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国学典籍中的错字知多少

白癜风诊疗体系 http://www.gpitp.gd.cn/new/20181231/90645.html
《论语》:“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想深入了解传统国学,就避不开阅读经典古籍,虽然现代的各类白话翻译版本多如牛毛,但如果想细细体味传统经典还是推荐大家阅读原著。可是阅读传统国学典籍原著,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也并非易事。传统典籍由于成书年代久远,有些典籍成书于印刷术之前,在没有印刷术的时期,只能依靠手工传抄。印刷术被发明出来以后,才开始大面积的传刻。而在这种传抄传刻的条件下不可避免的会出现错字,错句等等人为问题。被誉为目录学开山祖师的汉代的刘向,刘姓在汉代有着什么意义就不多说了。此人在校勘典籍时就经常修改其中的错字。《战国策-叙录》记载“本字多误,脱为半字,以赵(趙)为肖,以齐(齊)为立,如此者多”这里的“叙录”是古代典籍的目录纲要之类的书。阅读“叙录”可以更好地了解典籍的中心思想以及版本勘误和流传情况。那么根据战国策的叙录来看,就连成书于汉代的《战国策》,其抄本已经存在很多错字,“如此者多”嘛。更何况从汉代到现在,其中到底有多少人为造成的错字,恐怕只能等待我们后人细细勘误了。北齐著名的《颜氏家训》中提到一个事情说江南有一个权贵,读了有错字的《蜀都赋》。原句说“交让所植,蹲鸱(chī)所伏”注解说“交让,木名也,两树对生,一树枯则一树生,如此岁更不俱生俱枯也。出岷山,在安都县。蹲鸱,芋也,形类蹲鸱”可是这个注解里,“芋”被抄写者一不小心错书成“羊”了。这位权贵茫然不知,以为“羊”也可以叫“蹲鸱”,后来别人送给他羊肉,权贵回书答谢写道“损慧蹲鸱”。突然蹦出来这么一句引起举朝震惊,谁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很久之后才找到了出处,原来是错字造成的。这还仅是因传抄中出现的错字而引起的尴尬。宋代朱彧(yù)的《萍州可谈》记载了一位新老师,在课堂上考察学生的学问,按照《易》出了一道题“乾为金,坤为金,何也?”这里因为老师使用了错误的刊本,传刻中将“坤为釜”的釜漏刻了上面的部分,就成了“坤为金”,闹出了大笑话。如果仅仅是尴尬笑话倒也无伤大雅。在明代陆深的《金台纪闻》中记载了名医戴元礼的一件事情,说他初到南京,听闻一家医馆医术很高明,往来求诊的病人络绎不绝,而他作为一名医生,也很希望能进去交流一下经验,站在门口看到医馆里面都是按着药方在抓药,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第二天又去,碰到一个抓药的人抓好了药准备回去,医馆中医生却追了出来,对那个抓药的人说“临煎时下锡一块”然后就回去了。戴元礼精通药理,思来想去也没有想起以锡入药的的方法,于是就去请教医馆的医生,那个医生说“是古方尔”,戴元礼好奇地找来那本记载古方的书,仔细斟酌,乃是一个“饧(xíng)”字,就是指糖。方中记载的意思是担心药苦口,放一点糖。如果按照那个医生的嘱咐,煎药时放一块锡,那么病人不就一命呜呼了嘛。由此可见传统典籍中的每一个字都值得我们去仔细阅读,认真揣摩。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8234.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