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威王(前—前年)早在古齐国时,田氏夺取了姜氏的政权,建立了田氏齐国。齐威王、齐宣王是两位比较贤明的国君,他们招贤纳士,将国家治理的很强盛,列战国“七雄”之首。
齐国是天下大变化的枢纽,齐威王田因齐即位三十余年,做了三件大事,每件事都改变了天下格局!第一件,铁腕整肃吏治,启动了战国之世第二次变法的潮流,带出了韩秦变法;第二件,与魏国霸权对抗,打了围魏救赵、围魏救韩两场大胜仗,使魏国霸权一落千丈,天下由魏国独霸变为齐秦魏三强鼎立;第三件,建立稷下学宫,使天下士子由争相“留魏”变成了争相“留齐”,天下文明潮头自然也由魏国转到了齐国。在三十年里,齐国能够从中等战国一跃成为首强,自然是齐威王扭转乾坤。秦孝公英年早逝,在当时天下君主中,齐威王就成为当之无愧的第一雄主。
门庭若市
出处:《战国策·齐策一》的:“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释义:指门前像市场一样。形容来的人很多,非常热闹。
赏析:邹忌身高有八尺多,容貌光艳美丽。一天早晨,他穿戴好衣帽,端详着镜子里自己的形象,对他的妻子说:“我与城北徐公相比,谁更美?”他妻子说:“您美极了,徐公哪能比得上您呢?”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又问他的妾说:“我与徐公相比,谁更美?”妾说:“徐公哪能比得上您呀!”第二天,有客人从外面来拜访,邹忌与他相坐而谈,问他:“我与徐公相比,谁更美?”客人说:“徐公比不上您美。”第二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地看他,自认为不如徐公美;又对着镜子审视自己的形象,更感觉远不如徐公美。晚上睡觉时思考这件事,说:“我妻子说我美,是因为偏爱我;妾说我美,是因为怕我;客人说我美,是因为想要有求于我。”
邹忌于是上朝见齐威王,说:“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怕我,我的客人想要有求于我,都认为我比徐公美。现在齐国的土地方圆千里,有一百二十座城池,宫里的王后嫔妃和亲信侍从,没有谁不偏爱大王,满朝的大臣,没有谁不害怕大王,全国范围内的人,没有谁不有求于大王。由此看来,大王所受的蒙蔽太严重了。”
齐威王说:“好!”于是发布命令:“所有的大臣、官吏和百姓,能够当面指责寡人过错的,得上等奖赏;上书劝诫寡人的,得中等奖励;能够在公共场所议论指责寡人让我听到的,得下等奖励。”命令刚刚下达时,大臣们都来进谏,宫廷里像集市一样人来人往;几个月以后,有时候间或有人进言;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言,也没有什么可进谏的了。
燕国、赵国、韩国和魏国听到这种情况,都到齐国来朝见。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因内政修明,不需要用兵就)在朝廷上战胜别国。
田忌赛马
出处:《史记》卷六十五:《孙子吴起列传第五》
释义: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揭示如何善用自己的长处去对付对手的短处,从而在竞技中获胜的事例。
赏析:齐国的大将田忌,很喜欢赛马,有一回,他和齐威王约定,要进行一场比赛。他们商量好,把各自的马分成上,中,下三等。比赛的时候,要上马对上马,中马对中马,下马对下马。由于齐威王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马强得多,所以比赛了几次,田忌都失败了。
田忌觉得很扫兴,比赛还没有结束,就垂头丧气地离开赛马场,这时,田忌抬头一看,人群中有个人,原来是自己的好朋友孙膑。孙膑招呼田忌过来,拍着他的肩膀说:“我刚才看了赛马,威王的马比你的马快不了多少呀。”
孙膑还没有说完,田忌瞪了他一眼:“想不到你也来挖苦我!”孙膑说:“我不是挖苦你,我是说你再同他赛一次,我有办法准能让你赢了他。”田忌疑惑地看着孙膑:“你是说另换一匹马来?”孙膑摇摇头说:“连一匹马也不需要更换。”田忌毫无信心地说:“那还不是照样得输!”孙膑胸有成竹地说:“你就按照我的安排办事吧。”
齐威王屡战屡胜,正在得意洋洋地夸耀自己马匹的时候,看见田忌陪着孙膑迎面走来,便站起来讥讽地说:“怎么,莫非你还不服气?”田忌说:“当然不服气,咱们再赛一次!”说着,“哗啦”一声,把一大堆银钱倒在桌子上,作为他下的赌钱。齐威王一看,心里暗暗好笑,于是吩咐手下,把前几次赢得的银钱全部抬来,另外又加了一千两黄金,也放在桌子上。齐威王轻蔑地说:“那就开始吧!”
一声锣响,比赛开始了。孙膑先以下等马对齐威王的上等马,第一局输了。齐威王站起来说:“想不到赫赫有名的孙膑先生,竟然想出这样拙劣的对策。”孙膑不去理他。接着进行第二场比赛。孙膑拿上等马对齐威王的中等马,获胜了一局。齐威王有点心慌意乱了。第三局比赛,孙膑拿中等马对齐威王的下等马,又战胜了一局。这下,齐威王目瞪口呆了。
比赛的结果是三局两胜,当然是田忌赢了齐威王。还是同样的马匹,由于调换一下比赛的出场顺序,就得到转败为胜的结果。
桂陵之战
魏文侯时,魏国迅速成为战初最强盛的国家。并积极向外扩张,对齐国所属的东部构成严重的威胁。而赵国为了摆脱魏国的控制,与齐宋相会结好螟害向赵发兵攻城,成为魏攻赵的借口,赵向齐求救,齐答应援救。
孙膑向田忌计划提出,田忌欣然接受。于是齐军向魏国都进军。切断魏国军队的交通要道,攻击它防备空虚的地方。大梁是魏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魏军不得不以少数兵力助手邯郸,主力救大梁。这时,齐军在桂陵埋伏,迎击魏军。魏军由于长期作战,兵力消耗巨大,疲惫不堪,面对占有先机之利的齐军偷袭,顿然彻底陷入了被动挨打的困境,终于遭受到一次严重的失败。
魏的失败,就是齐国战略方针的正确和孙膑作战指挥的高时。在战略上,抓住有利时机:在作战指挥方面,能正确分析敌强我弱的局面,选择适宜的作战方法,进攻敌人的要害又是空虚的大梁,然后以逸待劳,乘机打了一个漂亮的袭击战。另外田忌虚心听取意见。从善如流,也是战胜的前提。至于魏军最后的失败,也在于战略上未能掌握动向。
马陵之战
魏国和赵国攻打韩国,韩国向齐国求救。齐国派田忌率领军队,一直奔大梁。魏国的大将庞涓听到消息,离开韩国赶回魏国,但齐国的军队已经越过了魏国西境。孙子对田忌说:“他们三晋的军队素来慓悍勇武而看不起齐国,齐国有怯懦的名声,善于作战的人只能因势利导。兵法上说,用急行军跑百里去争取胜利,会使上将受到失败,行军五十里而与敌争利只有一半人能赶到。(为了让魏军以为齐军大量掉队,)应使齐军进入魏国境内后先设十万个灶,过一天设五万个灶,再过一天设三万个灶。”庞涓行军三天,见到齐军所留灶迹,非常高兴,说:“我本来就知道齐军怯懦,入我境内三天,士兵已经逃跑了一大半。”所以丢下步兵,只率轻兵锐卒,用加倍的速度追赶齐军。
孙子估计魏军的行军速度,日落之前应当赶到马陵。马陵道路狭窄,旁多险阻,多可埋伏兵马,于是把一棵大树削去树皮,露出白木,在上面写上“庞涓死于此树之下”。然后命齐军万名擅长射箭的弓弩手,埋伏在道路两旁,事先与那些弩手约定好“天黑见到点着的火就一起放箭”。庞涓果然于夜晚来到削去树皮的大树下,看见树上写着字,便钻木取火来照明。字还没有读完,齐军万箭齐发,魏军非常混乱,彼此失去了联系。庞涓自知无计可施,军队已彻底失败,便用剑自刎,临死说:“总算叫这小子成了名!”齐国乃乘胜全歼魏军,俘虏了魏太子申回国,孙膑因此而名扬天下,世人皆传习他的兵法。
齐威王的奖罚
战国时期的齐威王,是个较有作为的君王。有一次,齐威王召见即墨大夫时说:“你到即墨上任后,我天天能听到诽谤你的话。可我派人去即墨了解调查,看到你管辖的领地田野都开辟种粮,百姓生活富足,官吏也无扰民之事,社会秩序稳定。”于是,齐威王给了即墨一万户的封赏。此后,齐威王又召见阿邑大夫,直截了当地告诉他“你在阿邑为官,我几乎天天能听到有人对你歌功颂德,我派人一查,看到的是这样的情景:那里田野荒芜,民不聊生。以前赵国攻打甄邑时你不去救援;卫国攻击薛陵时,你又全然不顾。可见你是用金钱贿赂了我身边的人为你说好话。”说完,当即烹死了阿邑大夫和自己身边常称赞阿邑大夫的官吏。于是,“群臣耸惧,莫敢饰诈,各尽其性情,齐国大治”。
齐威王察吏的可贵之处有三:一是重事实,他对身边人反映官吏的褒贬之词极为慎重,既不偏听偏信,更不匆忙表态,而是想方设法弄清事实,因而使自己始终处于政治上的主动地位;二是重调查,他对听来的“誉言”和“毁言”都能及时进行调查核实,澄清是非,查明原因,从而为自己正确决策提供了可靠的依据;三是重赏罚,即在核准事实的基础上,对为官清廉、政绩突出者重奖,对不干正事、投机钻营者重罚。由于赏罚严明,因而大得民心,弘扬了正气,打击了歪风,才换得齐国的强盛局面。一个身居九五之尊,一言九鼎的国君,在两千多年前就这样重事实、重调查、重赏罚,而且把三者关系处理得如此纯熟、精到,应该说非常难能可贵!
公元前年齐威王即位伊始,“好为淫乐长夜之饮,沉湎不治,委政于卿大夫。百官荒乱,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史记·滑稽列传》)
齐威王成功启示录
公元前年齐威王即位伊始,“好为淫乐长夜之饮,沉湎不治,委政于卿大夫。百官荒乱,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史记·滑稽列传》)
但他虚心纳谏,振作起来,下定了“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决心。
首先从治吏入手,向他的左右了解地方管吏的政绩情况,左右都说阿大夫是最好的,即墨大夫是最坏的。齐威王又亲自深入到各地明察暗访、向老百姓调查了解,其结果与左右说的截然相反,事实是即墨大夫管理的即墨地区“田野辟,民人给,官无留事,东方以宁”。而阿大夫管理的阿地却是“田野不辟,民贫苦。”(《史记·田敬仲完世家》)那么,为什么左右瞒报实情,颠倒黑白,把好的说成坏的,把坏的说成好的?
原来,即墨大夫为人正直,一心为人民办事,不善结纳朝廷的左右近臣,所以大官们都说即墨大夫不好。反而阿大夫善于用贿赂手段买动人情,巴结朝廷左右大臣,因此大官们都说阿大夫是好官。
齐威王掌握了实情以后,就把各地的官吏召集起来,对确有政绩的即墨大夫“封之万家”;对阿大夫以及那些因受了贿赂而隐瞒实情的大臣“皆并烹之。”(《史记·田敬仲完世家》)此后,“群臣耸惧,莫敢饰非,务尽其情。齐国大治,强于天下。”(《资治通鉴》)
齐威王治吏在历史上写下了浓重的一笔,给后人留下了诸多启示。其中最主要的有两点。
1.正人先正己,己不正难以正人
俗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齐威王即位之初,正是因为他贪图享乐,沉湎于酒色,左右大臣和地方官吏才敢不择手段谋取私利,以致百官荒废,国人不治。还是这个齐威王,当他幡然醒悟,励精图治,“一鸣惊人”的时候,欺骗造假没有市场了,所以人们也就“莫敢饰非,务尽其情”了。上行下效,上有所求,下有所好,古今如此。比如,哪一个执政者喜欢受人吹捧,其来自下面的多是阿谀奉承;哪一个执政者喜欢好大喜功,其下必然大造“形象工程”;哪一个执政者不讲实事求是,下面必然会刮造假浮夸之风。因此,各级领导干部应该认识到,上面刮什么风,下面就会下什么雨。官德影响着政风,政风影响着民风。领导干部思想道德素质的好坏决定着国家政风民风的好坏。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我们应该十分重视官德建设,重用那些官德高尚、清正廉洁、任劳任怨、干事创业的干部。让每一位干部都成为下属垂范的表率,群众学习的榜样。
2.偏信则暗,兼听则明
齐威王真是一位知错就改、求真务实的实干家。从他治吏这件事,我们可以想象到,如果当时他只是听了左右大臣的汇报就下结论的话,其结果会截然相反,被烹的肯定不是阿大夫,而是即墨大夫了。如此,后果就不堪设想,他的治吏改革不但达不到扶正压邪、扬善除恶的目的,反而会助纣为虐,官场不正之风不但得不到遏制,反而会愈演愈烈,改革就会失败。官,是一个国家或地方的决策和指挥者,如果一旦出现决策指挥错误,受害的是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古人都明白:“国之所以乱者,废事情而任非誉也。”(《管子·明法解》)何况今人呢,今天的领导干部更应该知道自己肩负的责任之重大,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努力倡导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注重调查研究,不偏信,多兼听,看清事物的本来面目,抓住事物的本质,掌握事物发展的规律,才能作出符合客观实际的科学的决策,指挥才会尽量避免失误。