器,敲得震天响,和城外的呐喊声汇合成惊天动地的声浪。燕军非常害怕,大败而逃。齐国人在乱军之中杀死了燕国的主将骑劫。

现在我们来用逻辑和常识来检验一下火牛阵!

燕军的即墨城的攻击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燕军主将是乐毅,在试探性的进攻受阻后将军队后退九里,构筑营垒,威慑即墨守军,但是不禁止城中居民的进出,希望以此来收服人心。第二阶段,骑劫取代乐毅成为了燕军的主将,他改变战术,重新包围即墨,展开强攻,但同样没有成功。

按照基本的军事学的常识,既然燕军已经前后在即墨城下驻扎了四年多的时间,那么必然构筑了坚固的营垒,否则,早已被齐人偷袭干掉了。按照战国时期军队的标准做法,包围敌军,或者被敌军包围的,都是构筑环型壁垒,简单的说,就是就地掘沟,挖出来的土构筑垒墙,上面再插木栅栏,驻守的时间越久,壁垒的高度和厚度,以及壕沟的宽度、深度都会相应地增加。

战国时期,诸侯军队的野战营垒的坚固程度怎么样呢?以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长平之战为例,当廉颇构筑营垒死守不出之时,占有兵力优势的秦军无计可施,随后,当赵括被秦军引诱出坚固的壁垒,陷入包围之后,突围不成,迅速就地构筑营垒,秦军仍然没有办法攻下来。

现在第一个问题来了,千余头火牛如何能够在黑夜之中,保持队形,目标一致地冲到燕军的营垒前,越过深深的壕沟,撞击开厚实的土墙的?换句话说,千余头火牛竟然能完成几十万秦军做不到的事情,是不是有些匪夷所思?

第二个问题,牛尾巴点火之后,牛就发疯的前冲吗?笔者小时候看过好几次调皮的半大小子往牛屁股上挂点燃的鞭炮,可是牛无一例外的都是原地狂跳打转,笔直前冲的一次都没看到过——齐军是怎么做到的呢?

第三个问题,即墨被长时间围攻不下,城防工事自然不差,那么有没有宽阔的护城河和壕沟呢?如果有,怎样才能在持续不断攻城的燕军眼皮底下把护城河给填平几十处呢?假如没有,前期是怎样挡住名将乐毅的呢?

第四个问题,火攻水攻,在古代战争、乃至近现代战争中是经常使用的战术,但火牛阵只此一例(小说演义中虽然比比皆是,但没有参考价值),假如果真有效的话,长平之战早期,秦军为何不拿来攻破廉颇的营垒呢?袁绍为什么不用来对付曹操呢?

此外,在《战国策·齐策》里面,提到即墨之战的有三四处,包括田单的自述,“臣以五里之城,七里之郭,破亡余卒,破万乘之燕,复齐墟。”没有一处涉及所谓的火牛阵的说法,由此可见,完全是以讹传讹,杜撰出来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1993.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