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江苏省扬州市年中考题
(三)文言文阅读(13分)
尹昌隆,字彦谦,泰和人。……尚书吕袁方用事,性制忮①。官属相戒。无敢白事者。昌隆前白事,震怒不应。移时又白之震愈怒拂衣起。昌隆退白太子,取令旨行之。震大怒,奏昌隆假托宫僚,阴欲树结,潜蓄无君心。逮下狱。寻遇赦复官。谒震,震温言接之。入,理前奏,复下锦衣卫狱,籍②其家。
陈谔,字克忠,番禺人。永乐中,以乡举入太学,授刑科给事中。遇事刚果,弹动无所避。每奏事,大声如钟。帝令饿之数日,奏对如故。曰:“是天性也。”每见,呼为“大声秀才”。尝言事忤③旨,命坎瘗④奉天门,露其首。七日不死,赦出还职。已,复忤旨。罚修象房。贫不能雇役,躬自操作。适驾至。问为谁。谔匍匐前,具道所以。帝怜之,命复官。
(选自《明史·列传》,有删减)
注:①[忮(zhì)]刚愎,狠戾。②[籍]抄没。③[忤]违逆。④[坎瘗(yì)]挖坑掩埋。
10.解释下列句中加下画线词的意思。
(1)官属相戒()(2)寻遇赦复官()
(3)躬自操作()(4)适驾至()
11.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移时又白之震愈怒拂衣起
12.翻译句子。
(1)昌隆退白太子,取令旨行之。
(2)谔匍匐前,具道所以。
13.尹昌隆、陈谔二人的奏对方式与《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邹忌有何不同?
二、湖南省长沙市年中考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
苏武牧羊
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①。武谓惠②等:“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卫律惊,自抱持武。驰召医,凿地为坎,置煴火③,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武气绝,半日复息。
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④武,置大客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⑤。羝乳乃得归⑥。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
武既至海上,廪食⑦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选自《汉书》,有删减)
①受辞:听取供词。②惠:人名,指常惠。③煴火:微火。④幽:囚禁。⑤羝:公羊。⑥羝乳乃得归:等到公羊生了小羊才能回归汉朝。⑦廪食:配给的粮食。
11.下面对文中加点字词的理解或推断,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引佩刀自刺”中的“引”本义是“拉弓”,引申为“牵引”“延长”“举,拿”等,在此处取“牵引”之意。
B.“单于愈益欲降之”中的“益”与“精益求精”中的“益”意思相同。
C.“徙”有“迁移”“调动”“流放”等义项,“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中的“徙”应为“调动”之意。
D.“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中的“食”和“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中的“食”意思相同。
12.下列对文中画线语句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
B.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
C.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
D.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
13.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语句的大意。(3分)
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
14.结合所选文段及李白的《苏武》诗歌,分析苏武形象的主要特点。(4分)
三、陕西省年中考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18题。(12分)
韩闻秦之好兴事,欲罢之,毋令东伐,乃使水工郑国间说①秦,令凿泾水自中山西抵瓠口为渠,并北山东注洛三百余里,欲以溉田。中作而觉,秦欲杀郑国。郑国曰:“始臣为间,然渠成亦秦之利也。”秦以为然,卒使就渠。渠就,用注填阏②之水,溉潟卤③之地四万余顷,收皆亩一钟。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卒并诸侯,因命曰郑国渠。(《史记河·渠书》)
①说(shuì):劝说。②填阏(è):淤泥。③潟(xì)卤:土地含过量的盐碱。
1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
(1)韩闻秦之好兴事(2)欲罢之,毋令东伐
(3)东注洛三百余里(4)秦以为然,卒使就渠
1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乃”,与“乃使水工郑国间说秦”中“乃”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2分)
A.蒙乃始就学B.屠乃奔倚其下
C.陈胜吴广乃谋曰D.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17.请将文中划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始臣为间,然渠成亦秦之利也
(2)秦以富强,卒并诸侯
18.郑国有没有完成韩国交给他的使命,请结合文章,说说你的看法。(2分)
四、江西省年中考题
(二)阅读下面两个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景公问晏子曰:“君子常行曷若①?”晏子对曰:“衣冠不中②,不敢以入朝;所言不义,不敢以要③君;身行不顺,治事不公,不敢以莅众④。衣冠无不中,故朝无奇僻之服;所言无不义,故下无伪上之报;身行顺,治事公,故国无阿党之义⑤。三者,君子之常行也。”
(节选自《晏子春秋》)
晏平仲婴者,莱⑥之夷维⑦人也。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既相齐⑧,食不重肉,妾不衣帛。其在朝,君语及之,即危言⑨;语不及之,即危行。国有道,即顺命;无道,即衡命⑩。以此三世显名于诸侯。
(节选自《史记˙管晏列传》)
①曷若:何如。②中:适当。③要(yāo):要挟。这里意为强谏,迫使对方听从。④莅众:统治、管理百姓。⑤阿(ē)党之义:这里指偏私结党的私情私义。⑥莱:古国名。⑦夷维:地名。⑧相齐:任齐国相。⑨危言:慎言。⑩衡命:违背命令。
9.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1)冠()(2)故()(3)衣()
10.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三者,君子之常行也。
(2)国有道,即顺命。
11.司马迁说:“假令晏子而在,余虽为之执鞭,所忻慕焉。”请结合选文内容简要说说司马迁崇敬晏子的原因。
五、广东省中考题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4题。(17分)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选自《战国策·齐策一》)
10.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3分)
(1)臣之妻私臣(2)闻寡人之耳者(3)时时而间进
11.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臣诚知不如徐公美。(2)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贞观中,太子承乾数亏礼度,侈纵日甚。太子左庶子于志宁撰《谏苑》二十卷讽之。是时太子右庶子孔颖达每犯颜进谏,承乾乳母遂安夫人谓颖达曰:“太子长成,何宜屡得面折?”对曰:“蒙国厚恩,死无所恨。”谏诤愈切。承乾令撰《孝经义疏》,颖达又因文见意,愈广规谏之道。太宗并嘉纳之二人各赐帛五百匹黄金一斤以励承乾之意。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太子承乾数亏礼度/珠可历历数也
B.承乾乳母遂安夫人谓颖达曰/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C.何宜屡得面折/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D.蒙国厚恩/则有去国怀乡
13.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
太宗并嘉纳之二人各赐帛五百匹黄金一斤以励承乾之意
14.根据两篇选文,把下面对话补充完整。(4分)
(1)我读出了邹忌与孔颖达进谏的原因不同:
(2)你说得对,他们进谏的原因是不同,我还读出他们进谏的方式不同:
六、福建省年中考题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按照要求做题。(16分)
旧说云天河与海通。近世有人居海渚①者,年年八月有浮槎②去来,不失期。人有奇志,立飞阁于槎上,多赍③粮,乘槎而去。十余日中犹观星月日辰,自后茫茫忽忽亦不觉昼夜。去十余日奄至一处有城郭状屋舍甚严遥望宫中多织妇,见一丈夫牵牛渚次饮之。牵牛人乃惊问曰:“何由至此?”此人具说来意,并问:“此是何处?”答曰:“君还至蜀郡访严君平则知之。”竟不上岸,因还如期。后至蜀,问君平,曰:“某年月日有客星犯牵牛宿。”计年月,正是此人到天河时也。
(节选自西晋张华《博物志》)
[注]①海渚:海岛。②槎:木筏。③赍:携带。
6.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去十余日/奄至一处/有城郭状/屋舍甚严/
B.去十余日/奄至一处/有城郭/状屋舍甚严/
C.去十余/日奄至一处/有城郭状/屋舍甚严/
D.去十余/日奄至一处/有城郭/状屋舍甚严/
7.根据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3分)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旧说云天河与海通。(3分)(2)此人具说来意,并问:“此是何处?”(3分)9.本文的思想内涵与课文《桃花源记》有相通之处,请简要概括。(4分)
七、山东省济南市年中考题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6—8题。(共9分)
三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6.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不见曦月曦:日光,这里指太阳B.沿溯阻绝溯:顺流而下
C.清荣峻茂荣:茂盛D.属引凄异引:延长
7.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其间千二百里其如土石何
B.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C.则素湍绿潭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D.故渔者歌曰后遂无问津者
8.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写四季景象,未按时序来写,而是借文脉之势,先写夏水襄陵之峻急雄壮。
B.作者描绘三峡沉静优美的春冬景象时,运用了正侧面描写结合、动静结合等手法。
C.本文写景语言精确凝练,如“林寒涧肃”四字,营造出秋天的肃杀氛围。
D.本文选自《水经注》。《水经注》是我国古代地理名著,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9—11题。(共8分)
方克勤,字去矜,宁海人,授济宁知府。时始诏民垦荒,阅三岁乃税。吏征率不俟期,民谓诏旨不信,辄弃去,田复荒。克勤与民约,税如期。区田为九等,以差等征发,吏不得为奸,遂野田日辟,民食以裕。又立社学数百葺孔子庙堂教化兴起。盛夏,守将督民夫筑城。克勤曰:“民方耕耘不暇,奈何复困于此役?”请之中书省,得罢役。济宁人皆赞之。视事①三年,户口增数倍,一郡饶足。
①视事:办公。
9.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画两处)(2分)
又立社学数百葺孔子庙堂教化兴起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民方耕耘不暇,奈何复困于此役?
11.结合选文内容,用自己的话分析方克勤是如何做“视事三年,户口增数倍,一郡饶足”的。(答出两点即可)(3分)
八、浙江绍兴年中考题
阅读《涉园记》,完成4—8题。(22分)
涉园记陈洪绶①
涉园者,予兄己未觞槎庵来先生②请名之者也。庚午构堂一、亭一、穿池二,余乐记之。
予忆先生名时,众以为仅取诸“日涉成趣”③之义也已。予能广其意,当不是乎止也。忆余十岁,兄十五岁时,读书园之前搴霞阔④中,日爱园有七樟树,经纬之以桑柘,绮绾⑤之以蔬果,幽旷若谋而成,高下咸得其所,谋为亭馆以居之。遂因其地势之幽旷高下,择其华木之疏密高卑,又非嘉木异卉不树也。一日而涉焉,或树一花木;一月而涉焉,又树一花木。一日而涉焉,或去一花木;一月而涉焉,又去一花木。至于其先必以为咸宜不改而植之,历十余年,枝干荣茂而可观,根本深固而不拔者,必树之去之,务与其地之相宜而止。为屋则楼阁、堂轩、廊窗、亭牖、露台、曲房,图画规制,凡数十改易,务与其树之相宜而始定。凿池则倏东倏西,随开随塞,变田成溪者十余度,务与其地与树之相宜而后成。此非涉之之久陈迹不留新意自启能若是乎哉?
夫园,细事也,能作园,末技也,不日涉则弗能为,良学固可弗日涉乎哉?故日涉经史、涉古今,予愿从兄坐此园也。深惟⑥其涉之之义,而细察其涉之之效,种德乐善,文章用世,朝夕孜孜焉,能如其精择迁改,动与时宜之为善也。然非日涉经史、日涉古今,能乎哉?予愿从兄坐此园也。
①陈洪绶:绍兴诸壁人,明末画家。②予兄己未觞槎庵来先生:我哥哥己未年请槎庵来先生喝酒。己未,古代以干支纪年,下文“庚午”同。槎(chá)庵来先生,陈洪绶岳父来斯行,字槎庵。③日涉成趣:语出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意为每天到园中散步,成为乐趣。④搴(qiān)霞阁:阁名。⑤绮绾:交错盘绕。⑥惟:思,考虑。
4.根据语境推敲下列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予能广其意()②历十余年()
③务与其地之相宜而止()④凡数十改易()
5.用“/”给文中画横线处断句(断三处)。(3分)
此非涉之之久陈迹不留新意自启能若是乎哉?
6.“涉园”的建设过程中,哪些事反复多次才得以完成?请简要概括。(3分)
7.结合文本、注释与小贴士,探究园名“涉”的丰富含义。(4分)
8.陈洪绶兄弟造园的经验也适用于生活的其它方面。请结合文本内容,联系生活体验,以“从‘造园’到‘’”为题,写一个议论性片段。字左右。(8分)
九、辽宁锦州年中考题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0—14题。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魏文侯①使乐羊伐中山②,克之,以封其子击③。文侯问于群臣曰:“我何如主?”皆曰:“仁君。”任座曰:“君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何谓仁君?”文侯怒,任座趋出。次问翟璜,对曰:“仁君。”文侯曰:“何以知之?”对曰:“臣闻君仁则臣直。向者任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文侯悦,使翟璜召任座而反之,亲下堂迎之,以为上客。
(选自《资治通鉴·周纪一》)
①魏文侯:战国时魏国国君,名叫魏斯。②中山:中山国,战国时小国。③击:魏击,魏文侯之子,后继承为君,即魏武侯。
10.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1)宫妇左右莫不私王:(2)闻寡人之耳者:
(3)克之:(4)任座趋出:
11.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
A.向者任座之言直/便扶向路(《桃花源记》)
B.何以知之/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C.臣诚知不如徐公美/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
D.皆以美于徐公/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鱼我所欲也》)
1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2)文侯悦,使翟璜召任座而反之。
13.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君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何谓仁君
14.同是为了达到说服他人的目的,文中的邹忌和文中的任座、翟璜三人所采取的方法你更喜欢哪一个?请说明理由。(2分)
十、北京市年中考题
阅读《记承天寺夜游》,完成13-15题。(共8分)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3)“水中藻、荇交横”中的“交”与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四季交替
B.阡陌交通
C.交口称赞
D.君子之交
(14)文中的“闲人”意蕴丰富。下列对“闲人”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雅趣的人。以“闲人”自称,隐含着豁达的人生态度。
B.有闲暇的人。以“闲人”自称,透露出两人夜游的情致。
C.被闲置的人。以“闲人”自称,反映了两人的政治处境。
D.被贬谪的人。以“闲人”自称,表现了空虚的精神状态。
(15)根据《记承天寺夜游》及下面两则材料,在后面语段中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
材料一
乘兴踏月,西入酒家。不觉人物两忘,身在世外。
(李白《杂题》其一)
材料二
五月十四夜,湖风酣畅,月明如洗,繁星尽敛,天水一碧。偕内人系艇子于寓楼下,剥菱煮芡,小饮达曙,人声既绝,楼台灯火,周视悄然。惟四山苍翠,时时滴入杯底,千百年西湖,今夕始独为吾有,徘徊顾恋,不谓人世也。子瞻云“何地无月,但少闲人如吾两人。”予则谓何地无闲人,无事寻事如吾两人者,未易多得尔。
(取材于徐鉱《词苑丛谈》)
亲近自然,从自然中获得美感与精神力量,是中华民族的审美传统。同样是“乘兴踏月”,苏轼在空灵澄澈的月色下,自适其适,自乐其乐;李白在月光中以酒助兴产生了“①”的世外之感;月明如洗,“予”在西湖夜饮,觉得此刻的西湖“独为吾有”,产生了“②”的感觉。
购买专栏解锁剩余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