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考试中,文言文所占分值比较高,想要有效备考,我们就需要先了解考文言文阅读题考察哪些考点,这样我们才能找到复习策略。高考文言文阅读题的考查目的有四点:
1.立德树人的需要。“立德树人”是党和国家对教育的总的要求。从高考每年选择的文言文阅读题的阅读材料上,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这种意图。综合起来看,传主在我国古代史都是对历史发展起过积极作用的历史名人,都是可以彪炳千古的历史人物。
2.必备的阅读能力的需要。作为一个中学生,确切的说,作为一个有着年辉煌灿烂的文明中华民族的子孙,其所必须具备的阅读能力不仅仅是能读懂几篇现代文,更重要的是能读懂承载着年文化成果的文言文,是必须具备的基本的人文素养。
3.传承传统文化的需要。先辈们创造的灿烂的文化靠最能代表传统文化的典籍都是用文言文书写的。因此,不懂文言文,从传承传统文化的角度看,就谈不上,就是一个典型的文化盲。
4.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热爱国家、民族的需要。“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独特的美,增强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是课标规定的高中语文教学目标之一。文言文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汉语语言美的集中体现。
除了契合当代的时代精神外,文言文阅读高考选文还注意突出传主的语言引述,以彰显人物坚守的观念精神,也更便于有信度地检查考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文本字左右,阅读量基本持平。选择题分别为文言断句、古代文化常识、概括分析原文内容。第4题文言翻译题仍然侧重考查重点实词、虚词、特殊句式,需要字字落实,文通句顺。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年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考查正式纳入《考试大纲》,体现了高考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
[考情概览]
一、初读,整体感知,以“文”会意
1.看内容是什么
文言文的阅读,整体感知是非常重要的。整体感知包括:文章的体裁是什么,写了哪些人、哪些事,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性格品质。
2.看题注有什么
文本本身固然重要,但标题、尾注、出处这些内容也绝不可忽视,它们是整体把握文意、解决疑难的重要辅助内容。整体感知,就是先抓住文本本身;其次,看标题、选文出处及尾注,看这些为整体把握提供了哪些或明或暗的辅助信息。
二、再读,圈点勾画,以“词”疏意
读懂文言文,我们可以采取圈画关键词的方法。那么,圈画什么?怎么圈画呢?
1.知人。传记文的写作对象就是人。知人,就是要掌握文中所写之人。具体地说,文章主要人物是谁,这个人有哪些性格特征;次要人物有哪些,和主人公之间有什么关系。因此第一步先圈画出人物的姓名和人物的性格特征,对人物有一个初步的印象。
2.明事。事件是史传文的主体。明事,就是要弄清楚作者围绕主要人物写了几件事。如果只写一件事,就要分析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如果是写几件事,就要了解事件的先后顺序,事件之间是什么关系。
3.辨理。所谓辨理,就是要分析作者借助所叙之事,对人物作出怎样的评价,说明了什么道理。这其实就是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所谓“理”,有的是作者明说的,即作者通过议论表现自己的观点态度;有的是借人物之口表达作者的看法,更多的却是在叙事之中透露的,这就需要“辨理”。
三、三读,借助题目,以“题”悟意
文言文阅读的概括分析题,一般是选择题,往往是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概括。虽然其中有一个错误项在里面,但我们姑且把它当作正确项去看。提前看问题,对于理解文言文,读懂文言文,是很有帮助的。
[读文指导]
读懂文本才能准确答题
同学们在做阅读题时,总是轻阅读,重做题。这一点在文言文阅读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不知同学们有没有这样的体验:某次做题,你把所给的文言文读懂了,读透了,题目几乎全部回答正确。这就是整体阅读之效。
一、纪传体文本阅读
(一)快速通读,理清层次
说明:快速通读为初读,初读后,应大致上理清文本的层次。文言文人物传记,其行文大多按传主的基本情况和主要事迹展开,我们可以据此理清文章脉络层次。
(二)逐层细读,获取信息
说明:这一步是在快速通读基础上的精读。
1.着眼开头,掌握传主的基本信息。
主要包括:①姓名、字号;②籍贯;③家庭背景;④学识;⑤性情;⑥举荐或科举功名情况;⑦最初任职情况等。
2.着眼主体,清晰掌握传主的各项信息。
以事件为核心,每件事情要注意以下内容:
①时间。要特别注意年号及相关的具体年份。
②地点。要特别注意人物的官籍,即他的每一个任职地。
③官职。要特别注意人物担任什么官职,拥有什么爵位,握有什么具体权力,具体管理哪方面的工作。
④人物。要特别注意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
⑤因果。要特别注意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以及人物处理事件的方式、方法、态度、观点,处理后的反应与效果,得到的评价等。
我们可用圈点勾画的方法,对这些事迹及与事迹有关的内容做记号,加深印象。在勾画传主的事迹时,我们可以将概括分析题各选项看一看,相互比对,思考各选项分别是针对什么事迹设置的,从事迹中解读出的功德品格与自己的认知是否一致。这种方法叫作“借题读文”。
3.标示文化知识,力争清楚明白。
文言文人物传记中,经常涉及古代文化知识。主要包括称谓字号、官职制度、科举教育、礼仪文化、纪时纪年、民风民俗、地理地名等。我们在阅读时应该一一标示,逐一弄清楚、弄明白,在此基础上与文化知识题的选项作比对。
4.结合语境,正确断句。
5.边读边想,初步翻译。
(三)把握性格,确定定位
说明:在掌握传主事迹之后,还应该把握传主性格,确定传主定位。传主的性格有两种呈现方式:一是作者直接介绍;二是旁人相关评价,我们要注意发现。作者对传主的定位,即作者把传主归为某一类人,这种信息一般在开头或结尾。
二、纪事本末体文本阅读
(一)快速通读,理清层次
说明:快速通读为初读,初读后,应大致理清文本的层次。试卷所选文本为同一题目下不同时间发生的不同事件的节选组合,事件之间没有明显的联系,所以第一步必须弄清楚文本选了哪几件事,从而理清层次,一件事即为一个层次。
(二)逐层细读,获取信息
说明:这一步是在快速通读基础上的精读。
1.弄清什么人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2.弄清事件的本末——由何引起、经过如何、结果如何。
3.看有无点评,如何点评。
4.标示文化知识,力争清楚明白。
5.结合语境,正确断句。
6.边读边想,初步翻译。
(三)找出共性,归纳中心
说明:试卷节选组合的纪事本末体文本材料,一般都是围绕一个主题。归纳出这个主题,对于理解文本有重要帮助。文本材料一般都会说明取材来源,比如“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贞观”指明了事件发生的背景,“君臣论治”就是主题,这种信息一般在开头或结尾。
三、编年体文本阅读
(一)快速通读,理清层次
说明:快速通读为初读,初读后,应大致理清文本的层次。试卷所选文本若为同一年份所发生的事情,按月记叙,不同的月份,会有不同的事情。月份就是理清层次的依据,同时还要佐以事件。
(二)逐层细读,获取信息
说明:这一步是在快速通读基础上的精读。
1.弄清在什么时间什么人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2.弄清事件的全过程——由何引起、经过如何、结果如何;是事件过程的连贯性叙述,还是人物对策。
3.看有无点评,如何点评。
4.标示文化知识,力争清楚明白。
5.结合语境,正确断句。
6.边读边想,初步翻译。
四、论说类文本阅读
(一)审视标题,统揽全文
说明:试卷所选论说类文本一般都保留了标题。标题一般含有以下信息:①体裁、题材属性;②论说对象或话题。审视标题,可以统揽全文。
(二)快速通读,理清层次
说明:快速通读为初读,初读后,应大致理清文本的层次。论说文的层次就是论说的思路、顺序,理清层次也就是梳理思路。
(三)逐层细读,获取信息
说明:这一步是在快速通读基础上的精读。
1.依文体,揽内容。
比如:“说”,相当于现代的杂文,就生活中的某种现象发表见解,一般不涉及国政。“论”,相当于现代政论文,议论古今时世人物或评经史之言,正其谬误。“辩”,相当于现代驳论文,批驳一个错误观点,或辨析某些事实。“书”,书信体论说文,写给一个具体对象,表达自己的某种观点。
2.依思路,明层次。
不同的文体会有不同的思路,但都有以下几个要素:①话题提起的缘由;②自己的基本观点;③支撑自己观点的理由。在驳论类文本中,还有反驳的对象。这些要素的组合顺序各不相同,就构成了不同的思路,不同的思路就有不同的层次。理清了层次,就把握了文本的基本内容。
3.依观点,找论据。
论说类文本最核心的内容就是观点,这是全文的“牛鼻子”。观点也叫论点,有中心论点,也可能有分论点。有论点就会有论据,把论点和论据一一对应,是理解论说类文本的基本方法。
4.标示文化知识,力争清楚明白。
5.结合语境,正确断句。
6.边读边想,初步翻译。
(四)体会特点,欣赏艺术
说明:论说类文本的概述题或分析题,可能会涉及文本的特点或论说艺术,我们在阅读时要加以体会和欣赏。
五、杂记类文本阅读
(一)快速通读,理清层次
说明:快速通读为初读,初读后,应大致理清文本的层次。试卷所选杂记类文本一般都是单篇,若文字多于字数标准,就会节选。我们应在分清写景、记事、抒情的基础上,理清层次。
(二)逐层细读,获取信息
说明:这一步是在快速通读基础上的精读。
1.依对象,明思路。
所有的“记”都是有记叙对象的。若是山川景物,大都是游记,游记就有游踪以及与游踪对应的风景。如《石钟山记》《登泰山记》。若是某个事物,就有来历、形态、与人的关系等内容。有些还会或多或少穿插作者的议论。我们可以依据不同的对象明确文本的思路。
2.依描述,抓特点。
不管描述什么对象,都要写出它的特点。我们可以依据描述来概括对象的特点。
3.依内容,析感情。
记叙类的文本一般都会含有作者的某种感情,我们应该依据内容分析作者的感情。
4.标示文化知识,力争清楚明白。
5.结合语境,正确断句。
6.边读边想,初步翻译。
(三)体会特点,欣赏艺术
说明:杂志类文本的概述题或分析题,可能会涉及文本的特点或艺术特色,我们在阅读时要加以体会和欣赏。
六、国别体阅读——《战国策》
(一)快速通读,理清层次
说明:顺着时间和事件两条线索,理清事件发生、发展、结果的全过程。
(二)逐层细读,获取信息
说明:这一步是在快速通读基础上的精读。
1.抓要素,捋情节。
抓住故事的要素:故事发生的时间、背景、参与者。捋出故事全过程的情节。
2.抓对话,明技巧。
《战国策》最有价值的部分就是“策”,具有说话的技巧,表现在人物的对话中。
(三)体会特点,欣赏艺术
说明:《战国策》的概述题或分析题,可能会涉及文本的特点或艺术特色,我们在阅读时要加以体会和欣赏。
阅读文言文,要根据文体特点,建立模板意识,采用分步骤、分层次的阅读方法。阅读时,我们可以考虑从以下三个步骤入手:
第一步:粗略读,勾画人物、时间和地点,以“事”串联
先通读一遍文本,大致了解一下文本内容,描述了什么事情,从而整体把握全篇大意——文章的基本内容和总体主旨。
第二步:借题读,巧借概述或概括分析题,以“题”悟意
概述或概括分析题的四个选项,基本上按文章行文的先后顺序设置,即每个选项对应文章的一个层次。在读文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生僻的、难懂的字词,从而造成阅读“卡壳”,此时可先读一下概括分析题的四个选项,将每个选项中的每句话在原文中找到对应,通过比对,既可以破解一些难懂的字词,快速疏通文意,又为解答概括分析题找到了信息比对区间,为准确解题找到了依据。虽然其中有一个错误项,但我们姑且把它当作正确项。
第三步:圈点读,勾画关键信息把握内容,以“文”会意
1.纪事本末体文言文以历史事件为主体,就具体事件君臣展开讨论,因此,圈点勾画关键信息——事件、人物和观点等词语,从整体上梳理事件梗概。
2.议论说理类文言文要抓住议论的中心,寻找文章观点要重视文章的开头、结尾和文中议论的语句,并把这些语句勾画出来。
3.写景游记类文言文一般按照写景的顺序或作者的游踪来构思,因此,圈点勾画游览的地点、写景的语句、游览后的心得和感想。
4.传记类文言文的行文多以时间为顺序来记述人物在某地所任官职,所做事情,因此,圈点勾画关键信息——时间、地点和官职等词语,从整体上梳理人物经历及事件梗概。在梳理内容时,要特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