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前往边塞,李贺写下了这首著名诗篇,开

朋友前往边塞,李贺写下了这首著名诗篇,开篇便是名句。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雁门太守行”是古乐府曲调名,“雁门”指的是雁门郡,在山西西北一带。李贺生活在一个藩镇叛乱的年代,从前方传来各种消息,其中有失败的消息也有胜利的消息,有奋不顾身的英雄,也有逃兵,当朋友领兵前往雁门郡平叛时,为了鼓舞士气,李贺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诗篇,开篇便是名句。

诗的第一句描写城外敌军的情况,城外敌军人马众多,来势汹汹,就像层层乌云笼罩在城市上空,顷刻间就要把城墙摧垮一般。一个“压”字把敌军的嚣张气焰和守军的艰难处境表现得淋漓尽致。第二句描写守军的情况,守城的将士们虽然力量悬殊,但他们毫不气馁,在城楼上严阵以待。既然是黑云压城,何来的向日甲光,只能理解为突然乌云散开,一缕阳光透过乌云照射下来,照射在将士们身上的铠甲上,散发着耀人眼目的金光。

第三四句描写战地气氛,此时正值深秋时节,万物凋零,周围一片死寂,突然呜咽的号角声划破秋空,预示着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即将拉开帷幕。敌军仰仗人多,奋勇向前,守城的士兵毫不怯阵,他们士气高涨,战斗一直持续到傍晚。双方收兵后,放眼望去,晚霞映照在战场上斑斑血迹上,呈现出紫色。从这两句中,我们能感受到一种黯然凝重的氛围,即便守城士兵奋勇反击,但胜利的天平是真倾向于敌方。

朝廷知道消息后,火速派李贺的朋友率军驰援,援军星夜兼程赶赴易水畔。援军连夜迫近敌营,来不及修整便击鼓投入战斗,无奈夜寒霜重,无论使多大的力气,战鼓始终发出低沉的声音。虽然困难重重,但援军和守军毫不气馁。为了得到丰厚的赏赐和报答唐朝廷的信任和重用,他们宁愿手持宝剑战斗到底,也不后退半步。“报君黄金台上意”用《战国策·燕策》:“燕昭王在易水东南修筑黄金台,他命人在台上放上大量的黄金,招揽天下人才”这一典故。此诗浑融蕴藉,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34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