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知己吞炭毁容,历史上士为知己者死

北京治白癜风最权威的医院 https://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不过,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那“士为知己者死”中的“知己”一词的意思,发生了那么一点些许的变化,知己,已经不光仅仅只是指朋友、知音了,它有的时候,也开始指伯乐,指那个能够慧眼识英雄,赏识士人的才华,任用士人的人。都说这个世上千里马好找,可是,伯乐难寻啊,所以,若是真的能够逢到一位赏识自己的人,那士人,自然要为之付出自己的所有了。在这时候,这“知己”一词的指代,可就不光是朋友了,更多时候,它所指代的是君主、主人,搁在现代的话,也可以理解成是单位领导、上级等。总而言之,士与知己的关系,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从原先完全平等的关系,变成了有上下级之分。但是,虽然说是变成了有上下级之分,但是,其实,双方虽然地位有差异,但是在精神或者是在人格上,应该是平等的,双方依然保持着原本那如同知音一般的心灵沟通。也就是说,“上下交而其志同也”,只有处于这样的一种关系,彼此之间,才会心甘情愿地献上自己的生命。图片来源网络,不包含于原创部分,下同若说起“士为知己者死”这句话,最初的时候,是见于《战国策》的,它所讲述的,是刺客豫让的故事。想当年,晋国大乱,三家分晋,智氏家族被灭,当时,智氏有一个家臣豫让,发誓要给智氏报仇,于是,立下誓言说:“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就是这样,从此,那豫让就开始了为自己主公智氏报仇雪恨的历程。为了给智氏报仇,那豫让可谓是做出了巨大的牺牲的,他“漆身为厉,吞炭为哑,使形状不可知,行乞于市”,就连他的妻子都认不出他的模样了,然后,才去找那个襄子报仇。只可惜,他的报仇,其实并没有成功,而是被襄子给发现了。对于豫让的行为,襄子是很不能理解的。因为,那豫让其实也并不是一个从一而终的人,他之前,也曾经为其他人服务,后来,才投靠了智伯,那么,豫让为什么不对其他人忠心不二,却偏偏要对这智伯赤胆忠心呢?对此,豫让是这样回答的:“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皆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至于智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也就是说,士和自己的主公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之间的,是对方并没有能够慧眼识英雄,没有将豫让当成人才,所以,豫让自然也不会为他们付出所有的一切,而智伯呢,他看出了豫让的才华,重用他,所以,豫让才会为智伯的礼遇而感动,甘于献身。在历史上,有很多的知己,他们其实在社会地位方面,都有着很大的差异,当年周文王访姜子牙的时候,那姜子牙只不过是一个渭水上的钓鱼翁,而且,在别人看来,他是个愚钝且顽固的老头,因为,他的鱼钩竟然是直的,可是,周文王却如同伯乐一般,识得此人乃是璞玉,委以重用。再说我们一开始时候提到的那个《三国演义》中徐庶的故事,那徐庶,为什么会对刘备忠心耿耿呢,虽然说,曹操乃是用计策将他骗去的,可是,曹操对他的母亲,算得上是礼遇有加啊,而且,像徐庶这样的聪明人,难道看不出曹操有着雄才大略,韬略奇谋,才能绝对不在刘备之下吗?为什么,他就没有回心转意,反过来帮助曹操呢?那就是因为,刘备乃是他的伯乐,是识得他的才华之人,不仅如此,刘备虽然是主公,但是,却一点架子都没有,以一种完全平等的关系,来听从徐庶的献策。单看刘备得知徐庶想要离开他,去曹营找自己的母亲之时的态度,我们就能够看出端倪了。徐庶要离开刘备,转投敌方,按理说,那刘备是不应该放他走的,那会后患无穷啊,可是,刘备却没有将自己放在主公的地位上来考虑这件事情,而是以一个和徐庶完全平等的朋友的角度来考虑这个问题的。“百善孝为先”,如果要是强留下徐庶,曹操一定会杀了他的母亲,那样的话,刘备就是陷徐庶于不孝的境地啊。刘备完全从徐庶的角度出发来考虑问题,所以这才放走了徐庶。面对如此这样的一个知己之人,徐庶又怎么能对刘备不利呢,他自然要回报对方啊,所以,徐庶才会在曹营装聋作哑,不发一词,不仅如此,还向刘备推荐了一个旷世奇才,那就是诸葛亮。由此可见,对于士人来说,不管是朋友也罢,还是伯乐也罢,只要是能够和他们交心的,他们都会视对方为知己,都会为对方,献出自己的所有。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6719.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