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彪悍民族和华夏同族,因一人崛起后,中国

在中国历史上有一很特殊也很彪悍的民族,他们像游侠一样纵横驰骋,被称为“马背上的王者”;他们衣皮革,被谢裘,住毡帐,过的是一种迁徙的游居生活;他们拥有“妻母娶嫂”(做儿子的可以娶后母为妻,做兄弟的也同样,只要有死去的,就可以结为夫妻)的匈奴婚俗,可以自由取配;他们拥有嗜血的风俗,不但能骑善射,而且崇拜武力,以砍敌人之首级论功绩论英雄;他们打骨子里贪婪,为了利益到处攻城夺地,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他们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这个令人敬畏的民族的名字叫匈奴。

“匈奴”这个名字据说是鬼方、混夷、獯鬻、荤粥、猃狁、胡等的异译,最开始出现在《逸周书·王会篇》、《山海经·海内南经》、《战国策·燕策三》等史书里,“匈奴”一词在汉语翻译为“人”,其喻意是“天之骄子也”。

关于匈奴的来源,据《史记·匈奴列传》中记载,匈奴是古代蒙古大漠和草原上的游牧民族集团,相传匈奴族和华夏族属于“同根生”,公元前16世纪,夏朝因为内部的“相煎急”,夏桀的一支后裔为了谋求生存逃到了北方的戈壁大漠,在“肉食”其他部族之后,建立了新的国家——匈奴。

匈奴的政权很简洁明了,大致成“品”字型。品字最上面这个“口”字就是他们的首领,不过有个更特别的名字——单于。据《汉书》中记载:“单于姓挛鞮,其国民称之为‘嶿黎孤涂单于’。”要知道匈奴语把天叫做“嶿黎”,把子叫做“孤涂”,单于就是天子的意思。

品字最下面两个“口”字就是左、右贤王,他们是单于手下的左膀右臂,各率领一只部落,地位仅次于单于之下,权势之大地位之高可想而知了。

匈奴的生活方式很特别,常常居无定所,哪里有水草就往里迁居,他最开始是以河套地带(今内蒙古、山西一带)为中心,后来始逐步移居漠北,他们“时大时小,别散分离”,过着的是令我们现在很多人羡慕的“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生活。

大约在公元前3世纪左右,手无寸铁的匈奴人也进入了铁器时代,铁器的应用使得他们的军事实力得已迅速提升。随后,他们骨子里的野蛮和凶残开始体现,到战国时期,他们经常骚扰秦、赵、燕等国的边境,烧杀抢劫,无恶不作。公元前年,赵国名将李牧大败匈奴骑兵,第一次直生生地打击了匈奴的士气。

秦朝时,匈奴又卷土重来,骚扰边疆。秦始皇来了个两步走。第一步,治标。派将军蒙恬率兵打击匈奴。结果蒙恬不负重望,再次打败了匈奴铁骑,致使天不怕地不怕的匈奴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第二步,治本。为了防患未然,秦始皇征调大量民工修建了万里长城,想以这种方式把匈奴人阻挡在城墙之外。

然而,到了秦末汉初时,匈奴乘着中原形势大乱之际,又多次对边疆进行“打草谷”。

这时的匈奴不再是以往的匈奴,他们变得更加强大如斯了,这是因为匈奴出了个超级杰出的单于——冒顿单于。

冒顿单于有胆有识,勇武善战,严于治军。他发明了一种响箭,令骑兵日夜习射。他对部下说:“我的箭射到哪里,你们也要射向那里,否则立即处死。”他用响箭射向鸟兽,有不听命令的,就被斩首了。他又射向自己的战马,不跟着射的,也都被处死。经过几次严格的训练,整肃了军纪,没有人再敢不服从命令。他当了单于,雄心勃勃的他很快便统一了蒙古草原。

此后,他又大刀阔斧,励精图治,大力发展生产,使得匈奴人很快有了自己的农耕,开始垦田种谷;大力发展畜牧业,结果牲畜漫山遍野,有“马畜弥山”之称;大力发展冶铸业,铁器被广泛运用于生产、生活和军事,劳动工效和武器装备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也正是因为这样,匈奴很快达到了鼎盛时期。

秦末的时候,秦朝政府自身难保,自然难以捍卫疆土了,结果放任匈奴在边疆上胡作非为。到了汉初时,汉高祖自然不会对匈奴的骚扰边疆、威胁中原放任不管了。公元前年,汉高祖亲率30万大军去打击匈奴,冒顿单于也不甘落后,出动骑兵40万迎战,结果交中,刘邦中了冒顿的诱敌深入之计,被围困于平城白登。危及之时,汉高祖按陈平之计,派人贿赂了冒顿的妻子这才侥幸得以脱围,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白登之围”。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白登之围以后,汉高祖一来忌惮强大的匈奴,二来建国之初国力空虚,经不起这样大手笔的折腾,于是改变了对匈奴的政策,变“武力政策”为“和亲政策”,把汉朝的公主嫁给匈奴单于为妻(据说当时吕后不愿将惟一的女儿“弃之匈奴”,后来汉高祖只好采取“变通”方式,将一庶人家女儿冒充公主嫁与单于),并且每年向匈奴“进贡”大量财物。靠这种委曲求全的方式,暂时让北方边疆得以安定。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11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