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又加码了,小学生怎样打好古文

关于语文高考的走势,想必不少家长都清楚了。简而言之,就是题量更大,阅读量更多,考察范围进一步拓展。真是务必要度无死角地把小孩烤糊。

然而你们不知道的是,刚刚开过两会,有一个叫吴志明的政协委员提出要大幅度增加文言文,也就是古汉语的比重,最终使文言文和现代文比重达到1:1!

What?!这就有点吓人了,要不要把小孩马上送到私塾去补一补四书五经?当然这还只是提案,并没有最终实施。但这个风向和苗头已经有了。高考语文要提高文言文比例,绝对不是空穴来风。先不说政协提案,两个佐证:

1、之前上海一年级语文书曾经把古诗全删掉,然而被主席亲自批示,要把古诗加回来。2、部编版(也就是去年、前年全国小学生统一用的教材)一年级光古诗就有5首,新增《汉乐府·江南》、《咏鹅》、《悯农》(节选二)、《古朗月行》以及《风》4首,拓展园地还有《论语》短句。教材改革后,初中比之过去增加了10篇文言文,高中也增加了14篇必背文言文。

可以说,将来语文高考,文言文比例上升几乎是必然的,只是不知道轮到我们孩子高考,比例增加多少而已。实际上就、年的语文试卷也可以很清楚地看到这一点。

高考本来就是筛选型考试,而且大家可能不知道,我们的东邻日本,他们的高中课本里也有大量的古汉语内容!上一个日本高中教材目录图。可以看到,诗词、《论语》、《孟子》、《史记》内容都有。将来随便拉一个日本小孩和中国小孩比文言文,中国小孩还没日本小孩对老祖宗的文化了解得多,中国人不要面子的啊?

那么问题来了,怎么给小孩打古文基础,以及何时打古文基础比较好。

何时打古文基础比较好?

我女儿目前小学一年级,很负责任地说,古文学习一定要抓童子功。

第一、用进废退,背功也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我小时候没有背书的习惯,后面凡是英语、语文、史地生各门课要背的内容,都很费劲。但我女儿现在语文课文、英语都是说背就背,她习惯了,并不抵触。背诵内容都在很短的时间完成。小女的资质绝对算不上好,学习经常搞到我要心脏病发作。

如果你觉得举例样本太小,不足为信。那么我们来看看实打实的脑科学实验结果。伦敦道路复杂,类似蜘蛛网,用导航都不一定找得着地方。只有伦敦的出租车司机可以分辨,而且哪里堵,哪里可以抄近路,哪里正修路封路,怎么带外地人兜圈子,全都门清。

科学家通过扫描发现伦敦的“老司机”们的大脑,发现他们负责记路的海马体部分比常人大得多,甚至做了一年出租车司机都和多年老司机以及普通人有区别。可见大脑肌肉也是可以锻炼的,用进废退是不变的真理。

第二、古文学习和语文学习一样,都是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的慢活。虽然现在小学生负担明显加重了,但比起初中高中,还是现在时间要多些,只需应付三门课就好了。

怎样给孩子打古文基础?

背古诗

小学生肯定是从背古诗开始。唐诗真的是个宝库,寥寥数句就能写出强烈的画面感,还能抒发感情。除了背唐诗以外,还可以适当地给孩子讲讲唐诗背后的故事。说说作者是在什么样的心情下写出这首诗的。

不要以为小朋友不懂,孩子永远比你想象地领会地更多。我都利用每天早上送孩子上学的时候,给她读诗,顺便讲解。我家离学校撑死了也就10分钟路程吧,典型的微课堂。

这两天讲到《送元二使安西》,我就随口问她“西出阳关无故人”有没有联想到之前学过的哪句诗。她回答像《回乡偶书》,不算特别贴切,但明显get到两首诗都是“寂寞到没朋友”,不过是一者因为远,一者因为老。

所以尽量给孩子讲,不要担心他们体会不到诗里的意境,无论古今,不管老幼,对美的追求是刻在人类基因里亘古不变的。

从有质量的短文言文入手

古人从私塾启蒙,是从诵读《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开始的,这个自然没什么歧义,现在小朋友启蒙一样可以从三、百、千开始,再加《笠翁对韵》。

这些简短的小文章读完,差不多就可以读四书中的《论语》了。然而《论语》虽然是个好东西,但读起来不简单!

篇与篇之间没什么关联的,章节名也很混乱。《论语》非常任性地取每篇第一章的前几个字做章节名。光看目录就足够崩溃了。给小朋友讲《论语》是个挺难得活,其中牵涉到不少思想、政治方面的内容,不太容易讲得清楚。

那么比较火的《小古文篇》怎么样呢?这个我之前收过一套。发现几个问题:

第一、内容太简单。对于已经开始学古诗的小朋友来说,背过古诗再来背这个,索然无味也。第二、选材太随意。连民国语文课本都入选了,这就失去了读古文的意义。第三、少经典。四书五经毕竟是学古文的基础。可以徐徐图之,却不能完全不涉猎。

理想的古文学习素材应该是集合了四书五经中的经典部分,加上注释和翻译,最好再有典故及其出处。但这只是一个奢望,事实上要把论语翻译得既不悖离原意,又通俗易懂到小学生都能懂着实不容易。

选材和翻译必须要有一个通读诸子百家的大学究来做这事,又怕不够通俗易懂(不少大部头的古文注释版本都不大好懂)。

若是随便找个编辑选几篇古文,翻译翻译,做成凑数圈钱的东西就极容易误人子弟(随着古文学习越来越成为刚需,这个可能性非常大)。骗钱也就罢了,一本教材撑死了能有几个钱,关键是浪费了孩子的时间,磨灭了孩子对古文的兴趣,甚至被错误的注释影响,这问题就严重了。

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一个偶然的机会,我遇到了一本完全符合上述条件的书——钟叔河老先生的《念楼学短》。

严格地说,这套书不是专门出给小朋友做启蒙的,然而它的结构实在是太契合用来做古文启蒙了。而且钟叔河老先生编写这套书的初衷也是想用来教育孙辈,读的时候能感受到长者的关怀,以及对后辈能立身正、阳光向上的希冀。

从看到它的第一眼,我就知道,终于找到适合亲子共读的文言读物了。好物不可独享,必须安利一下。

选材经典

《念楼学短》共篇短文,选题涵盖了《论语》、《孟子》、《左传》、《战国策》、《国语》、《庄子》、《世说新语》等国学经典中的经典。

钟叔河老先生还根据文体专门列出了议论文、说明文、记叙文、哀祭文等各种题材,完全可以做小学生作文专题教材。孩子们或许写不出古文的韵味,但欣赏提高总是可以的。

再次强调古文汇编选题之重要,只有选择经典,才能收获更大。这就像学音乐一定要多听古典乐是一样的。看多了好东西才能培养出开阔的眼界。另外功利一点,越是经典的东西越容易被考到。

长短适宜

《念楼学短》原名《学其短》,意思是学古文的短小精悍。全书每篇文章不超过个字(似乎有两篇超了,大概字个左右)。这就太适合用来启蒙了。

老实讲,读长篇古文,再讲解给小孩听,不是每个家长都能做到的。但是一篇不到个字的古文,加上翻译和注释,就算再难懂,咬咬牙也讲下来了。字数少,就好背,也不易成其为负担,每天花个10分钟就讲完了。

再者能用字不到讲清楚一个道理,这点也非常难能可贵,小朋友能从中学到如何用最少的字数言之有物。

形式尤佳

《念楼学短》中每一篇古文,都有原文(包括断句),注释及出处,白话翻译,以及钟叔河先生的批语。他的翻译及批语尤其妙。翻译非常易懂,绝对没有晦涩的感觉。批语中往往带有批判性思维,对启发孩子的思想很有帮助。

杨绛先生给《念楼学短》做序的时候直言这套合集选题好、翻译白话好、注释好、批语好,读了能增广学识,读来又趣味无穷。此书应杨绛先生生前最后一篇序,可谓字字千钧,难能可贵。

作者权威

前面提到了杨绛先生做了序,不免要讲一讲作者的来历,究竟何方神圣能劳杨绛先生大驾为其作序。钟叔河先生是中国著名老出版家,历史学家。因住在长沙的一幢20层楼上,故自名“念楼”(谐音廿,二十)。

他是国内最早编辑《曾国藩全集》的编辑,也是第一个力排众议,敢于为汉奸周作人编作品集的编辑。周作人的文学水平和乃兄在伯仲之间,只可惜卿本佳人,奈何做贼,娶错了老婆。

从钟老先生编书选书,也可以看出这是一个非常任性,眼光独到,学术修养极高的大拿。能入其法眼的文章,绝对错不了。

如何亲子共读

因为篇幅比较短,书又比较厚实,这本书我是利用早上送孩子读书的时间,用手机把当天要读的内容拍下来,一边走一边讲。基本上不到10分钟就讲完了。

剩下的时间就读读原文,让孩子跟读两遍。长此以往可以培养孩子对古文的语感,明白该如何句读。也可以发散讲解一下古文的虚词,动词的用法。不讲也可以,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本书作为睡前读物也不错。总之篇幅短,发挥空间就大。大一点的孩子自己看也完全没问题。最主要的目的是以精短的小古文引诱孩子入古汉语的大门。

总之要让孩子喜欢上古汉语,就是背诗加上读小古文双管齐下。越早开始越好,孩子越小的时候接触到的东西他越不容易排斥。

即便没有应试教育的要求,当孩子见到美景时脱口一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所有这些努力也就值了。

最后的最后,说一个笑话。某君告诉我他初中的时候喜欢一个女生,遂告白。女生回“山有木兮木有枝”。他一琢磨,以为女生想说他爱她,但她心里还有另一个他,便作罢。及后,看到完整的“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时,黄花菜都凉了。可见学点古文有多重要!

原创不易,写文累死,欢迎转发^-^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24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