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轲刺秦王中的太史公曰,解开史记作者谜团

北京中医医院痤疮 http://pf.39.net/bdfyy/zjft/210630/9125684.html

作为中国二十四史之首,《史记》作者公认为司马迁,但直到隋唐之前,《史记》原名《太史公书》或《太史公记》,作者被认为是“太史公”,却没有明确说是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的原文是:凡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为《太史公书》。

问题在于,史记中的“太史公”就一定是指司马迁吗?其实,以《刺客列传·荆轲刺秦王》与《郦生陆贾列传》中的“太史公曰”来看,《史记》作者必然还有其他人。

《史记·刺客列传》中,荆轲刺秦王的篇末,太史公曰“始公孙季功、董生与夏无且游,具知其事,为余(我)道之如是”,夏无且就是在大殿之上,向荆轲扔了药箱,救了秦始皇一名的御医。公孙季功、董生与夏无且交流过,所以知道荆轲刺秦王的内幕,后说给了太史公听。

《史记·郦生陆贾列传》中,平原君朱建是淮南王英布的国相,后来反对英布造反,因此得到汉朝赦免,篇末太史公曰“至平原君子与余善,是以得具论之”,即太史公与平原君的儿子关系很好,故而得以了解一些内情。

上述这两段记载篇末,作者说明采访考证的当事人或准当事人,由此说明材料的来源,多方求证求真,这无疑是非常严谨的治史态度。然而,上述两段“太史公曰”,却证明这两篇文章的作者绝非司马迁。

司马迁出生于公元前年或公元前年,相距英布谋反大约相距55年,相距汉朝建立大约60余年,相距荆轲刺秦王大约90余年。

《刺客列传》中,公孙季功、董生认识夏无且,说明他们都是秦末汉初之人,太史公与他们有过交流;《郦生陆贾列传》中,平原君朱建的儿子也是汉初人,太史公与他关系很好........司马迁与上述这些人的年龄相差70岁以上,即假设公孙季功当时年龄20岁、加上50年的代差,再等到司马迁成年之后,如何能与他们交往?显而易见,这两篇文章的作者不可能是司马迁。

其实,这两篇文章中的“太史公”是司马谈,即司马迁的父亲,他在担任“太史公”职务时写作而成,之后司马迁秉承父志增补多篇文章,最终完成了《史记》。

所谓“司马”,就是专门负责管马匹的官职,是非常重要的军职,汉朝后司马迁祖上成为文官,到司马谈这一辈时成为“太史公”或“太史令”。其中,“太史公”不是什么尊称,而是西汉的官职名称,或者说对“太史令”这一官职约定俗成的称呼,所以后来司马迁也自称“太史公”。

司马谈早年立志撰写一部通史,《隋书·经籍志》记载:“谈乃据《左氏春秋》、《国语》、《世本》、《战国策》、《楚汉春秋》,接其后事,成一家之言。”也就是说,司马谈想编订一本《春秋》之后的史书。

汉武帝建元年间(前—前年)时,司马谈被任命为“太史公”,随后他收集、整理了很多图书文献,为《史记》编写奠定了基础。公元前年,司马谈跟随汉武帝去泰山封禅,但中途身患重病,无缘参与泰山封禅这一大事,让他非常遗憾,最终忧郁而死,临终遗言是“今天子接千岁之统,封泰山,而余不得从行,是命也夫!余死,汝必为太史,无忘吾所欲论著矣。”司马迁回答说:“小子不敏,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

司马谈立志编撰一部史书,担任太史令大约30余年,如此漫长的时间里,岂能全在做准备工作,而没有编写出一些文章?司马谈的临终遗言,以及司马迁的回答,明确说明司马迁是继承父亲遗志。因此,《刺客列传》与《郦生陆贾列传》的原作就是司马谈,近代学者顾颉刚认为《樊哙传》作者也是司马谈。

值得一提的是,史书记载司马迁的老师中,教古文的是孔安国,教春秋的是董仲舒,都是青史留名的儒家牛人。司马谈能邀请到他们做家教,从侧面证明他交友广阔,认识公孙季功、董生、朱建之子等也就不足为奇了。

不过,司马谈到底写了多少篇章,这就是一个谜团了。以司马谈立志编写一部《春秋》后的史书来看,大概《史记》中的春秋战国秦朝汉初篇章,可能很大一部分出自司马谈之手。

司马迁接手太史令职务后,先是继承父亲遗志,但在李陵事件后,司马迁遭遇腐刑,受到奇耻大辱,之后司马迁立志更上一层楼,在《报任安书》中说了周文王、孔子、屈原、左丘明、孙膑等因为遭遇劫难而留下千古著作,因此大概这个时候司马迁萌生编订“古今史”(从五帝写到当时),即从完成司马谈“接其(春秋)后事,成一家之言”的遗志,升级到“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志向。

尤为重要的是,司马谈在作史时,开创了“纪传体”,且有传、有赞,司马迁按照这一文体继续写作。近代学者顾颉刚在《司马谈作史》中指出:“谈之为史,有传、有赞,则《史记》体例创定于谈亦可知。及迁继作,因仍其文,盖与尔后班固(汉书作者)之袭父彪作者同。”

综上,司马谈确立了《史记》的文体,并撰写了一部分篇章,之后司马迁在此基础上续写,可见司马谈才是《史记》的第一作者,司马迁属于续写者,只不过续写的内容更为庞大,已经超出了原作计划的范畴。

参考资料:《史记》、《司马谈作史》等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1515.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