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翻看《战国策》,有关苏秦的描写,总结了苏秦的亲情、友情、爱情三件事,足以看清苏秦的人品,与大家分享。
苏秦苦读古代读书人对于《战国策》这本书有两种主张,一种是限制年轻人过早翻看这本书。根据古人的观念,认为这本书介绍了很多非传统主张,没有定力的年轻人,读了里面的内容后,容易学坏。
另一个观点则是,在动乱年代,主张大家都去读《战国策》,《战国策》的观点鲜明,方法理论众多,能使人的头脑更灵活,能够根据实际情况,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读书妙用从苏秦与张仪的同学关系来分析,这二位当时在学生时代也属于学霸级别的人物。根据记载,这二人的家庭并不是很富裕,住的地方在陋巷,大门要用挖墙的土来做,坎桑做窗户,用弯曲的树条做简单的门框,经常会出现贫困潦倒的境况。
古代人对于“策士”的定义,是专指从事谋略学的人。这类人的出现,和当时的选拔制度有很大关系,由于当时没有考试选拔制度,知识分子主要是靠自己去游说领导,得到认可之后,才有机会进入仕途。这一点在儒家孟子方面也比较明显,孟子去见的诸侯特别多,其实这也是一种游说,一种自我推荐。
故里苏秦家庭亲情
根据《战国策》的记载,苏秦游说秦王连续上书十几次都没有成功:
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弊,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
由此可以看出黄金百斤尽,从苏秦家庭状况来看,当时能筹到这么多黄金实属不易,根据返回家,家人对他的态度可见一斑:
羸縢履蹻,负书担橐,形容枯槁,面目犁黑,状有归色。归至家,妻不下纴,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
这种情况,在我们现代的读书人或者做生意的人比较明显,当家里面借了很多外债去资助我们全力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最终却以失败而归家,想一想大家在希望破灭的时候那种绝望,只能有埋怨。在接下来不知道多少时日里,一家人都要过着贫穷的日子,把这种情况换到我们自己身上,大家都能体会到会出现什么情况。
六国封相当苏秦功成名就的时候,马匹成群、黄金20万两供他使用,出入都是高头大马。在路过洛阳,前去游说楚威王的时候,父母、妻子、嫂嫂整理房间清扫道路,前往城外30里地迎接苏秦,妻子敬畏地侧着耳朵听他说话,不敢正视;而他的嫂嫂跪在地上,像蛇一样爬行着,不断的向苏秦磕头请罪。
古代人讲究的是道德修养,特别是功成名就的人,更会注意自己的形象,而苏秦这时完全没考虑这些,他开口问自己的嫂嫂道:“嫂何前倨而后卑也?”
苏秦的嫂子回答比较直接明了“以季子之位尊而多金。”苏秦听了此话之后感慨的说到:
“嗟乎!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人生世上,势位富贵,盖可忽乎哉!”
人在落魄的时候,连父母都不把他当儿子,等到功成名就的时候,亲戚朋友都感觉到畏惧。唉,由此可见,人生在世名位与富贵,怎么能够忽视不顾呢?
六国封相由此可知,苏秦对于功名利禄追求的迫切,当面质问自己的嫂嫂如此难堪的话语,可见非一般人所能做到,也暴露了苏秦在个人修养方面的欠缺。
哥俩好的同窗之谊,也不外乎被自己利用
在秦国开始向外扩张的时候,其他几个国家,被这种虎视眈眈的威胁所恫吓。因此苏秦的出现,迎合了时代的需求,最终达成合作意向,共同抵制秦国。
在秦国被限制之后,这六个国家内部就会出现分化,苏秦的这一套理论就会被瓦解。苏秦比较理智,为了保证自己的计划一直持续下去,他必须培植起一个敌人,当他好哥们兼同窗的到来,刚好缓解了他的压力。
苏秦与张仪苏秦与张仪在学习阶段,感情就特别好,两人曾经约定,如果有机会二人共同努力,使一个人先站立起来。当苏秦佩戴六国相印的时候,张仪依然穷困潦倒。在张仪前往苏秦办公地想求一官半职的时候,苏秦正在接待各国的使节,没有去接见张仪。安排他在外面的小房子等候,吃饭的时候安排他在一个角落,好似故意让张仪看到现在苏秦的风光一般。
用各种方法打击张仪的自尊心,故意派人前去挑唆张仪,迫使张仪下定决心前往秦国,破坏苏秦的合纵计划。
博弈待到多年后,张仪的连横计划成功,在张仪身边的苏秦卧底,才把当初苏秦的用心告诉他。得知真相后的张仪感慨,还是没有跳出老同学的手心。因此决定苏秦活着的时候,保证秦国不会出兵。
由此可知,苏秦为了自己的地位,为了自己的功成名就依然延续下去,自己当年的好哥们,同甘共苦的同窗都可以算计利用,在他的心里还有什么友情可言?
苏秦绯闻故事
苏秦佩挂六国相印,在燕国的时候,与燕国的王太后有私。这个事情被燕王知道后,苏秦也没脸面再待在燕国,借口去齐国对燕国有利,燕王很无奈,但是也不想在王宫看到苏秦,又不能把他杀了,因此就放他前去齐国。
齐国的国王很欢迎苏秦,但是齐国的大臣,有些人因担心影响到自己的地位,特别不喜欢苏秦。于是派人行刺,苏秦伤势很重,齐王比较内疚,也怕外部对他施加压力,因此下令全国抓捕凶手。
久抓不到,苏秦垂死之时告诉齐王:
臣即死,车裂臣以徇于市,曰‘苏秦为燕作乱于齐’,如此则臣之贼必得矣。
最终齐王如苏秦临死时所说,把他车裂于市,并宣告他是乱齐之人,由此引出了刺客,最终利用齐王帮自己报了杀身之仇,真是无所不用其极。
苏秦碑由此事可知苏秦个人生活作风问题很大,燕王供奉他、尊重他,他在人家的王宫做出的是什么事啊!根据《史记》记载,苏秦连王母都敢有所私情,在其风光的近50年时间里,以他的品性,不知道做出多少祸乱之事。
结语
根据史料记载,分析苏秦的亲情、友情、爱情方面的信息,我们可以得知苏秦是一个为达目的与成功,无所不用其极的人。
苏秦传统文化庙会苏秦这一类人以个人目的为奋斗目标,只讲手段与如何达成目的,一直以来都被正统文化所遗弃。我们要学习他的百折不挠、迎难而上的精神,但我们要抛弃他无所不用其极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