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万岁两个字,何时成了帝王

虽说,除赵佗之外,没有任何一位古代皇帝活过百岁,但这些九五之尊还是喜欢听臣子称他为“万岁”。似乎每个人都这样叫一遍,就能让他的寿元延长九百九十年一样。

明清两朝,在皇宫之外没有任何老百姓敢用“万岁”二字。即便是明朝晚期权倾朝野的大太监魏忠贤,虽然他的实权已超出皇权,但每个人只敢叫他一声“九千岁”。

这句听起来颇为延年益寿的称呼,在古代似乎是统治者的专利。

不过,根据学者的考证,最初的“万岁”并不是皇帝的代名词,而是一句与“万寿无疆”差不多的祝福语。

战国时期的史官,似乎格外喜欢用“万岁”这个词。《史记》里援引了一段秦史,蔺相如带着国之重宝和氏璧来见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这里出现的“万岁”,更像是一种用于欢呼的祝福词,有点像现在的小孩在极度开心时高呼万岁。

甚至,在一些东周时期的文献中,“万岁”亦有死亡的意思。《战国策》有云:楚王游云梦,说“寡人千秋万岁后,谁与乐此矣?”显然,至少在先秦时期,“万岁”一词没有那么多讲究,时人信手拈来便用,不用考虑到诸多顾及。

那么,究竟从何时开始,“万岁”成了皇帝专属的称谓呢?

有学者通过文献分析,“万岁”称谓皇帝专属称谓,最早可追溯到汉高祖时期,当时有大臣在称呼刘邦时用到了“万岁”一词。也有人觉得,第一个被称作“万岁”的皇帝是刘彻。

不过,这两种说法均缺乏可信的证据。根据史料中的信息来看,刘邦、刘彻的确曾被人叫做“万岁”。然而,在汉朝的其他场合中,人们亦会用到“万岁”一词。所以,可以说汉朝时期“万岁”已有了指代皇帝的词意,但却不能说“万岁”成了帝王的专属称谓。

在两部《汉书》中我们能看到,被称作“万岁”的大有人在。

根据汉初修订的礼法,当朝天子可以被称作万岁,当朝太子亦可被称作万岁。而且,在使用“万岁”这两个字时,根本无需考虑到忌讳问题,因为没有汉朝皇帝会在意。据考证,在刘汉宗室中,起码有两个成员的名字是“万岁”,例如汉和帝的胞弟刘万岁。

唐朝开国以后,“万岁”被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只不过,即便是在唐朝,“万岁”也并非称呼皇帝的专属词,而是适用于大多数场合的祝词。例如,郭子仪与回纥人签订盟约时,官方文书上就有“两国将相亦万岁”的记载。

从一些发生于宋朝的轶事来看,这一时期的“万岁”不再有其它意义,而是成了皇帝的专属称谓,滥用“万岁”者将招致不幸。

名相寇准某次去外地办事,在途经闹市时突然路边窜出一个有精神疾病的疯子,疯子从没见过如此有排场的仪仗,所以便对着寇准的轿子大呼小叫,直称他为“万岁”。疯子本人自然不会觉得这个称呼有任何问题,可在旁人听来无不冷汗直冒。寇准听完这番话后,更是被吓得差点尿了裤子,连忙叫人喝止了疯子。

正所谓言者无心听者有意,寇准做梦都没想到这桩小事竟让他的仕途遭遇挫折。寇准的政敌听说了这件事后,立马将寇准被称作“万岁”的消息转达给真正的“万岁”,并添油加醋地加了一些内容。结果是,寇准直接被撸掉了顶戴,被打发到青州担任知州。国家的栋梁之臣,因为疯子的无心之言被撸成了地方官。普通老百姓若滥用“万岁”,估计连脑袋都难保。

这不,没过多久北宋便发生了类似的事件,不过这次事件的主人公就没那么幸运了。曹汭是大将军曹利用的侄子,这小子平日里喜欢喝点酒,偏偏酒品还不怎么样。某日,曹汭喝得五迷三道,拉着身边的人让他们叫自己“万岁”。寇准那样的人物,都不敢拿这种事开玩笑,何况是一个未见识过社会险恶的毛头小子?结果,有人直接将这件事捅到了朝廷上。

对于这种行为,万岁爷勃然大怒,凭你小子也想谋权篡位?于是,曹汭因酒后失言冒犯天威,被一顿廷杖打进了阎王殿。从这两起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到,北宋以后,“万岁”成了九五之尊独享的称谓,滥用这个字眼的小老百姓等同欺君,必遭惩戒。

至于“万万岁”的来历,则来自一个故事:

相传武则天称帝后,特别喜欢别人吹捧她,藉以抬高自己的“名不正”的地位,但她又不好直言。一天,她在金銮殿召集翰林院众学士出题答对。

她脱口出了上题:

“玉女河边敲叭梆,叭梆!叭梆!叭叭梆!”

众学士搜肠刮肚对答了几十句,武后都不满意,直觉得扫兴。

这时,有位惯于奉承的学士看出了她的心思,忙吟道:

“金銮殿前呼万岁,万岁!万岁!万万岁!”

武后兴高采烈,推为杰作。

从此,“万万岁”一词便流传于朝野之上了。

参考资料: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44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